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综合 > 快讯 > 正文
朝日鸣梁海战,到底谁是胜利方?历史的真相是什么?
2022-03-18 15:11:02 来源: 腾讯网

想要知道鸣梁海战在战略上到底是谁赢了?只需要知道朝日双方为什么打这一仗就能知道。当时日本计划三路大军一起北上进攻汉城,这支水军就是其中一路,这也是为什么李舜臣在朝鲜水军全军覆没的情况下依然选择阻击的原因。

既然最终的结果是日本这一路的进攻并没有取得预期的效果,那么何来日本取得了战略上的胜利?

鸣梁海战剧照

秀吉的野望

首先需要说明的是,明朝时期的这次抗倭援朝战争并没有大家想象中的那么轻松。当时日本国内刚刚结束了长时间的战乱,就算人数少,规模也不大,被后来人戏称为“村口械斗”,但经过长时间的战争洗礼,这群入侵朝鲜的日本兵可以说个个都是精兵。

纵使明朝拥有着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火器,辽东铁骑也是无人能敌,但由于宁夏叛乱还没结束,朝廷无力两线作战、补给线过长、轻敌等等因素,大明将士在朝鲜打得并不顺利。

这一点从停战后的谈判过程明朝认为自己打赢了,日本也认为是自己打赢了就可以看出一二。所以日本才有了第二次入侵朝鲜的行动。

第一次万历朝鲜战争

不过,丰臣秀吉也在第一次入侵朝鲜时见识到了明朝的实力,那种底蕴根本就不是当时的日本可以撼动的。

于是第二次入侵朝鲜,他就没有了染指大明的想法,只是想侵吞朝鲜南部的土地,并且总结了第一次入侵没能成功的问题在于日军当时虽然组建了水军,但主要作用是运兵和运送补给,忽略了水军对于战争的重要性,以至于被朝鲜水军屡屡侵扰自己的后勤补给,以至于陆军最终没能更进一步。

发现问题后的秀吉重振旗鼓,在第二次入侵时组织了一支近万人的水军,并使用不怎么高明的离间计让李顺成被革职。

丰臣秀吉

鸣梁海战

李舜臣被革职后,元均成为了朝鲜水军的一把手,奈何这人除了搬弄是非和谄媚意外一无是处,在日军第二次入侵时,一举葬送了自家全部水军,这就是著名的“漆川梁海战”。

朝鲜国王李昖无奈之余只能重新启用李舜臣,李舜臣官复原职后看着眼前只剩下12艘战船的朝鲜水军并没有抱怨,而是一面鼓舞已经跌落到谷底的水军士气,一面督促造船。

李舜臣影视剧形象

而日军方面在歼灭了朝鲜水军后就开始着手北上计划,由于李舜臣再度被启用,日军这次学聪明了,为了防止李舜臣再次切断日军的海上补给线,他们计划兵分三路直取汉城,一路从日占区庆尚道直取朝鲜粮仓全罗道后再北上汉城,一路直接北上攻取汉城,最后一路则走水路北上汉城。

这个计划不可谓不周全,但计划永远都赶不上变化快。先是直接北上攻取汉城的日军在稷山附近与明军遭遇,虽然最终明军后撤退回汉城,但日军由于冬季的来临,同样不得不退回南方。

另一面,水军同样遭到了来自李舜臣在鸣梁海峡的阻击,这就是著名的“鸣梁海战”。李舜臣利用了鸣梁海峡狭窄,日军众多舰船根本施展不开,加上潮汐规律,凭借12艘战船在鸣梁海峡大破日本水军。

龟船

日军这次入侵不管是战术上还是战略上都输得很彻底

就像文章开头说的,日本这次入侵朝鲜,目的在于攻占汉城,以此攫取朝鲜南部的土地。而很多人说日军这次在鸣梁海战中虽然输了,但水军的总体实力并没有受到多大损失,还彻底控制了日本海的制海权,算是战略上的胜利。

事实上,早在元均掌握朝鲜水军时于“漆川梁海战”葬送朝鲜水军的那一刻,朝鲜基本就可以说是丧失了对日本海的制海权,跟鸣梁海战一毛钱关系都没有。

鸣梁海峡

相反,日军三路进攻汉城的计划,其中水路在鸣梁海峡受挫,不仅水军遭受了损失,进攻汉城的计划更是没有实现,何来战略上的胜利?

更重要的是,由于日本水军没能在鸣梁海峡全歼李舜臣手上的12艘战船,以至于后来朝鲜水军得到了喘息的机会,李舜臣趁机扩充朝鲜水军,战船数量很快就恢复到了近40艘,更多的战船还在建造中。

陈璘

有了这些战船,李舜臣再度侵扰起日军的海上补给线,不仅给麻贵率领的明朝陆军争取了集结时间,同时也给陈璘和邓子龙率领的明朝水军前来支援争取了时间,以至于后来露梁海战中,这些在朝日军都差点没能回到日本本土。

露梁海战

所以不管怎么看,日军在鸣梁海峡这一战都是彻头彻尾的失败。就算退一万步说,李舜臣没能在鸣梁海峡成功阻击日本水军,让这支日本水军北上了,仅凭这一支水军的力量,体军也根本不可能实现攻占汉城的战略目标,毕竟当时陆地上的陆军已经在稷山受挫,退回了南方。

邓子龙

结语

不难看出,丰臣秀吉确实吸取了第一次入侵时没有重视水军的教训,并在第二次入侵的一开始就解决掉了朝鲜水军和李舜臣这两个心头大患,所以控制制海权根本就不是日军打鸣梁海战的战略目的,而攻占汉城这个真正的战略目的又因为海路两军都受挫而没能实现,甚至由于没能彻底消灭朝鲜水军,给了其喘息机会和明朝水军赶来支援的时间。试问日本水军败于鸣梁海峡,赢在了哪一战略层面上?

责任编辑:zN_1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