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综合 > 快讯 > 正文
他是孔子十四代孙,从意气风发到逆来顺受,他经历了什么?
2022-03-15 20:34:06 来源: 腾讯网

学而优则仕,多少文人墨客在学有所成后都是通过为政来获得社会的认可而反哺社会。汉武帝好儒,兴办太学,社会中的儒学博士也越来越多。而今天要讲的是孔子的十四代孙,孔光。

意气风发直言劝谏

孔光的父亲叫孔霸,在汉元帝时期被拜为皇帝老师,封关内侯,孔光是孔霸最小的儿子,孔光对经学非常精通,因此年仅20岁便被推荐为议郎,刚入官场的孔光,就像现在刚入职场的年轻人一样,刚正不阿,意气风发。因为得当时的御史大夫匡衡赏识,被推举为谏大夫。

大家都知道历史上有名的谏大夫是魏征,他在朝廷上都敢顶撞唐太宗,而唐太宗也能够接受他的劝谏,虽然时常被下属顶撞比较难受,但是后宫有长孙皇后的疏导也是相安无事。

孔光任谏大夫后,也是直言劝谏,时常顶撞当时的汉元帝,因为经常与元帝意见不合,被贬为虹县县令。孔光觉得自己一个经学博士,却到一个县城做县令,于是他就像现在的年轻人一样,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工作干得不开心为什么要委屈自己,他写了一封辞职信,自己炒了皇帝的鱿鱼,回家教书。

二进官

是金子到哪里都会发光的,汉成帝登基后,孔光被推举为博士,因为他擅长经学奉命负责平反冤狱、整治风俗和赈济灾民。孔光每次都出色地完成了任务,因此名满朝野,被拜为尚书,后来又迁为光禄大夫。

这个时候的孔光行事风格有了变化,《汉书》记载:凡点枢机十余年,守法度,修故事。上有所问,据经法以心所安而对,不希指苟合;如或不从,不敢强谏诤,以是久而安。

简单来说就是孔光掌管政事十几年,皇上有什么问他的,他都引经据典希望让自己心安的来回答,如果皇上有异议的,也不敢像以前那样直言劝谏了。这个时候的孔光学聪明了,不再像以前那样顶撞皇上,只希望自己能够安安静静的做个官。

这个时候的孔光虽然有时委曲求全,但是内心还是有些热血的。

成帝一直没有子嗣,于是在中山王和定陶王之间选择一个继承人,中山王是成帝的弟弟,定陶王是刘康的儿子刘欣。因为傅昭仪与赵飞燕王根等人勾结,朝中势力都希望定陶王做太子,只有孔光觉得立长不立幼,希望成帝立中山王为太子,而这次又因与皇帝意见不合,被贬为廷尉。

而后来丞相方进去世,成帝准备拜孔光为相,相印都已经刻好诏书也准备好,但是成帝因为与赵合德欢饮达旦,中风不起。在成帝去世前被拜为相。这次拜相,史书上虽然没有记载,但是按推理应该是孔光对立定陶王为太子做了妥协和让步,才能在这个关键时刻拜为丞相。

三进官

哀帝登基后,傅昭仪一直与王太后争权,孔光担心傅昭仪做了太后会干政,于是开始站队,支持王政君太后。与大司空师丹一起上书劝谏。但是因为哀帝夹在傅昭仪与朝臣之中非常难做,一直没有决议,而傅昭仪用计罢免了师丹,孔光被群臣弹劾,又一次被罢免。

到这里孔光已经是第三次因为与皇帝意见不合被罢免了。是不是很像我们现在有职场,你虽然有热血,有能力,但是你没有去苟合你的上司,虽然你是对的,但是只能无奈的被罢免。多么痛的领悟。

四进官

孔光被罢免后就回到了乡里,闭门谢客。这段时间哀帝换了三任丞相都觉得没有孔光靠谱,后来因为发生日食,哀帝问话,孔光被任命为光禄大夫,职位只低于丞相。后来丞相王嘉入狱,孔光又被重新任命为丞相。

等到哀帝去世,这个时候的孔光已经是官场老油条了,没有了冲劲。平帝年幼,政事权力都在王莽手上,而孔光因为资格老,被王莽当成了一把枪。

莽以光为旧相名儒,天下所信,太后敬之,以太后指风光令上之.莫不诛伤。

意思就是因为孔光是几朝旧臣,天下人信服,凡事都让孔光帮忙起草文件,按照太后的意思,凡是想打击的都让孔光奏上。

这个时候的孔光已经沦落为王莽的一把枪,孔光内心虽然不愿,担心,但是他已经没有折腾的心理了,只想安安静静的做官,后来称病辞职,王莽没有准奏,做了皇帝的老师。

孔光两次担任御史大夫、丞相、一次担任大司徒、太傅、太师,历经三代帝王,共辅佐十七年。

孔光的职业生涯,像极了现代人的职业生涯。幸为儒者,哀逢乱世。

责任编辑:zN_1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