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霄羽
国军名将黄百韬在兵败身死之前留下了著名的「三不解」——「我为什么那么傻,要在新安镇等待44军两天?我在新安镇等待两天之久,为什么不知道在运河上架设军桥?李弥既然以后要向东进攻来援救我,为什么当初不在曹八集附近掩护我西撤?」
抛开各为其主的政治立场不谈,黄百韬的确称得上一名称职的职业军人,战死沙场也是他最好的归宿。但实事求是地讲,他的才干并不足以指挥一支十几万人的重兵集团,临机决断时的优柔寡断是他败亡的重要原因,他临终前痛定思痛的「三不解」就是他累死三军的最好注解。
电影《大决战》中许还山饰演的黄百韬
究竟是「守徐」还是「守淮」
1948年11月4日,国民党军参谋总长顾祝同到达徐州。这位风度翩翩的国军高级将领带来了蒋介石「守江必守淮」的作战设想,他需要征求前方将领们的意见。
在究竟是「守徐」还是「守淮」这个关键问题上,邱清泉、李弥、孙元良、黄百韬四位兵团司令分成了两派。李弥和孙元良的观点与蒋介石一致:徐州处于四战之地,补给线拉的太长,不如退守蚌埠,依托淮河天险以及充足的粮弹补给作攻势防御。
国民党军13兵团司令李弥
邱清泉和黄百韬则认为徐州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有完备的坚固工事,决不能轻言放弃。他们甚至认为,徐州不仅要守,而且要以此为基地大举进攻,夺回失地。
意见无法统一,顾祝同返回南京向蒋介石报告,身为参谋总长的他,此时的身份就像一个传令兵。刚刚从东北葫芦岛前线回到南京的国防部第三厅副厅长许郎轩则直言不讳地向蒋介石指出,徐州的布防存在大问题,如果不能及时修正,「下一次决战的地点可能在南京附近」。
顾祝同
我们不清楚蒋介石听到许郎轩的危言耸听后是何反应,只知道就在顾祝同抵达徐州的当天,华东野战军代司令员兼代政委粟裕、副政委谭政林、参谋长陈士榘和副参谋长张震联名发布了淮海战役攻击命令。11月6日深夜,华野数十万大军开始向徐州以东方向行进,攻击的目标很明确,就是集结于新安镇的第7兵团。
这一时间,比华野原定计划提前了两天。
一个神秘的电话响了
11月5日晚,国民党军第7兵团司令官黄百韬火烧火燎地从徐州驱车返回危机四伏的新安镇,准备以最快的速度组织各军紧急向徐州撤退。身经百战的他坚信自己的判断——尽管徐州方向发现了好几个共军主力纵队的番号,但粟裕的真正意图是冲着他来的。
黄百韬对局势的判断无疑是正确的,7兵团的4个军孤悬于徐州以东,如同置身于一个巨大的火药桶上,眼下要做的就是尽快向徐州靠拢,和邱、李、孙兵团合兵一处。粟裕胃口再大,也不可能一口吃掉4个兵团。
华东野战军代司令员粟裕
就在此时,一个神秘的电话响了。
电话是徐州「剿总」司令刘峙打来的,他告诉黄百韬,驻守海州的第44军划归7兵团建制,等该军撤到新安镇时,就和第7兵团一起撤退。这就是说,黄百韬至少要在新安镇再等两天才能撤退。
黄百韬的情绪有些失控,他在电话里大喊:「4军什么时候可以到达?本兵团究竟何时可以撤退?」刘峙在电话里支支吾吾,气得黄摔了电话。
让黄百韬无法理解的是,如果要放弃海州,保全孤悬于海边的44军,完全可以采取海运撤走的方式,干嘛一定要走陆路横向移动,让全兵团牺牲极其宝贵的两天时间呢?
徐州「剿总」司令刘峙
长期以来,许多资料都说刘峙下令黄百韬等待44军是为了照顾他在海州的一笔盐业生意。这种说法其实并不确切,事实上,这一命令来源于蒋介石。
蒋介石对战场态势的判断与黄百韬相反,他始终认为,共军打仗向来先打弱敌,粟裕首选的攻击目标必然是海州方向的第九绥靖区。因此,蒋介石命令7兵团第100军星夜开赴海州加强防御。
但是仅过了一天,蒋介石突然改变主意,不但命令100军掉头回来,还让驻守海州的44军向徐州收缩。蒋介石习惯性的朝令夕改,让7兵团痛失最后撤退的时机,为了等待1个军而最终葬送了5个军。
黄百韬的签名照
大战一触即发的时刻,看似荒诞的事情就这样真切地发生了。
黄百韬没有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的气魄
,只好在新安镇焦急地等待44军的到来。他和他的第7兵团的悲剧命运,就从刘峙这个莫名其妙的电话开始了。
渡桥就是架不起来
6日夜晚,黄百韬在焦急中整夜未眠。他心知肚明,在党国高级将领的眼里,非黄埔出身的他永远入不了主流。在蒋介石制定的守准计划中,第7兵团被规定为最后的掩护部队;而当蒋介石改变计划决定死守徐州时,7兵团就成了共军首先下手的目标。
44军终于疲惫不堪地到达新安镇。自凌晨开始,7兵团开始了逃亡似的大撤退。撤退一开始,黄百韬就发现了一个重大失误——没有提前在大运河上架设渡桥。他在临死前终于意识到,这一失误几乎是致命的。
很多年来,人们普遍认为没有及时架桥是黄百韬的一时疏忽。其实不然,在有关史料中我们可以找到11月5日黄百韬派工兵前往运河架桥的命令,但是不知为什么,直到7日渡桥也未能架起,这一原因至今是个谜。
十多万人马拥挤在一起,从仅有的一座运河铁桥上通过。黄百韬发现这一巨大失误之后,命令再架一座平行的浮桥。
100军军长周志道说,要架桥也得让100军撤退时有个后路,不然他不去担任掩护任务;63军军长陈章说,他要带着自己的部队去窑湾渡河。来自不同派系的军长们从各自利益出发,把黄百韬弄得不知所措,于是架桥的事竟然不了了之。
运河铁桥
去窑湾渡河的63军遭到了华野1纵的「半渡而击」,经三天激战,63军两个师五个团全军覆没。发誓要让63军「一战成名天下知」的军长陈章身中数弹,死在了渡河的途中。
全军覆没的命运不可改变
当黄百韬的兵团部在8号这天渡过运河时,李弥的第十三兵团正集结于碾庄圩西南方向的八义集。心急如焚的黄百韬当即乘吉普车前去会见李弥,恳求他不要过早地向徐州撤退。
第三绥靖区何基沣、张克侠在当天的战场起义,给黄百韬的右翼造成无法弥补的缺口,但此时的他也并非死路一条,如果有李弥兵团的有力接应,留给华野部队穿插合围的缝隙并不大,7兵团退回徐州的道路依然通畅。
华野主力向黄兵团发起追击
李弥坚持迅速撤回徐州是「剿总」的命令,因为刘峙至今依然坚持认为共军对黄兵团的围攻是佯攻,真正的目标是徐州。这让黄百韬百思不得其解。
不顾黄百韬的苦苦哀求,李弥终究还是撤走了,这等于在黄兵团的左翼又敞开了一个巨大的缺口,华野13纵就是从这个缺口强行楔入,向固守曹八集的100军44师发起猛攻。
曹八集是通往徐州的必经之路,是决定7兵团命运的生死之地。在西撤路上一直担任掩护任务而损失惨重的44师遭到华野13纵异常猛烈的攻击。师长刘声鹤认为自己完全是在给黄百韬当牺牲品,当华野官兵冲进他的指挥所时,万念俱灰的他举枪自尽。
淮海战役中的国民党军官兵
曹八集失守,通往徐州的路彻底断了。黄百韬立即召集会议,主张迅速反击大许家和曹八集。各军长都表示,无论如何要靠近徐州,多走一里算一里。64军军长刘镇湘表示反对。
刘镇湘对自己部队的战斗力十分自信,他觉得碾庄圩的阵地修得相当好,不打一仗就走实在可惜。其实他心里还有一个说不出口的原因,那就是原定到达大许家之后分配给他的阵地叫土山,传说就是当年关羽受困投降曹操的地方,他觉得那里实在不吉利。
此时的黄百韬又暴露出了他性格中优柔寡断的重大缺陷。目前手里的几个军只有64军建制最为完整,是他必须依仗的力量,刘镇湘的建议他不能不重视。但想起几个月前豫东会战的死里逃生,他实在是心有余悸。
碾庄战场航拍
就在这个时候,徐州派来的飞机投下了蒋介石的手令:「着该兵团就地抵抗。此次徐州会战,关系党国存亡,只许成功,不许失败。望激励将士,以尽全功。」
刘镇湘这下来了劲,「反正要打,为什么一定要到徐州打呢?在这里就地决战不是很好吗?」所有的争论到此为止,黄百韬决心死守碾庄圩。
此刻,在以碾庄圩为中心南北三公里、东西六公里的狭小区域内,第7兵团已被华野4、6、8、9、13共5个纵队的优势兵力包围。
黄百韬的胸章
至此,黄百韬全军覆没的命运已然不可改变。
长期以来,普遍认为何基沣、张克侠的起义是黄兵团被困的根本原因,其实命运曾经给了黄百韬多次逃出生天的机会,但却被他鬼使神差地一一挥霍掉。所谓性格决定命运,这句话正是对黄百韬悲剧命运的最好诠释。
-
移风易俗带来全新而别样的年味儿新年伊始,万象更新。随着社会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移风易俗带来全新而别样的年味儿:市民低碳出行,节俭之风盛行;越来越多...
-
长春农博园大胆创新 开辟蔬菜采摘新模式近日,冬季农博会一早就吸引了很多市民的到来。市民郭女士拿着自己采摘的韭菜和芹菜高兴地让工作人员称重,她说,参观了农博...
-
永吉县金家乡伊勒门村的文艺大年这个春节,永吉县金家乡伊勒门村格外热闹。这两年,随着乡村振兴步伐加快。这个满族村变戏法似的变了样,村民们生活有了新的...
-
老百姓家的灯亮了,他的心就暖了东港獐岛被称为祖国万里海疆东端第一岛。在这座陆地面积只有1平方公里左右的小岛上,国网丹东供电公司椅圈镇供电所獐岛村电工...
-
共燃冰雪梦,一起向未来精彩、非凡、卓越的北京冬奥会大幕开启,世界奥运激情被冰雪点燃。竞技场上,冬奥运动员斗志昂扬、奋力拼搏,用行动诠释更快...
-
移风易俗带来全新而别样的年味儿
2022-02-07 09:48:02
-
长春农博园大胆创新 开辟蔬菜采摘新模式
2022-02-07 09:44:49
-
永吉县金家乡伊勒门村的文艺大年
2022-02-07 09:37:50
-
老百姓家的灯亮了,他的心就暖了
2022-02-07 09:33:12
-
共燃冰雪梦,一起向未来
2022-02-07 09:26: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