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综合 > 快讯 > 正文
纳土纳群岛:曾经是华人王国,如今却是印度尼西亚的领土
2022-03-17 11:42:10 来源: 腾讯网

我是米局,关注国内外热点资讯、各国人文、国情、历史

印尼总统佐科刚登上纳土纳群岛视察,又力邀日本增加对印尼投资和加强两国间的海岸警卫合作。原因是我国海警实现对万安滩附近海域的常态化巡逻。

很多网友都一脸茫然:纳土纳群岛在什么方位?纳土纳属于哪个国家?和中国有什么瓜葛?那么,米君就给大家讲下纳土纳群岛的前尘往事。

纳土纳群岛的地理方位

纳土纳群岛位于马来半岛和婆罗洲岛之间的中国南海,纳土纳大岛距曾母暗沙约400公里,距中国大陆陆地约1900公里,相当于广州到北京的距离。距加里曼丹岛最近之处225公里(台湾距大陆最近130公里),离印尼本土也很远。它由272个岛屿组成,总面积2110平方公里,是我国美济岛面积的的300多倍,人口约9万,属廖内群岛省管辖。全年高温、雨量多、富热带森林,动植物资源非常丰富。

纳土纳群岛与古代中国的历史渊源

纳土纳群岛与古代中国的渊源极深。汉朝以前,古人称这里为""涨海",称"纳土纳群岛"为"涨海崎头",称"纳土纳岛"为"极大崎头"。而到了宋朝,由于海运的发达,这里船只往来密集,外国船只过了纳土纳,就认为进入了中国之境。

《西洋朝贡典录》有云:由占城而往,针位:取灵山,灵山之水可六十托。又五十更,曰蜈蜞屿(今大纳土纳岛)。由屿尾礁而西,五更,平帽山。又十更,望东蛇龙之山(今淡美兰岛),贯圆屿、双屿之中。经罗帏之山(今巴达斯岛),山之水十有托。

中国和纳土纳群岛的亲密开始于明朝。据揣测,明成祖朱棣靠靖难之役起家,属于篡位登基,为寻找遗失的建文帝,所以命郑和七下西洋,开启了中国古代史最伟大的“郑和下西洋”时代。极大崎头由于其交通位置,被郑和船队作为海上第一驿站,从此开启了华人经营纳土纳群岛的历史。明朝的《郑和航海图》就绘制了极大崎头的位置。

公元1433年,明宣宗朱亚文(不好意思,大明风华有点火),也就是朱瞻基下旨赐字"万生屿,安不纳",从此有了正式的名字。明朝人在这里实际管理了200年,可以理解为这里是明朝第一块殖民地。

而明末清初广东潮州人张杰绪因不满清朝统治中国,便率300明军南下安不纳,建立没有特定名号的王国,自任国王。19世纪初张杰绪的末位继承人逝世,王国瓦解,被荷兰殖民,后归印度尼西亚管辖。荷兰殖民了马来群岛,也同时殖民了纳土纳群岛。为了切断这里和中国的文化联系,他们把安不纳改为纳土纳,这就是纳土纳群岛的来历。直到解放后,住岛船工在湖南的曾氏后裔,仍保留着一块扑克牌大小、雕刻得非常精致的象牙胸牌,上书:“万生屿 安不纳”、“宣宗癸丑年”等字样。

纳土纳群岛的历史可以说是,华人一手将它开拓建设成一方乐土,这里也成为华人的一个独立的土邦。20世纪中叶,印尼赶走了荷兰殖民者独立建国,而纳土纳岛群岛有机会像新加坡那样独立建国,但错过了,却成为了印尼的一部分。

现在的纳土纳群岛现状:华人已失

20世纪八十年代末纳土纳人口约1.5万,当时华人占九成以上。印尼政府为了减少华人的人口优势,近年来大量移民,人口增至8万5000。纳土纳群岛上85.27%的居民是马来人,其余由华人,爪哇人和苏门答腊人组成。华人在这里已经成为少数族裔,印尼人则成了多数。尽管在这里是印度尼西亚的一部分,但是大多数居民的祖先都来源于马来西亚半岛的东海岸。通用的语言是马来语的登州方言,伊斯兰教是群岛上民众普遍信仰的宗教。岛上主要城镇在主岛南北岸的帕纳里克和直落武图。

纳土纳一角

纳土纳群岛是世界上最大的油气田

纳土纳靠近南海,因此这里经常会发生渔民纠纷。1993年我国出版的一份地图把纳土纳列入版图(或者说纳入专属经济区),引起印尼强烈反应,一度要求我们作出澄清。我国对此地表示并无要求。

印尼军人

印尼为何如此看中这里呢?只因这里是世界上最大的油气田。据调查:这里的天然气估计有13亿立方米,占世界总储量的一半,石油更占世界60%。这样巨大的经济利益,我们的邻国自然特别看重。这才是佐科急于视察纳土纳群岛的根本原因。而且印尼是东南亚最大经济体,自认为是区域性的大国,对周边也是比较强硬的。好像印度人民的这种心态更强烈些。

米君结语:

如果从历史来看,纳土纳的中国属性确实是更强的,曾受过明朝皇帝朱瞻基的册封,曾是郑和船队的军事基地,这里还曾经是华人建立的小王国,怎么都和印尼八竿子打不着关系。然而,荷兰人来了,殖民了马来群岛,也殖民了纳土纳群岛,他们把群岛上的土著改造成了“印尼民族”,缔造了印尼这个国家,就如同大英帝国缔造了现代印度的版图。印尼独立,顺手继承了纳土纳群岛的宗主权。而当时的中国刚从抗日战争中复苏过来百废待兴,自然是无力插手远在天边的岛屿的。对于既成事实,如之奈何?上天曾庇佑过中国吗?当然,我们从秦帝国直到明初都是东亚最强帝国,然而我们在清朝打了个盹,仅此而已。和平与发展已经成为主题,以和为贵吧!

如果觉得本文写的尚可,就留言关注吧。

目前10000+人已关注,关注我吧

责任编辑:zN_1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