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综合 > 快讯 > 正文
重温《康熙王朝》,才懂孝庄的临终遗旨,才是对容妃最狠的算计
2022-03-15 20:04:18 来源: 腾讯网

在康熙60年亲政的千叟宴上,康熙子孙绕膝,与各大臣把酒言欢,尤其是他在宴上激情高昂敬的三杯酒,一杯敬孝庄,一杯敬各大臣,一杯敬自己一生的死敌们,和无尽豪迈地细数出他年事最高、在外时间最长、养育子孙最多等等的丰功伟绩,让畅春园的此次宴会一时热闹非凡。

随后,陪着康熙一起长大的魏东亭诧异地问康熙:“奴才瞧来瞧去,好像少一个人哪”。

此时,远在宗人府刷马桶的容妃还在苦苦等待康熙的召见,面对来催促她的太监“容婆子,快点”,她急不可耐地问是不是皇上召见她,太监忒不耐烦地说“放屁,爷是说马桶快点”,容妃深知康熙这一辈子是不打算原谅自己了。

拖着疲惫和踉跄的步子,容妃一步步挪到待清洗的马桶边,她抱起一个马桶,艰难地转过身,却因站立不稳,重重地摔在了地上,也顺势碰到了层层高的马桶,一个个的马桶向她砸来,容妃的嘴角流出了鲜红的血,在肮脏与臭气熏天的环境里,容妃遗憾而终,一时悲惨至极。

一个畅春园,一个宗人府;一个热闹非凡,一个悲凉至极,截然不同的两个地方,截然不同的两种氛围,两相对比,尤显帝王的薄情,美人落幕的凄惨。

而容妃为什么会以这样的结局收场?重温《康熙王朝》,才懂容妃从皇贵妃到刷马桶到最后被马桶砸死,一步步地毁灭,藏着孝庄对她的“算计”。

01 受宠

《康熙王朝》里,除了早逝的发妻赫舍里皇后和成了康熙女人却不愿为妃的宝日龙梅,康熙的后宫,尤其是陪着康熙中晚年的妃子最主要的有两个,一个容妃,一个惠妃,但两个妃子的待遇完全不一样。

惠妃,受尽冷落。

康熙随意翻了惠妃的牌子,当李德全公公去给惠妃送香囊的时候,让常年不受康熙待见的惠妃喜出望外,她在李德全面前“口是心非”地说康熙还是喜欢她的成熟和风韵,还给了李德全100两银子,并在李德全走后赶紧沐浴更衣。

忙完的康熙再次摆驾容妃宫,李德全提醒康熙今晚翻了惠妃的牌子,康熙以“偶感不适”让李德全去回绝了惠妃,正好半路遇到坐辇风急火燎赶来的惠妃,李德全道明原委,但惠妃又恰好瞧见不远处的康熙正往容妃宫里赶,惠妃一时悲恨交加。

仅这一件事,就足够彰显康熙对她的无情和凌辱,明明翻了她的牌子,却要靠骗和躲的方式远离她,不惜让惠妃在一众公公和宫女的面前丢尽颜面,损了她作为当时唯一皇贵妃的体面和尊崇。

为一个女人向另外一个女人撒谎,谎言的本身并不重要,但谎言隐藏的羞辱才最是刺痛人心。

容妃,备受宠爱。

惠妃有多不受宠,容妃就有多受宠。

三藩平定后,为了巩固满汉之间的关系和彰显皇室对百姓的仁爱,康熙准允了容妃3个月的假回福建探亲祭祖,并且可以不穿满装穿汉装,还可以任意接见亲友和以皇妃之尊宴请当地的父老、名流和学子。

准假探亲、穿汉装、受皇贵妃之尊,哪一个都是极大的恩宠,也是仅这一件事,将容妃备受宠爱彰显得淋漓尽致。

而为什么容妃如此受康熙喜欢?

一来是容妃的善良。容妃只生了一个女儿蓝齐儿,她没有争储的基础,更没有争储的心思,与世无争,让她少了很多后宫女人的抱怨和有所图;二来是康熙的需要。作为一国之君,康熙被朝政的繁琐和后宫的争宠夺爱所累,他来容妃这里,得到的放松、惬意和与朝政无关的悠闲,他,需要容妃;三来是蓝齐儿的受宠。蓝齐儿是康熙和容妃唯一的女儿,也是备受康熙宠爱的女儿,蓝齐儿活泼开朗,性格率真可爱,所谓爱屋及乌,大抵就是如此。

但自古皇家无情,伴君如伴虎,越是受宠,其实就越是危险,正如回家省亲的蓝齐儿发现容妃在宗人府刷马桶后,容妃对蓝齐儿说:

诸子争储,手足相残,这个时候,谁对你皇阿玛最亲,他反而会把自个儿的痛苦砸到谁身上。

容妃受宠,最后被罚刷马桶,惨被马桶砸死;蓝齐儿受宠,康熙为了朝廷几年的安稳,不惜将蓝齐儿嫁给自己的死敌葛尔丹,又在蓝齐儿生下儿子阿密达后再次亲征灭了准葛尔,取了葛尔丹首级;反而不受宠的惠妃,虽在后宫以寂寞为伴,结局却比容妃好得多。

就结局而言,有时候,受宠并非一件好事;有时候,不受宠不见得不是一件好事。

02 获罪

容妃受尽宠爱的同时,也在一次次挑战康熙的“底线”。

为了给康熙省下银子,容妃向惠妃提议撙节用度、裁减后宫奢费,让惠妃向康熙建议,将功劳给惠妃,同时,她当面建议康熙让惠妃主持后宫;康熙第一次亲征葛尔丹,两军交战,蓝齐儿独坐两军之间,容妃不顾康熙的劝阻,私自跑去战场与蓝齐儿拥抱;容妃为遵孝庄遗旨,当康熙在祭祖大典上宣布废除太子时,她当众让康熙收回旨意;康熙将与太子有染且怀有身孕的朱三太子之女红玉交予她照看,不忍心红玉产后必死结局的她私自放跑了红玉,致红玉在朱三太子墓前自我了结。

可以很明显地看出:容妃做这些事,完全没有私心,她善良得都没有了自己。

但这些事的结局是什么?后宫比往年还多用了2300两银子;康熙与葛尔丹依旧不死不休;当众驳康熙面子,事后康熙给了容妃狠狠的一巴掌;放跑了红玉,让无处可去的红玉惨死。

可这些错,虽然让康熙与容妃之间已经产生了嫌隙,但康熙还是选择原谅了容妃,可当康熙为红玉之事再一次找容妃时,为了遵孝庄遗旨,容妃不死心地继续劝阻康熙不要废太子,否则骨肉相残,康熙终于忍无可忍,狠心地将容妃打入了宗人府,而早就嫉恨容妃的惠妃从中作梗,让容妃刷了27年马桶。

容妃有错吗?她有,至少三个。

她拧不清。容妃永远拧不清康熙首先是帝王,其次才是丈夫,而康熙对她所有的宠爱都是凌驾在她懂分寸的基础之上的,一旦她越过底线,比如仗着康熙宠爱就私自干涉后宫主持、废太子等事件,往往就决定了她的自寻死路;她固执。明明在祭祖大典后公开劝康熙不要废太子就被狠狠打了一巴掌,事后又一次次在康熙面前提及,明知道康熙不喜欢,一次次挑战康熙的权威和底线;她“太过善良”。容妃凡事为他人着想,为孝庄、为康熙,为蓝齐儿,为红玉,却独独不为自己考虑丝毫,她并不是看不透,而是明知不可为却硬要为之,善良得没有一点锋芒,有时候也是害人也害己。

容妃的出发点是好的,但结果都事与愿违,甚至还将自己给搭了进去,归根结底在于她不了解康熙,更不了解康熙作为一国之君的尊严和隐藏在皇权里的步步危机,以自己受宠就妄想改变一个根本就摸不着、看不清的男人,甚至试图左右一个朝廷的走向,她的确有些不自量力。

容妃的结局的确可怜可悲,但谁又能说她没有一些咎由自取呢。

03 “算计”

不得不承认的是:容妃的悲惨结局,最大祸首就在于孝庄“不废太子”的遗旨,正是容妃一而再地固守,才成了压倒康熙容忍度上的最后一根稻草。

孝庄临死前,只有容妃陪在身侧,她嘱托容妃:

容妃呀,老祖宗啊想给你下一道懿旨……皇上信得过你,你呀好好地劝说皇上,不要行废立,太子虽然有毛病,但是他还是一个好孩子,朝廷要是没有太子了,我真担心这十几个阿哥都会争着抢太子这个位置,就要骨肉相残……他不听你的,你不干,和他理论,要不你就说,这是老祖宗的遗旨,这太子万万不能废呀。

孝庄言辞恳切地托付容妃,容妃满腹悲伤地看着孝庄的生命一点点流逝,就是这道遗旨,成了容妃的催命符,而遗旨背后隐藏的这三个问题,让我看到了孝庄满满的算计。

一是为什么要给容妃留?宫里那么多人,孝庄却留旨意给容妃,究其原因,就在于孝庄看到了容妃身上的善良和受宠,因为善良,容妃不会无视孝庄遗旨,更不忍看见皇室的骨肉相残,她会尽所能地执行孝庄遗旨,坚决阻止悲剧发生;因为受宠,容妃在康熙面前说得上话,既然说得上,就有说动的可能……孝庄在赌容妃会做,且还有可能做得到的可能。

二是为什么要单独交代?孝庄给容妃下旨意时,只有容妃在场,并且以口授的形式,既无人证,也无物证,一旦容妃搬出孝庄旨意,只要康熙不认可,就“死无对证”,且还能给容妃安个假传旨意的罪名,康熙承不承认,本身就是一种风险……孝庄在赌康熙认可她旨意的可能。

三是为什么要故意为之?孝庄既然能猜到废太子会导致皇子争储和骨肉相残,不可能想不到这样一个遗旨对一个深宫里的女人来说,是何等得越过了等级和权限,本身后宫就不得干政,且干一个国之根本的政,孝庄明明是故意为之……孝庄以一个容妃为棋子,去试探一个不可能的可能。

孝庄给容妃下的遗旨,不管是从原因、方式,还是结果来看,都只是在赌一种可能,而这种可能的后果就是要容妃一人承担不可能的所有的恶果,而以容妃的善良和孝行,孝庄的这道旨意,就决定了容妃的不得善终。

其实,对于孝庄和容妃来说,她们看不得皇家骨肉相残,这无可厚非;但对于康熙来说,他也看不得骨肉相残,但更看不得整个大清国的天下相残。

承认遗旨,胤礽继位,以他无主见、不善理政、敢谋反的秉性,无疑是弃大清国的未来不顾;不承认遗旨,康熙可另选优秀的储君扛起大清国的重担,对于康熙来说,他宁可骨肉相残,而这,才是康熙废太子的根本,他站的高度决定了他不被人理解,更被人诟病的无情。

于情,康熙对不起周国治、周培公、姚启圣、容妃、蓝齐儿等等很多人,于国,为选一个担得起重任的后继之君,他当得起一代明君。

写在最后:

容妃从皇贵妃到最后被马桶砸死,或许是后宫中结局最悲凉的女人。

她的结局,离不开帝王无情,离不开她自己的咎由自取,更离不开孝庄对她的“算计”,她太过于善良,太过于贤惠,也太过于执着,在危机重重的后宫,本就步步为艰、圣心难测,却不顾自我地扛起她根本扛不起的担,可怜,可叹。

容妃对得起所有人,却唯独对不起自己;康熙,对不起很多人,却唯独对得起大清国。

容妃,是一颗棋子,康熙,又何尝不是一颗棋子。

只是,康熙是最大的那颗罢了。

责任编辑:zN_1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