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综合 > 快讯 > 正文
《上尉的女儿》:衣服要趁新珍惜,名誉要从小爱护
2022-03-16 22:35:54 来源: 腾讯网

《上尉的女儿》是俄国作家亚历山大·谢尔盖耶维奇·普希金创作的中篇小说。

这部作品以贵族青年军官格彼得和上尉的女儿玛莎之间曲折而动人的爱情故事为主要线索,把彼得的个人命运与普加乔夫领导的农民起义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在不大的篇幅中容纳了丰富的历史画面和社会内容。

俄国作家果戈理这样评价:"同《上尉的女儿》相比,别人的小说简直都成了一碗油腻的菜汤。"

故事发生18世纪的俄国,主人公彼得出身在西姆比尔斯克的一个贵族家庭里,父亲安德列曾任过陆军中校。

彼得5岁的时候,父亲把他托付给马夫萨威里奇管教。17岁的时候,父亲又叫他去南方奥伦堡去参军,萨威里奇作为他的保镖也一同随行。

临别时,父亲一再彼得要忠于职守,并牢记"衣服要趁新珍惜,名誉要从小爱护"的谚语。

参军路上,彼得遇见轻骑兵上尉祖林,祖林拉着他到处喝酒、赌博。幸亏有忠诚的萨威里奇在一旁 “阻扰”和劝导,彼得才没有堕落。

随后,彼得和萨威里奇在暴风雪中迷了路,得到了好心人的指引,并把他们带到了一家安全的旅店。

在旅店里,彼得越发觉得这个好心人的“非凡”,彼得十分地欣赏他,不仅请他喝酒,还把自己的兔皮袄赠给了他。

后来,彼得到达了奥伦堡,并且被任命为白山要塞的军官。要塞司令米罗诺夫上尉很喜欢彼得,经常邀请彼得到家里吃饭。彼得也因此结识了司令的女儿玛莎,并且互相爱慕了。

但是米罗诺夫上尉底下有个青年军官叫士伐勃林,他也深深爱慕着玛莎,两人因此展开了一场决斗。

彼得在决斗中受了重伤,只好在上尉家休养,期间玛莎一直细心地照顾着他。而士伐勃林则被上尉夫人关了禁闭。后来,在彼得请求下,他才被释放。

彼得给父亲写信,希望父母能答应自己和玛莎的亲事,但是这个请求遭到了父亲的反对。玛莎因此十分伤心,因为如果得不到彼得父母的祝福,他们便不可能得到幸福,所以她不能嫁给彼得。

1773年10月,南方有个叫普加乔夫的男人,率领农奴起义。此时的白山要塞竟然也出现了起义的传单,要塞的士兵们也开始骚动。

不久,普加乔夫率兵攻打白山要塞,要塞的士兵并没有听从米罗诺夫上尉的命令去进攻起义军,普加乔夫很顺利地占领了要塞。

要塞中被俘的军官,除士伐勃林投降外,都被绞死,这其中也包括米罗诺夫上尉夫妇。

正当彼得也要被绞杀的时候,萨威里奇上前求救,原来义军首领普加乔夫竟然就是那个旅店里的好心人。

普加乔夫赦免了彼得,并且希望彼得效忠自己,但是彼得恪守忠于沙皇的誓言,果断拒绝了。普加乔夫笑了笑,还是放了彼得。

彼得要到沙皇军队驻守的奥伦堡去,普加乔夫便派人送给他一匹马和自己的一件羊皮大衣。彼得原本是要带玛莎一同前去,但玛莎因生重病,加上此时士伐勃林成为白山要塞司令,他没办法带走玛莎,只好嘱托牧师的妻子照料她,自己独自前往奥伦堡。

不久,普加乔夫领兵围困了这座城市,在一次交战中,彼得收到了一份玛莎写给他的信,心中说:士伐勃林强迫她要在三天内答应和他结婚。

彼得拿着信去见奥伦堡的将军,要他发兵救援,但将军不同意,彼得只好私自离开,可他刚一出城,就被义军捉住了。普加乔夫亲自审问他,彼得告诉他要去白山营救一个孤女,普加乔夫听完和他一起去了要塞,很快他们就找到了玛莎。

普加乔夫给彼得和玛莎两人开了一份通行证,他们可以通行义军接管的任何城市。于是,彼得决定把玛莎送到父亲田庄上去。

在路上,他遇见了已经是轻骑兵少校的祖林,祖林希望彼得参加他的军队,玛莎则可以叫萨威里奇护送回家,彼得答应了。

不久,果里岑公爵击败了普加乔夫,彼得准备回家看望玛莎和家人,但他的田庄上的农民也起义了,农民把彼得父母及玛莎锁在谷仓里。

彼得正要把他们营救出来的时候,士伐勃林领兵赶到,捉住了他们一行人。就在士伐勃林下令要绞死彼得一家的千钧一发之际,祖林带兵赶到,救出了彼得一家,并把士伐勃林俘虏了。原来,祖林收到了萨威里奇的报信,所以急忙赶来营救。

1774年,普加乔夫战败,彼得由于和普加乔夫的关系以及擅自离开奥伦堡的事件,被士伐勃林告发,被判处终身流放西伯利亚。

玛莎以上尉女儿的身份,上彼得堡去求见沙皇,并把他们的遭遇,原原本本地告诉了沙皇。

最后,彼得得到沙皇的宽大和赦免,并和玛莎结了婚。

普加乔夫也被沙皇判处绞刑。受刑的那天,彼得也在场,普加乔夫从人群中认出了他,并向他点点头,然后,从容赴死。

故事到这里就结束了。

这是一部以农民起义为主题的小说,由于各种限制,作者不可能正面地去描写普加乔夫起义,而只能在有限制的"家庭纪事"的范围内,从一个侧面去展示这场波澜壮阔的历史事件,描绘农民起义领袖普加乔夫的形象。

读这部作品,我们可以很深刻地感受到普希金对封建压迫下农民的深切同情和对农奴制度与专利统治的深刻批判。

普希金是语言的巨匠,除了脍炙人口的诗歌,《上尉的女儿》这部作品也是荡气回肠,才华尽显。

读这部作品,如同品尝纯烈的美酒,异常芬芳,因为太过真实。

责任编辑:zN_1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