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综合 > 快讯 > 正文
原来日本人祖先并非徐福,DNA结果出炉,结果让人匪夷所思
2022-03-17 11:56:25 来源: 腾讯网

对中日古代史稍微有了解的人都知道,即使日本人是不是中国人的后代这一说法还有待商榷,但是我们所有人都了解的一点是,日本人的文化完完全全是继承了古代中国人的衣钵。比如日本人现在使用的文字,除了他们的假名之外,很多字都是汉字,甚至形态模式一模一样,日本的和服也是由古代中国的衣服演变而来的。

虽然可能有些日本人不愿意承认,但这就是事实。另外,有很多日本人觉得自己的祖先就是古代中国的徐福,关于这一点,科技成熟之后,科学家们的DNA检测结果却让人匪夷所思,这是怎么一回事呢?

徐福生平

我们都知道唐代的时候有鉴真和尚东渡日本,传播中国文化的故事,但是,唐朝可不是第一个有人去那块狭长岛屿上的朝代,远在秦朝就有人探索过了那片荒凉的土地,这也是我们今天的历史故事的主角——徐福。

徐福是秦朝著名的方士,出生于如今的江苏省连云港市,更有传说表明他是鬼谷子的最后一名徒弟。历史上的徐福精通医学、天文地理和航海术。秦始皇在公元前219年派遣徐福到日本去寻找长生不老之术,日本的史书里面也提到过那时候秦朝的徐福来到了他们的岛上。由此看来,徐福应该是人类航海的先驱、中日文化交流的先驱。

因为年代实在是太过久远,所以关于徐福的很多记录基本上都流失了,文字记录大部分也都是语焉不详,我们就凭着当今学者的一些研究来简要介绍一下。虽然我国对徐福的记录不甚明确,倒是日本人对这些东西很是热衷。

日本有一名叫宫下义孝的学者,他们家族有关于徐福的好些个古籍,其中有一本就是《宫下富士古文书》。这本书是宫下义孝的祖先整理书写的,因为是孤本,所以是家族的珍宝。该书主要记载了徐福东渡日本的事件,另外还有徐福到日本的作为。

相传徐福奉秦始皇的命令到了日本之后,发现日本气候温和,很容易修生养息,所以他就不打算回去了。徐福留在了日本岛,成为了当时的统领,他教会了当地人捕鱼之术、农耕之术等等。其实关于徐福的记录都是日本的居多,中国并没有多少,基本就是《史书》和《后汉书》等少数正史的一些记录。

历史上真实的徐福所做的贡献

说到司马迁所写的《史记》,其中对于徐福的各种事迹虽然有很多记录,但是都不甚明确,没有确切的年代或者人物描述。所以这也成了后代学者们在研究徐福这一历史人物的最大桎梏,成了千古未解之谜。以至于有很多学者试图从更多的角度去研究这一历史人物,但是无论他们从文化人类学、考古学、民俗学亦或者航海学等多个方面追根溯源,都没有实质性的突破。到现在我们只能确定:首先,徐福这一历史人物形象确实是真实存在的;其次,徐福确实有过东渡的经历,至于其中究竟发生了那些事情,徐福又是为什么去的、去干了什么,这些都已经无从考证了。

虽然关于徐福的记录没有那么详细,但是历史上确有徐福这个人,而且贡献还不小。

首先就是文化方面,徐福的各种传说对于如今的文化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正是因为关于徐福的说法有虚有实,所以徐福便成为了中国乃至于东亚地区的重要的文化议题。中国古代从汉朝开始,很多文人骚客吟诗作赋的时候都以徐福作为题材,著名诗人李白、书法家欧阳修皆是如此。

其次就是历史方面,但是徐福的事迹更多的是对日本文明的贡献比较多。日本的历史在公元前三世纪左右是断代了,而徐福的来历正好填补了这一空白,使得日本的历史得以连续下去。

当然了,徐福的历史更多的是对日本文化中归属性的贡献,并不是说徐福就真的成了日本人口中的“祖先”,而是说徐福就是日本当时那个时期的文化代表,那一时期的日本文化都属于外来文化。虽然是外来文化,但是也算是让日本人找到了文化源头,不至于失去了传承。

日本的生物学祖先

上面说到了根据很多历史记载,徐福确实去过日本,并且在那里留下了很多文化遗产。但是回到我们今天所讲的主题,那么日本人真正的祖先真的是徐福吗?

跟以前不一样,只能通过对史料记载的研究来断定这些事情,如今科学技术十分发达,尤其是生物学技术,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来判断古代甚至是上古时期的历史遗留问题。通过生物学家们的DNA研究,生物学家们才发现徐福其实算不上是日本人真正的祖先,日本人生物学上的祖先是绳文人和弥生人。

来自于东京大学的生物学家。对比研究了日本人和绳文人,以及日本人和弥生人之间的DNA序列,发现其中有很多片段是重合的。这就说明这两个民族雀食是日本人真正的祖先。

但其实这两个民族并不是日本岛当时真正的土著,他们原来在别的地方生存不下去了。然后想要找到适合自己民族生存繁衍的地方,就来到了日本岛。这两个民族在这里繁衍后代,生产发展,逐渐的形成了现在日本国。

结语

从我国历史和日本历史对徐福的记载,我们可以看出一个民族的文化传承,对于一个民族将来的发展是非常重要的,不然,当一个人给自己的后代子女讲述自己的民族发展历史的时候,结果却出现了断代讲不下去了,这是一件十分悲伤且尴尬的事情。这个故事也告诉我们当代人,要牢牢记住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渊源。并且将其发扬下去。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责任编辑:zN_1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