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综合 > 快讯 > 正文
特务所发密码诡异莫测竟成世纪之谜64年后被她的后代破解
2022-03-16 05:26:54 来源: 腾讯网

(说历史的女人——第953期)

抗日战争时期,由于西安地处战争前沿与后方的交接地带,又是面粉与棉布等军需物资的重要产区,自1937年11月13日至1944年12月4日,西安惨遭日军飞机长达7年之久的狂轰滥炸。

在此期间,日机共轰炸145次,出动飞机1106架次,投弹3440枚。被日军轰炸的时间之长,次数之多,范围之广,甚至超过重庆大轰炸。西安因日机空袭轰炸而致伤致亡人数累计达3489人以上,炸毁房屋累计6781间以上,众多军需企业受到多次重创。

日机之所以能够精准地实施轰炸,是因为他们在西安安插了大批特务。据西安市档案馆所存“陕西全省防空司令部工务方队训令第20号”文件上称:“南昌敌伪正训练间谍六十余人,分赴内地刺探我军情,并以红色雨伞为指挥敌机信号等。”特务们配备电台,各自为战,白天用红雨伞,晚上打信号弹,为日机确定轰炸目标。

但是,由于训练仓促,特务们的发报密码不很复杂,大部分被我方迅速破解,也抓到了一些经验不足、智商低下的特务。1937年11月28日,《西京日报》报道:“本市昨发警报时,军警捕获女汉奸一名,装束摩登,旋解警备部法办。”后经审讯,女特务仅招供姓吴,代号“乌梅”,别的就闭口不答了。

吴姓女特务旋即在玉祥门外被枪决,代号“乌梅”的敌特电台也从此销声匿迹。但是,两年后,这个代号“乌梅”的电波突然幽灵般地再现了,在“乌梅”的指引下,众多军需企业遭到日机轰炸,数以千计的无辜平民丧生。

而对于“乌梅”发出的电报密码诡异莫测,我方谍报机关竟然束手无策、无法破译,因为它所发出的根本就不是传统的摩尔斯密码,以至于竟成世纪之谜,直到64年后才被她的后代破解——破译之人即是特务“乌梅”的后代……本故事曲折离奇,详情若何,本回分解。

(一)棺材里神秘的陪葬物

1986年3月的一天,吉林市郊区某县的冯秀英(化名)接到一封来自陕西的信,信上说西安要在咸阳建新机场,需占用当地土地,要求当地村民限期迁坟。

冯秀英的外公是个地地道道的农民,早年生活在陕西咸阳塬上,死后便埋在了那里。冯秀英也是少年时候随母亲前来拜祭过一次,幸得同村邻居指引,才找到外公的坟。

打开棺材,里面尸骨完好,尸骨旁放着一把雨伞,竹质伞骨已经朽烂,油布伞面基本完好,但是颜色已褪,略显绛紫色。除此之外,棺材里还有一个用几层油布包裹,用蜡密封的严严实实的铁匣子。冯秀英未加思索,招呼人把外公的尸骨装殓起来,火化之后,连同那个铁匣子一同带走,打算带回吉林安葬。

冯秀英带着外公的骨灰盒和铁匣子回到家里,满以为外公会有什么宝贝留下来,便迫不及待地打开铁匣子。打开一看,里面是一本日记和一个油布包着的硬硬的小物件,日记里夹着半张旧报纸,由于年头太久,虽然包裹严密,报纸已经松脆、褪色,依稀可见一张年轻时髦、五花大绑的女人照片,仔细端详了半天,竟然有些眼熟,找出早年外公外婆抱着母亲的老照片一核对,报纸上的女人竟然是自己的外婆!

再看看报纸上斑驳的字迹,更是惊出了一身冷汗,外婆不是病死的吗?怎么会是被枪毙的?还是个日本特务?再打开那个油布包着的小物件,里面是两个一寸来长,长了绿锈的圆柱形的小东西。

冯秀英平静了许久,打开日记一看,似乎是个账本,上面记着日期,和一些阿拉伯数字,除了穿插了几个英文字母之外,一个汉字都没有。

(二)身世谜踪

冯秀英三岁丧父,自己也在女儿不到五岁的时候丧夫,母亲在世时很少提到外公外婆的事情,只知道母亲两岁的时候,外婆病故,外公带着母亲从西安回到东北老家,呆了两年,因外公的后娘给母亲气受,外公一怒之下带着母亲又回到西安打短工,解放前夕搬到咸阳附近务农为生。

1960年,外公死后,母亲无依无靠,便带着年幼的冯秀英回到了吉林家乡。在她的印象中,外公是一个少言寡语,极其古怪的老头,而对于外公下葬的具体细节,更是一无所知。

冯秀英打死也不敢相信自己的外婆会是日本特务,但是有一点疑惑,外婆是江苏人,本姓李,和报纸上的说的吴姓不符,而冯秀英外公家族老人没有一个见过她,只是外婆死后,外公穷困潦倒,带着母亲回到老家之后,才有人看着照片对外公调笑:一个泥腿子能娶这么洋气漂亮的媳妇,该不知是哪辈子修来的福。听老辈人说,外公虽然大字不识,但性格开朗,天生一副金嗓子,平时总是曲儿不离口,哼哼呀呀地唱个没完。

可自打从西安回来之后,或许是因为外婆去世的缘故,外公完全变了一个人,别说唱歌了,跟人说话的时候都很少,还变得十分懒惰,放着农活不干,经常离家不归,没人知道他去了哪里,都干了什么,有时一去就是个把月,把两岁的孩子扔给后娘照看,后娘自然有意见,免不了说些冷言冷语。

而外公和家里闹翻的真正原因,是他从来不让任何人动他的被子,有一次他又离家数日,后娘给他拆洗被子,发现被窝里裹着一把红雨伞,外公得知后大发雷霆,一气之下带着母亲又回了西安……冯秀英走访几位已多年不往来的老亲,结合当年母亲的只言片语,掌握外公的信息虽然不多,但外公对外婆的感情至深是肯定的。

可外婆怎么会是日本特务呢?这对于冯秀英来说,是绝对无法接受的。她通过各种渠道,查阅了有关西安当年的很多资料,掌握了大量西安大轰炸的相关史实和小道消息,确认了外婆确是因间谍罪被枪毙的。面对铁一般的事实,冯秀英最终还是理性面对了,她看好了一块墓地,打算把外公的骨灰下葬,可就在这时,又一个噩梦开始了……

(三)外公的真实身份迷雾重重

为给外公下葬选择黄道吉日,冯秀英请来了阴阳先生,此位参加过抗美援朝,是个老兵。当阴阳先生看到那个铁匣子的时候,一眼便认出那是旧时的军品,不知是装什么军用物品的匣子,而当冯秀英拿出那两个一寸来长的圆柱形东西的时候,阴阳先生的答案令她的血压瞬间升高,原来是两颗“信号弹”。

这下,冯秀英真的傻眼了,外婆是日本特务也就罢了,怎么外公也有特务的作案工具呢?她查过资料,知道当年特务白天用红雨伞,晚上打信号弹,给日本飞机指引轰炸目标。

外婆是1937年被枪毙的,而外公带着母亲第二次回到西安是两年后的1939年,外公不可能带着外婆留下的作案工具两次往返东北与西安而不被查到。难道那些东西是外公自己的?外公也是日本特务?罪大恶极的漏网之鱼,潜藏民间几十年而未被发现?

可现在死无对证,冯秀英决定暂不下葬外公的骨灰,她把骨灰盒放在自家菜窖里,发誓不把事情弄明白绝不下葬。她把注意力集中在那本貌似账本的日记上,没事就拿出来琢磨,这一琢磨就是17年。

(四)重外孙女巧破密码

到了2003年,冯秀英的女儿小雪(化名)20岁了,小雪似乎遗传了祖辈的基因,自幼能歌善舞,被县二人转剧团看中,当做重点苗子予以培养。冯秀英将那本日记翻看后忘了收起来,被小雪发现。

小雪看着日记上的内容,觉得好奇,她发现日记里反复使用的阿拉伯数字没有8、9、0,只有1、2、3、4、5、6、7,中间穿插的几个英文字母D、E、A、R,每篇结尾都有WM两个字母,排列结构酷似音乐简谱,便随手抄了一份,拿到剧团哼唱,谁知竟被剧团老团长当众呵斥。

小雪觉得委屈,找老团长争辩,老团长拿出一本旧书,找到一篇唱段,对小雪道:“你知道哼唱的曲子来历吗?那是解放前的浪荡公子在暗门子门口打情骂俏的淫词滥调……”

小雪回到家里,把在剧团发生的事说给冯秀英,并把抄下来的唱词给母亲看。唱词是:“小亲亲,今儿个我没带银,小亲亲,今儿个我没带金儿,看哥哥手里这花布足够你裁两身儿呀……”

冯秀英看着唱词,核对日记上那篇的日期是民国28年,即1939年10月11日。再核对搜集的西安大轰炸资料,正是大华纱厂被炸的那天!这难道是巧合吗?冯秀英便又随意翻到一页,日期是民国28年11月25日,资料记载当天西安机场被炸。

冯秀英让小雪把那篇日记唱出来,后经验证,是一部三十年代的老电影《古塔奇案》的插曲《秋水伊人》的旋律,对应的歌词是:“望穿秋水,不见伊人的倩影,更残漏尽,孤雁两三声……”,“孤雁对飞机(机场)”!这次绝不会再是巧合了,完全可以验证外公的日本特务身份,冯秀英母女陷入无边的痛苦之中。日本特务用简谱的形式发送情报,难怪恪守摩尔斯密码的我方情报机构束手无策,其中究竟隐藏着怎样的玄妙?让我们先了解一下摩尔斯密码。

(五)简化的摩尔斯密码

摩尔斯密码是一种时通时断的信号代码,通过不同的排列顺序来表达不同的26个英文字母、0-9个阿拉伯数字和标点符号,它由两种基本信号和不同的间隔时间组成:短促的点信号“·”,读“嘀”(Di);保持一定时间的长信号“—”,读“嗒”(Da),“嘀嗒”之间的不同组合,对应不同的单词或汉字。

所以,无论国际航海通用通讯,还是间谍专用通讯,都需要一个密码本,译电员接收代码信号后,再根据密码本所对应的单词或汉字,将电文翻译出来,比如《潜伏》里的余则成夫妻,就是先接收数字组合,再对照密码本翻译电文的。

但是,冯秀英的外公,这个作恶多端的日本特务使用的却是简化的摩尔斯密码,电文所涉及的“1234567”无需再做组合,直接对应简谱中的“哆唻咪发嗖啦西”,其中穿插的几个英文字母,D代表音符的长短;E代表高音、A代表低音、R代表空拍,电文结尾的WM则是特务代号“乌梅”的缩写……每次的电文都是一首曲子的片段,其中隐晦轰炸目标。

如此简化了的摩尔斯密码其实根本就是无需破译的“白电码”,却被当做密电码蒙蔽了64年之久。更为可笑的是,破译密码之人,竟是发报人特务“乌梅”的重外孙女。

(六)夫妻作恶,祸及子孙

验证了外公的特务身份之后,冯秀英几乎崩溃了,她把外公的骨灰盒草草地埋在山沟里,烧掉那本罪恶的日记,从此吃斋念佛,为祖辈的罪恶赎罪。那对罪恶滔天的特务夫妻手上沾满无数平民的鲜血,不但罪孽深重,而且祸及子孙,他们的女儿,外孙女都少年丧夫,年轻轻地守寡,这或许是一种巧合。

但是重外孙女小雪却因此受到真正的牵连,小雪的未婚夫得知此事之后,承受不了沉重的心理压力,与她解除了婚约。小雪从此精神萎靡,跟随母亲一起吃斋念佛,时至今日,已经36岁的小雪依然未嫁。

(文/说历史的女人·张问)

参考资料:

《抗战期间日本飞机轰炸陕西实录》

《西安市志》

旧版《益世报》

旧版《西京日报》

旧版《防空月刊》等。

责任编辑:zN_1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