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综合 > 快讯 > 正文
他是古代“袁隆平”,冒死从国外偷回一根藤,让中国人口增加3亿
2022-03-17 19:54:38 来源: 腾讯网

中国作为一个有着十三亿人口的大国,粮食问题一直是政府所关心的。1975年,袁隆平带领团队培育杂交水稻并在随后的一年里成功将杂交水稻在全国范围内推广,极大程度上解决了中国人民的吃饭问题,造福了世界。

在古代,以农业为主的中国人也将精力都放在了农作物的生长培育上,但是由于技术水平有限,许多农民还是过着“靠天吃饭”的生活。这些辛勤的农民面朝黄土背朝天,辛苦劳作一年也可能因为天气等问题而收成不好。

就在此时,有一个人从国外冒死带回了一根藤,正是这个作物让我国古代农业社会人民百姓的吃饭压力被极大程度地缓解了。这个作物就是番薯,这个传奇的人物就是“甘薯之父”陈振龙,他也被称为古代“袁隆平”。

厌倦科举,弃儒经商

1543年,陈振龙出生在福建省福州府长乐县的一个小山村中,他的家族世代以儒学为业,称得上是书香门第。出生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陈振龙自幼就接触到了诗书礼乐,接受传统儒家文化的教育。

陈振龙不仅天资聪颖,在学习上有独特的见解,勤修不辍,几乎将所有的时间都放在学习上。在日复一日的苦读下,他很快就以不到二十岁这样的年纪通过了科举考试,考中秀才。自此,陈振龙便踏入官场,开启自己的仕途。

步入政界的生活与陈振龙想象的完全不同,他本以为当官之后就能效仿书中圣贤,庇佑一方百姓。然而作为一个小小的秀才,虽然被统治阶级接纳,拥有许多特权,但他的话还是很难上达圣听,每天都因为壮志难酬而郁郁寡欢。

陈振龙所生活的时代正处于我国历史上明朝的万历皇帝统治期间。万历皇帝朱翊钧在统治前期,推行了一系列有利于民生安稳、政治清明的改革措施,大大推动了明朝的社会、经济、政治的发展,开创了“万历中兴”的局面。

然而在万历皇帝的统治后期,他却沉湎于酒色,对于政务也十分不上心,甚至一连三十年不出宫门、不理朝政。在皇帝的怠政之下,大臣们也生出异心,再加上连年的战争给朝廷带来了沉重的经济压力,明朝的百姓也不得不为此买单。

陈振龙在这时发现,即使自己考上进士真正入朝为官,也很难劝说皇帝继续推行改革,更别说造福百姓了。在家庭和精神的双重压力下,陈振龙为了逃避现实选择弃儒经商,坐上货船离开这片让自己伤心的故乡。

远渡菲律宾,发现番薯

在陈振龙开始缔造商业帝国的初期,明朝还未推行“闭关锁国”政策,他的一切对外商贸活动也是被允许的。即使是弃文从商,陈振龙身上还保持着作为读书人的恒心与志向,发誓一定要成就一番事业让家人刮目相看。

乘船渡海的生活并不轻松,一方面陈振龙要承受在海上因为缺乏物资、颠簸摇晃带来的不适,一方面还要承担精神层面的压力。尽管如此,他也没有选择放弃,在福州台江和吕宋岛之间不断往返,开展了长达三十年的商业活动。

这三十年的商海生涯不仅让陈振龙慢慢变老,还让他成为了小有名气的商人。虽然他所开展的商业活动并不隶属于明朝政府,但是秀才的身份给他提供了便利,在不触及国家利益的前提下,官员们愿意卖他一个面子。

吕宋岛,也就是现在的菲律宾,在明朝时期处于西班牙的殖民统治之下。当时的西方资产阶级正经历着航海时代,西班牙被称为“海上霸主”,在世界各地都发展出了自己的势力,当他们来到吕宋岛,也将原产自美洲的番薯带了过来。

常年来往于国内和吕宋岛,陈振龙也发现了当地土著种的这种作物。起初他并没有多注意,当他发现这种作物不仅在山地也可以种植,对气候、水分的要求不高,产量还十分可观,因此他便生出了将番薯引进回国的想法。

引进回国,解决人民饥荒

当陈振龙提出想要将番薯引进国的请求后,西班牙的殖民者却坚决地拒绝了。并且,为了防止他将番薯的种子偷偷带走,西班牙人还派出了士兵对他的将要带走的货物进行了彻底的检查。即便如此,陈振龙还是没死心。

在见识过番薯的产量后,陈振龙深知这一作物一旦引进回国,明朝社会所存在的粮食常年歉收问题将得到缓解。他作为一名秀才,虽然没有踏上仕途,但忧国忧民的情怀始终根植在他心中,因此他决定冒着生命危险尝试一下。

因为西班牙从出台了有关番薯的出口禁令,一旦被发现有人偷偷走私将格杀勿论。陈振龙想出了一个办法,他将番薯藤编在船上的吸水绳中,以此躲过了西班牙人的搜查,成功地将番薯带回了国。

回国之后,陈振龙便让儿子将这一作物的生长习性及产量详细地告知福建巡抚金学曾。在得到福建巡抚的同意后,他便安排人在家乡进行试种。在官府的协助下,他的试验顺利进行,并且很快试种的地方传来喜讯。

福建巡抚知道这一消息后,立刻安排人学习陈家父子的种植方法,将番薯推广到世界各地,以此来缓解明朝社会的饥荒问题。

农民们很快认识到番薯的优点,对于政府的安排也积极响应,在种植小麦、水稻的同时,也在地里种下了番薯。

根据史料记载,自从陈振龙将番薯引进回国后,明朝社会就几乎没有发生过大规模的饥荒问题了,人口也激增,达到一亿左右。为了表达对陈振龙冒死引进番薯的感激之情,百姓们还自发的为他修建了报功祠。

即使是在现代社会,番薯也就是我们熟知的红薯,因为产量大、味道好,仍旧经常出现在人们的餐桌上。虽然在水稻、小麦等作物产量增加后,番薯退出了主粮的地位,但在古代粮食匮乏的年代,它却是贫苦农民的救命粮。

陈振龙虽然弃文从商,将精力都放在商业活动上长达三十年。在晚年,他因为引进了番薯缓解了我国古代农业社会存在的饥荒问题,被历史记载,流芳百世。

责任编辑:zN_1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