当前位置:综合 > 快讯 > 正文
原来,他俩竟是这样的人
2022-03-18 20:22:17 来源: 腾讯网

我们想要客观准确地去评判一个人,看其样貌显然是最不可取的,必须要听其言、观其行,言行是否一致,只有这样才能窥得一个人的真面貌。

我们不要看他说了什么,而要看他做了什么,行胜于言,这才是识人用人的根本。

汉元帝后期,宦官石显为中书令,也就是帮助皇帝在宫廷处理政务,由于汉元帝的宠幸,石显的权势甚至比丞相都要大,当时的丞相于是就依附于石显沆瀣一气。

史载,石显结党营私,把持朝政,怂恿元帝加重徭役,鱼肉百姓,是个不折不扣的奸邪,丞相如果迫于淫威格生存之道只是夹起尾巴做人,不阿附,不显言,这也能理解,可是跟人家打成一片就有点匪夷所思了。

随着汉成帝的上台,石显没有了大佬的支持,顿时失势,于是丞相利用“卧底”时候掌握的证据上书弹劾,列举其所犯罪恶,纠举其党羽,摇身一变成了铲除奸佞并尽忠朝廷的大功臣。

以如此功绩作为投名状自然得到了新皇帝的信任,本以为能够永享荣华富贵的丞相却没想到自己的倒台会来得如此之快,很快就有人向成帝举报其“专地盗土”,也就是扩大封地的国界。

在古代这可是大罪,我给大家讲一下来龙去脉。原来还是在汉元帝时期,丞相被封为安乐侯,其侯国食封土地为三十一万亩,而丞相却利用郡图的错误,非法扩大食封土地四万多亩。

到底是文化人,坐在家里面看看地图就可以骗到这么多的田地,确实有大智慧,而得知此事的成帝也不废话,直接将他贬为庶人,从位极人臣打回到奋斗的起点,一夜回到解放前的丞相没几年就病死在了家乡。

偏偏就是这位丞相,还是我们从小就要学习的榜样,他们家世代务农,家境贫寒,但小时候的丞相十分好学,异常勤奋和努力,除了依靠替人帮工来辛苦赚学费,他还给我们留下了“凿壁偷光”的成语。

是的,他就是匡衡,只要接受过九年义务教育,你一定知道他,以及他广为传颂的那个偷光的励志故事。

无独有偶,还有一位耳熟能详的名人也以自己的贪得无厌默默地刷新了我们的认知,他就是写下那首流传千年古诗的《悯农二首》的作者,李绅。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这首诗很多人可能有那么一点陌生,但另外一首诗你们肯定能够倒背如流,不信你看看下面这一首。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小时候每每读起这两首诗,我仿佛都能看到诗人的家国情怀,能够读到他的同情和愤慨,能够体会到他对百姓疾苦的关怀和体恤,跃然纸上的忧国忧民之情让我想当然地以为他一定非常的清廉和节俭。

而且李绅还著有一首《寒松赋》的散文,表明自己要砥砺志节,要像寒松那样披风雨,傲霜雪,抗严寒,亭亭耸立,不改变做人的忠贞本性。

可惜啊可惜,在长大后知道了一些历史掌故之后,我的三观被严重刷新。

李绅作为元稹和白居易这两位知名诗人的好朋友,是唐代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和参与者,最高官职做到唐朝的宰相,就是这样一位身居高位的名人,竟然是一位如假包换的腐官酷吏。

据史料记载,随着官职越做越大,飞黄腾达后的李绅开始了花天酒地、滥施淫威的生活,而且生活极其豪奢,一餐的耗费经常多达几百贯甚至上千贯。

更有传闻,说他喜欢吃鸡舌,每顿饭往往需要使用300只活鸡,除了鸡舌以外一概不取,只为了满足他的这一口舌之欲。

李绅当淮南节度使时,对百姓疾苦极为漠视,在其治下的百姓,终日惶惶不安,纷纷渡江淮而逃难。

当下属向他报告说本地有部分百姓逃走的事情时,李绅给了一个富有哲理的神回复:你见过用手捧麦子吗?饱满的颗粒总是在下面,那些秕糠随风而去不必报来。

面对这样的李绅,与他同时代的韩愈、贾岛、刘禹锡、李贺等人自然不屑于与之为伍,无不对其嗤之以鼻。

刘禹锡任苏州刺史时,曾应邀参加时任扬州节度使李绅举办的宴会,他看到李绅家中私妓成群,其中一名歌妓色艺双绝,不胜感慨之余,挥毫写下了那首名噪一时的《赠李司空妓》。

高髻云鬟宫样妆,春风一曲杜韦娘。司空见惯浑闲事,断尽苏州刺史肠。

创作了《陋室铭》一文的刘刺史看到这样骄奢淫逸的场景自然是于心不忍乃至肝肠寸断,可惜他早于李绅前面四年去世,没有能够看到李绅的最终结局。

史载,李绅由于生活豪奢、为官酷暴以及滥施淫威,在其死后被官方定性为酷吏,受到了“削绅三官,子孙不得仕”的严厉惩罚。

以上两位历史名人的故事颠覆了我们从小的一些看法,让我们对人性也有了新的认识。随着身份和环境的变化,人心也在不断变化,终有一天,变成了那个连他自己都不认识的人。

哀哉,初心难守,始终不得,何其可悲!而又何其可叹!

责任编辑:zN_1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