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综合 > 快讯 > 正文
孔子是怎样一步步走向神坛的,关键在于思想
2022-03-15 21:11:02 来源: 腾讯网

说起我国古代的圣贤,估计很多人会立马想到儒门第一人——孔子。孔子,字仲尼,今山东曲阜人,一生致力于教书育人并传播自己的学说,却始终不被各国君王认可,那么本是没落贵族的他,又是如何一步步走向神坛的呢?

孔子生活的年代正值春秋时期,周王室对四方诸侯控制力不断减弱,各方诸侯纷争不断,孔子在周游列国的过程中渐渐形成了以仁、礼为核心的思想理念,崇尚和平,孔子迫切的希望各方恢复周礼,妄图以周礼来重新约束各方。然而丰满的理想终究敌不过现实。心灰意冷之下,回到鲁国开始教书育人,儒家文化开始成形。

随着周王朝的灭亡,历史的车轮也没有回到孔子期望的那样,以血缘为纽带的氏族统治退出了舞台。此时,各家的学说异常活跃,但直到西汉武帝之前,一直是兵家和法家占据着主导地位,毕竟要变法和打仗,需要有系统的学说来提供指导理论。秦始皇时更是进行了“焚书坑儒”,使得各类学说的传播更是困难重重。即便是西汉初年,也是道家的无为而治占据了主流。武帝时,一个叫董仲舒的上了一本奏章,武帝是如何考量的已不可知,但是儒学却是取得了正统地位,而且一发而不可收,史称“独尊儒术”。

之后历朝历代也是对儒家道统青睐有加,然而自独尊儒术起,儒家道统已经渐渐的开始偏离孔子的学说,他们将学说的核心变为己用,而为了证明这些没有错,就需要将东西挂到圣贤名下,毕竟“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然而若是圣贤说的呢?于是孔子开始与孟子被作为圣贤,在历代徒子徒孙的努力下,历代皇帝开始了对孔子进行加封,并将大量的土地田产赐予孔子后人。中国历史上最轰轰烈烈,历时最长的“造神”运动拉开了序幕:汉平帝刘衍追封孔子为公爵,称“褒成宣尼公”。北魏孝文帝于改称孔子为“文圣尼公”。北周静帝恢复孔子公爵之封,号“邹国公”。隋文帝杨坚开皇元年尊孔子为“先师尼父”。唐太宗李世民尊孔子为“先圣”,后又改成“宣父”。唐高宗李治尊孔子为“太师”,武则天执政时恢复公爵,改号“隆道公”。唐玄宗李隆基升孔子为王爵,谥号“文宣”,称“文宣王”。宋真宗加封孔子为“玄圣文宣王”,后又改称“至圣文宣王”,元武宗加封孔子为“大圣先师”。清顺治加号为“大成至圣文宣王”,后又复称“至圣先师”。至此,孔子完全被神话,动辄人们就会说祖宗之法不可废,圣贤无过。

在宋代以前,由于贵族的存在,使得寒门子弟无法在社会中发出属于自己的声音,例如隋唐时期的关陇贵族和五姓七望为代表的山东士族,他们把持了教育资源,使得寒门子弟无法跻身上层社会。同时贵族出身的子弟皆以贵族为主,使得儒家思想的传播变得狭窄。然而这一切在唐末被一个私盐贩子改变了,黄巢打破了这个秩序。到了宋代,文官集团进一步发展,更是号称君王与士大夫共天下。文人治国的最大的一个弊端就是武力太弱,宋朝拥有着历朝历代都无法比拟的经济优势,却始终在对外战争中处于弱势,没有拿回燕云不说,还丢了西北。于是,对外不行,那就只有内斗了。以二程、周敦颐为代表的理学开始兴起,大肆宣传外族为蛮夷,存天理,灭人欲,直到清朝,理学一直是思想的正统,而孔子依旧是处于神坛。

可以说,孔子是被儒家思想的徒子徒孙抬上神坛的,他的被神话,关键在于儒家思想,是这个思想体系将他送到了神坛。

责任编辑:zN_1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