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综合 > 快讯 > 正文
班固由于自己立场问题导致在《汉书》中出现断章取义等缺点
2022-03-16 16:33:37 来源: 腾讯网

《汉书》被誉为与《史记》并列的两大不朽史书,有史学家认为,《汉书》在奏疏等原始文件的记录方面,保持了原汁原味,史学价值超过《史记》。关于《汉书》的史学价值网上一大堆。但是人无完人金无足赤,这里说两点《汉书》存在的不足。

个人的阶级立场过于浓烈,导致史料选取真伪难辨

《汉书》作者班固出生在东汉,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已经确立,班固作为儒家学者,在其作品中,有过于强烈的阶级立场。正是这个立场,导致他在史料的选取上,存在太多的问题,大致有以下几种情况:

一、遗漏:

将不利于儒家正统思想的事件大量忽略不计,使重要历史人物空心化。最典型的就是外戚和法家人物,比如汉成帝时期的大司马王凤,就是一个出色的政治家,执政十余年,可惜《汉书》没有给他立传,其实汉成帝一朝的很多重大事件,都与王凤有关。

班固

再比如,汉元帝时期的宦官弘恭和石显,他们因为是法家的代表,不符合儒家思想,所以,很多有益于他们的事件,存在明显缺损。

二、编造:

《汉书》中,存在不少明显编造的“史料”。班固通常以含糊其辞的说法,站在道德制高点,对相关历史人物进行抹黑。

比如有个叫谷永的大臣,因为是王凤的亲信,就被编造事实,污蔑他曾经给王凤写密信,说愿意像豫让那样效忠王凤。这个故事笔者曾经撰文驳斥过,明显假得不能再假了!自比豫让,等于将王凤比作智伯,且不说耿直的谷永不可能写这样的信,即使写了也不可能让别人知道,万一被人知道了,严重一点杀头都不为过。这个故事明显在骗三岁小孩!

这样的编造,在王莽身上发生的最多!

三、断章取义:

班固经常把一些完整的事件,割裂开来讲,目的很清晰,就是为了验证他的立场。当读者不清楚事件发生的时间节点,和相关背景的情况下,很容易被误导。

王莽

最典型的一件事就是王莽出兵征讨匈奴,班固以王莽不顾国情,动用六路几十万大军,导致边境国民人相食,让人对王莽产生憎恨,甚至认为王莽太低能。

但是从其它事件中可以一点一点找出完整的情节,根本不是那么回事,六路大军有过计划(很可能就是造声势吓唬匈奴),具体执行的时候,不超过两路人马,边境人相食是遇上了天灾。

类似的情节不是个案!

叙事逻辑性不强,导致很多事件难以自圆其说

正是由于班固急于表达自己的立场,所以当一个事件不利于他的思想时,他就想办法掩盖,甚至忽略和编造,导致很多事迹逻辑很混乱,让人摸不着头脑。

比如王莽杀子,四个儿子杀了三个,具体事件交代得非常简略,完全看不出真实的原因,最后被他以一句“沽名钓誉”空洞的说法一带而过,让人不由增加对王莽的厌恶。

王莽

其实仔细梳理王莽的事件,就会发现,他根本不是一个暴戾的人,对自己的儿子手段这么狠,必然有很严重的事件发生,可惜我们永远不知道真相了!

再比如说,王莽在处理一些案件时,动辄株连数百人,甚至数千人丧生,可是究竟什么原因,到底数百人数千人都是谁,又不具体说,很不合逻辑。

说到底,王莽和他建立的新朝之所以受到不公正待遇,纯粹是因为刘秀建立的东汉政治宣传的需要不得已被牺牲了。班固站在东汉的立场上,不惜歪曲事实!

责任编辑:zN_1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