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综合 > 快讯 > 正文
栾世萍 :遇见林徽因
2022-03-17 18:51:06 来源: 腾讯网

遇见林徽因

——读《林徽因传》有感

疫情宅家无事,是最佳的阅读时刻。偶从朋友处得《林徽因传》一书,欣喜万分。想到已收藏《张爱玲传》和《三毛传》,这不正好凑齐“三朵金花”吗?昏天黑地三天读完,独自坐着遐想,觉得留在脑海的还是那首《你是人间四月天》: “你是人间四月天,是四月早天里的云烟。是梦中期待的白莲,是爱,是暖……”这首被世人吟诵不已的诗歌,是中国近代女诗人林徽因在三十年代时的代表作。这样的诗句,现在看来仍然纯净轻灵,仿佛来自天籁。如同女诗人一样,裹一身素色白衣,款款朝我走来。清新淡雅,飘逸绝尘,美丽洁净。

林徽因,中国近代为数不多的女诗人。在她青年时期,已经创作出多篇为当时人传诵不已的诗篇,如《你是人间四月天》《深夜听到乐声》《红叶里的信念》《秋天,秋天》……等等名传至今的诗篇。其中这首《你是人间四月天》有它深刻的背景。它表面上写一位多情少女,在芳菲的四月吟唱春天,但此时的作者已经三十岁,她已不是不谙世事的小姑娘。人们不难看出,诗的另外一层意思是,作者要将最后一段旺盛的青春释放,与前半生决绝,投身到自己喜欢的事业中去。

大概人们都知道,林徽因在青春年少时,与当时著名的浪漫诗人,风流才子徐志摩之间有一段空前绝后的爱情故事: 他们相逢于英国伦敦,又忍痛惜别于康桥。没有两个人那段刻骨铭心的爱情,就没有徐志摩的《再别康桥》。那几句至今仍家喻户晓的诗句 “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徐志摩那看似平静的道声珍重之际,早已痛彻心扉的情感就是为林徽因而倾诉,与林徽因忍痛告别而写。

民国奇女子林徽因的一生,有与徐志摩之间的缠绵爱情;有和丈夫梁思成一生相敬如宾,为使命相约白头的故事;有为她深情守护,终身不娶的金岳霖的深情友谊。这在当年的中国就被传为佳话,也使得林徽因成为植入世人心中的一朵白莲。

林徽因是聪慧的,又是异常沉静的。她深知,“两个深情相交的人,未必要真正结合在一起才会幸福,只有默默地相守,才不会让自己走到逼仄的境地。”林徽因是理智的,当她知道大她八岁的徐志摩已有妻儿时,已决绝退出。尽管后来,徐志摩遇上了风情万种、为爱赴汤蹈火的陆小曼,徐却始终忘不了林徽因。但林徽因是清醒的,她不恨陆小曼,更同情徐志摩的结发妻张幼仪,她的理智和忍耐令人同情。尽管当时的诗友们认为,只有林徽因配得起才子徐志摩。理性的林徽因却懂得,她和梁思成的婚约在先,且生父林长民与梁思成之父梁启超也“已有成言”。同时她和梁思成有着共同爱好,他们共同的事业就是喜欢研究古建筑。梁思成的诗文虽不及徐,但从事业上看,彼此也算郎才女貌。二人结婚后,受公公梁启超的支持,一起留洋深造,一起到欧州参观学习西方古建筑群。一九二八年回国后,二人同时受聘于东北大学建筑系,分别被任命为主任、教授。记得书中有一段文字记载: 梁思成问林徽因: “有一句话,我只问一次,以后不会再问。为什么是我?”林徽因答: “答案很长,我得用一生去回答你。准备好听了吗?”事实证明,梁思成的顾虑是多余的,这个谜一样的女子,选择是对的。林徽因的一生,虽算不上完美无缺,但清净安宁。除了文学上的成就,后半生在建筑事业的贡献,更加让人钦佩和仰幕。她和梁思成在建筑行业上的研究成果,即使在解放以前的中国,也已经成为一道靓丽的风景。

早在一九二九年,张学良曾以奖金形式征“东北大学校徽图案”,二十五岁的林徽因设计的“白山黑水”图案而中奖。一九三四年,林徽因和梁思成共同受浙江建设厅邀请,到杭州商讨六和塔的重建计划,并作古建筑考察报告时,林徽因才三十岁。林徽因三十二岁时,曾协同梁思成去河南洛阳考察龙门石窟,又到开封、山东泰安多地作古建筑考察。三十八岁,林徽因已写作了《中国建筑史》。

一九四九年新中国成立,林徽因四十五岁,即被授为清华大学建筑系一级教授,并接受国徽设计任务。次年,林徽因主持的清华大学设计组,因国徽设计图案布局严谨,构图庄重中选。同年,林徽因被任命为北京市计划委员会工程师。四十八岁,她与丈夫梁思成一起主持设计人民英雄纪念碑,同时被任命为人民英雄纪念碑建筑委员会委员。四十九岁,林当选为中国建筑学会理事,并任建筑学报编委。一九五四年,林徽因五十岁时,当选为北京市人民代表大会代表,这是她一生最高的荣誉。

我们的女建筑学家,就是这样,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走出了除美丽的诗文以外,又一条重要和光辉的道路。

除此之外,林徽因在工作之余,还抱病撰写了《中山堂》《天坛》《颐和园》《故宮》等等一系列介绍我国古建筑的文章和报道,深受国内外人士的喜爱。在第二次全国文代会上,林徽因和清华小组的“挽救景泰蓝的成果报告”也受到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

一九五五年,林徽因终因辛劳过度,旧疾复发,病逝。当时刚过五十一周岁。

当我读完这些文字,不由得掷书感叹!在惋惜林徽因的英年早逝之时,对她的一生也有了全面地了解和认识,对林徽因更加充满敬佩和仰慕。

岁月是一把锋利的刀,它可以残忍地削去流年,却不可以削去现实存在的成就。林徽因的诗文当时已成为那个时代明朗的四月天,但她后来的事业更加拥有了那个年代女子不曾有的荣耀。

虽然,从爱情层面上看,林徽因没有张爱玲的凌厉,没有陆小曼的决绝,亦没有后来者三毛的旷达。她是那样的柔婉又坚忍,理性又真实。她的柔婉与纯浄,真情与善良也嬴得了朋友金岳霖一生的挚爱和默默守候。

在林徽因的葬礼上,金岳霖为她亲手撰写一副挽联: “一身诗意千寻瀑,万古人间四月天。”真可谓一联双关。

可见,在金岳霖的心中,无论岁月如何转变,林徽因永远有着不老的容颜,她永远活在人间的四月。

我爱读张爱玲的小说,喜欢三毛放逐流浪时的散文,也喜欢林徽因早期纯净清灵、饱含真情的诗歌。但我更爱林徽因的聪慧与理智,以及她为事业贡献终身的纯粹。

座落在北京八宝山和杭州的林徽因墓碑上,都有着同样的落款:“建筑师林徽因之墓”。

这是对林徽因恰如其分、一生重大成就的真正评价。

诚然,尽管林徽因是近代中国的才女 ,她的诗文在中国二三十年代已深入人心,但她更大的造诣与荣耀则是在建筑行业。她生于杭州,死后葬于杭州花港公园内,成为西湖上的一朵永远的白莲。

责编:王芳 远岫 若谷

作者简介

栾世萍,河南济源南街人,文学爱好者。

责任编辑:zN_1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