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综合 > 快讯 > 正文
【西班牙葡萄牙君王谱】西班牙波旁王朝(二):历史沿革2
2022-03-17 08:36:05 来源: 腾讯网

西班牙波旁王朝(二):历史沿革2

6.自由主义风潮

但时移世易,虽然斐迪南七世暂时稳住自己的王位,但他保守的反自由主义的政策,导致他失去其本土国民和海外殖民的民心。而国王的恶梦在南美开始爆发。1816年,西蒙·玻利瓦尔重返南美,自委内瑞拉进攻新格林那达,揭起南美国家独立潮的序幕。同年,阿根廷宣布独立。次年,何塞·德·圣马丁翻过安地斯山脉攻入智利,智利随即宣布独立。

虽然仍有墨西哥、秘鲁、厄瓜多尔和中美洲等地在手,斐迪南七世不甘心失去南美南部广大的土地。1820年,斐迪南七世在加的斯宣布召集部队,收复南美失地。但拉斐尔·德尔列戈等将领趁国王在加的斯点兵之际发动叛变,着政府恢复1812年的宪法,结果引发加利西亚(Galicia)地区的起义,最终引发全国内战。同年3月7日,马德里的王宫被自由派军队围堵,3月10日,斐迪南七世被迫同意恢复宪法,并任命自由派人士组成“进步派政府(Progresista)”。新政府一成立,便推行包括限制教会世俗权力的新政,包括废止宗教裁判所和耶稣会;还重组西班牙行政区域,将全国划为52省,并削弱地方封建和自治的权力;更变相软禁了斐迪南七世。

面对新政府的政策,美洲西属殖民地里的保守派感到很担忧,担心自由主义浪潮的扩散。1821年墨西哥保守派士绅向西班牙政府提出另行拥立君主的请求。自由派政府允许墨西哥独立,并于同年8月24日与墨西哥签定科尔多瓦协定。

而在南美,圣马丁在1820年攻入秘鲁,次年被当地市民迎入秘鲁首府利马,西班牙驻秘鲁的总督被迫逃入内陆,并成功组织反击。直至1823年玻利瓦尔和安东尼奥·何塞·苏克雷率军进入秘鲁,成功与圣马丁的部队会师,联军才在胡宁战役(Battle of Junín)和阿亚库乔战役战胜西班牙的保王派,并生擒了西班牙总督,终结了西班牙在美洲大陆的殖民统治。

以上各项新政府的政策,加上经济低迷和在美洲大陆的损失,导致部分地区的保王党起事,在纳瓦拉、阿拉贡和加泰罗尼亚地区的战火犹烈。叛乱更于1823年蔓延到马德里,但被政府所镇压。但西班牙的乱局和自由派政府导致欧洲列强的关切。1822年,英、法、俄、奥和普鲁士五国召开维罗那会议,决议允许法国干预西班牙内战。次年4月,法国组成一支号称“十万圣路易之子(Les cent mille fils de Saint Louis)”的部队,攻入西班牙。进步派政府虽企图号召另一次独立战争,但其政策的不受欢迎,最终导致法军势如破竹,直取马德里,结束了进步派政府的管治和西班牙的自由主义风潮。

7.卡洛斯党战争

1823年,进步派政府被解散,当年政变的主脑拉斐尔·德尔列戈被处以绞刑,并成为了自由派和共和派心中的烈士。斐迪南七世其后恢复了耶稣会、宗教裁判所和地方封建和自治的权力。但他却因为英美以门罗主义之名协助新兴的南美洲共和国,导致他无法逆转西班牙永远失却美洲大陆殖民地的事实。另外此时西班牙政府也致力恢复经济的发展。但斐迪南七世的继承问题,成了国家的主要忧虑,也令西班牙步入“充满不祥预兆的十年(Decada ominosa)”。

斐迪南七世只有两个女儿,根据西班牙惯用的萨利克继承法原则,王位理应传给他的弟弟唐·卡洛斯亲王。但斐迪南七世担心他弟弟的极端保守政策,会导致国家衰亡,于是他在1830年颁布《1830国事遗诏(Pragmática Sanción)》,改变了继承顺序,将他自己的女儿列入继承序列。并在晚年向自由派示好,以图他们对其长女,即后来的伊莎贝拉二世支持。

遗诏颁布后三年,斐迪南七世驾崩,伊莎贝拉二世继位,玛丽亚·克里斯蒂娜王太后成为摄政,保守派和自由派的战争——第一次卡洛斯党战争终于爆发。此时在唐·卡洛斯亲王以不承认《1830国事遗诏》为由,对伊莎贝拉二世宣战。支持他成为西班牙国王的人被称为卡洛斯党,主要由旧贵族和天主教教会中的保守分子组成。战事延续了7年,主要战区包括西班牙东部和北部的巴斯克、那瓦拉、加泰罗尼亚和阿拉贡地区。战争期间唐·卡洛斯曾于1837年进攻西班牙首都马德里。1839年卡洛斯党的主力才被粉碎,唐·卡洛斯被迫逃亡法国。1840年7月,在西班牙作战的卡洛斯党分子被全部消灭,伊莎贝拉二世的王位终于获得稳固。

1843年伊莎贝拉二世亲政,开启了西班牙历史最黑暗混乱的时期。自此到1868年女王退位,宫廷阴谋和政变革命层出不穷,25年中西班牙更换了34个宰相,形形色色的佞臣集团纷纷上台执政。女王似乎对军队和教会中的反动分子格外垂青,这就使她失却西班牙人的民心,特别是自改革派和一切进步人士支持。最终她的政府被改革派将领胡安·普里姆在1868年发动的政变所推翻,被迫于同年9月末逃亡法国。1870年6月25日,伊莎贝拉二世在巴黎正式宣布退位,以希望其子阿方索可以继承西班牙的王冠。但是,以弗朗西斯科·塞拉诺为首的摄政团选择了意大利王子阿梅迪奥·德·萨伏依担任西班牙的君主,令波旁王室再一次失去西班牙王位。

8.第二次复辟(1874年—1931年)

1874年12月28日,保王派将领阿塞尼奥·马丁内斯·德·坎波斯发动政变,推翻第一共和国政府,宣布伊莎贝二世之子阿方索亲王为西班牙国王阿方索十二世。阿方索十二世于次年回国正式执政。其后,阿方索于1876年成功打败了自称“卡洛斯七世”的卡洛斯系的继承人小唐·卡洛斯,结束了第二次卡洛斯党战争。同年,阿方索十二世命令议会起草新宪法,以图在西班牙政治生活中引入英国式的两党制。不幸的是1885年阿方索十二世英年早崩,留下一个遗腹子。

次年,阿方索十三世甫出生即成为西班牙国王,王太后玛丽亚·克里斯蒂娜担任摄政。王太后维持了其先夫阿方索十二世的政策,致力恢复西班牙的经济,但西班牙的现代化程度依然大大落后于其他欧洲国家和新兴的强权美国。因此在1898年的美西战争,西班牙被美国彻底击溃,丧失了菲律宾、关岛和所有美洲领地(古巴和波多黎各)。

但王室的恶梦陆续涌来,1902年阿方索十三世亲政,便要面对一系列革命运动,其中尤以在马德里和巴塞罗那发生的革命活动最为剧烈。民众打出推翻君主制的旗号。阿方索十三世在舆论压力下,在立法、教育和宗教等多方面进行了一些改革。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阿方索十三世保持中立政策,从而使衰弱的西班牙免于战火。

但阿方索十三世在1923年9月13日做出了一个致命决定,就是委任米格尔·普里莫·德·里韦拉将军建立了独裁政权。此举最终导致1931年西班牙爆发了革命,里韦拉政权被推翻和第二共和国的成立。阿方索十三世被迫退位并流亡海外,后逝于罗马。

9.君主列表

责任编辑:zN_1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