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综合 > 快讯 > 正文
宋高宗为何就是不愿意北伐?学者:天生怂包,害怕迎回二圣是借口
2022-03-17 12:58:59 来源: 腾讯网

提到宋高宗赵构,无数人恨意立即涌上心头,恨不得食其肉啖其血。赵构用十二道金牌将岳飞从北方召回,很多人认为赵构不愿意岳飞北伐,将徽钦二帝迎回来自己帝王不保。这是最大的误解,赵构恰恰希望能“迎还二圣”。

如果不是担心岳飞迎回二圣,那么赵构为何不愿意北伐收复中原呢?也有专家说了,打仗是需要银子的,因为南宋没钱。这也是想当然的说法,南宋国库里有的是银子,支持北伐完全没有问题。

赵构从1127年登基开始,如何生存下去是他亟待解决的问题,而金军不断南下行动则希望能尽快擒获赵构。在此期间,赵构从仓皇难逃到站稳脚跟,再到组织一支抗金力量,其难度不亚于创造一个新的国家。

赵构为何不愿北伐,总结一点就是他还没有十足的把握,结果在议和、北伐两者之间动摇不定。当议和最终达成时,赵构选择牺牲岳飞,放弃北伐。想到这一层面,就可以认为赵构放弃北伐并非出于敌我攻守态势考虑,而是纯粹出于政治考虑。

仔细分析宋金两国强弱形势变化,发现从赵构南渡站稳脚跟到和议,宋军越大越强,到了岳飞、韩世忠北伐时,则捷报频传,一度打得金军后退到淮水以北地区。按照绍兴十一年的和议内容来看,南宋向金国纳贡称臣,同时金方获得了大片并不是靠战争胜利取得的土地,比如岳飞收复的唐、邓、商、虢州,吴玠军坚守的和尚原要塞等,这说明南宋军队已经很强大。

自己打下的土地白白送人,赵构一定脑子坏了。当时就是很多人实在看不下去了,“向者战败而求和,今则战胜而求和矣;向者战败而弃地,今则战胜而弃地矣”、 “自旷古来,未有受辱如朝廷也!未有忍辱如陛下也!”等等。

早在建炎三年(1129年)的“苗刘兵变”中,赵构就表达了不愿北伐的想法,“朕自即位以来,强敌侵凌,远至淮甸,其意专以朕躬为言。朕恐其兴兵不已,枉害生灵,畏天顺人,退避大位。朕有元子,毓德东宫,可即皇帝位,恭请隆祐太后垂帘同听政事。庶几消弭天变,慰安人心,敌国闻之,息兵讲好。”赵构这明显是个借口,“靖康之耻”让他吓破了胆,偏安江南自保观念逐渐根深蒂固。

参考资料:《宋史》、《三朝北盟会编》

责任编辑:zN_1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