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综合 > 快讯 > 正文
刘邦为何要两次夺韩信的军,韩信难道真的心甘情愿被夺?
2022-03-15 12:50:55 来源: 腾讯网

刘邦为何要两次夺韩信的军,韩信难道真的心甘情愿被夺?

楚汉相争之际,刘邦曾两次夺韩信军。一次是韩信军驻扎在修武县,准备攻打齐国之时;一次是项羽被大败垓下,平定楚国之际。那韩信是否真的心甘情愿被夺军呢?两次的形势又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

一、晨夺赵兵于悄然之间

公元前204年,汉高祖刘邦被项羽追着打,先是被围困在荥阳,后又逃到河南南阳、叶县之间打游击战,其间收复黥布为大将,来到河南成皋,而项羽又再次追击围攻。这次,刘邦仓皇出逃,仅带着自己的司机滕公。这时的刘邦可谓是光杆司令,无兵可带。

刘邦只好来到了与他相距很近的张耳、韩信驻军所在之处-修武县。此时刘邦一番神奇的操作,令人匪夷所思。他并没有直接到军营面见张耳、韩信二人,而留宿客栈当中。次日清晨,假装是汉王的使者,来到军营当中,直奔他们俩的卧室之内,把兵符印信拿到手中,并招唤将领集合训话。

等韩信、张耳起床,才知道刘邦已经到来,而且把他们的兵权给夺了。司马迁在《史记》写到,韩信的表情是大惊。可以想像,如果在两军交战之际,你正在睡梦当中被人夺了兵,那取你的命是否如探囊取物一般,肯定是惊恐万分。

那为什么刘邦不直接见韩信呢?一是刘邦从成皋逃离之时,仅有滕公随行,狼狈不堪,有损他汉王的形象;二是作为王者,刘邦疑心甚重。现在韩信连打胜仗,威望甚高,如韩信不能听从命令,岂不有险。如此袭夺韩信兵于悄然之间,自身安全有保障。

其实韩信对于刘邦,充满了感激、知遇之情。自韩信从军以来,先后跟着项梁、项羽干,却未得重视,对他的话是言不听、计不用。投奔刘邦之后,经萧何极力举荐,韩信被刘邦拜为大将军,统帅全军,任其发挥其才能。且此时他刚打下赵国,准备收拾更大的诸侯国-齐国,那有心思反叛刘邦,有的只是作为王孙之后称雄诸侯的雄心。

刘邦夺军后,再显其帝王操控之术,拜韩信为汉朝的第一个相国,命他集中赵国的士兵去攻打齐国。此举尽显刘邦的高明,虽然夺了你的军,但我对你进行厚赏,恩威并用,让你提不出意见,还卖命的给你干。

二、袭夺齐军,用心良苦

与上次夺军,时隔一年。韩信已攻打下齐国,以为便于管理齐国为由,派使都请刘邦封自己为齐国假王,暂时代理国家事务。刘邦听后是大怒,大骂“他妈的,老子现在被项羽围困于荥阳,日夜盼望着你来救我,你可好,现在却想自立为王。”张良、陈平在旁边悄悄的踢了踢他的脚,偷偷的说:“现在我们的形势非常不利,能阻止韩信当王吗?不如顺势封王,善待他,让他领军为我们作战。”刘邦是何等聪明,何等的高情商,随机因变就来了句,“当什么假王,当就当个真王。”并派张良亲自去齐国封韩信为齐王。

岂料,此举也为韩信后面被刘邦所忌惮降级埋下了伏笔。

公元前203年,汉高祖刘邦率军于固陵准备攻打项羽之时,而韩信并未按约与刘邦会合。张良揣踱人心是相当的准确,认为韩信是因为没有得到封地而不肯来会合。如给予其封地,肯定会如约而至。果如张良所言,韩信如约前来攻打项羽。韩信的举动,再次在刘邦的内心又添了一根刺。

待到项羽兵败于垓下,身首异处。对于刘邦而言,楚汉之争终有结果。对于身居齐王的韩信,刘邦是忌惮不已。

正如韩信的谋士蒯通所言,“韩信‘涉西河,虏魏王,禽夏说,引兵下井陉,诛成安君,徇赵,胁燕,定齐,南摧楚人之兵二十万,东杀龙且’,这样的功劳可以说是不赏之功。作为臣子,你功高盖主,难道汉王不会忌惮你吗?”劝韩信反叛,自立为王。

韩信对于蒯通的劝说,置之不理。认为刘邦待他非常深厚,把他的车、衣服、食物都给了他,如此恩情终生难报,不忍背叛。

可韩信想不到是,刘邦再次故伎重演,而且很顺利的袭夺了韩信的兵。次年,韩信就被刘邦降为了楚王。

两次夺兵,形势各有不同,二人的心思也各有不同。

第一次,刘邦是形势所迫,不得已而为;韩信也并未因此而起异心。

第二次就大有不同,天下大势已定,刘邦掌控大局,而韩信尤如刘邦内心的一根刺,不如乘机夺其兵权,以防万一。韩信认为自己对刘邦忠心耿耿,毫无防备,再次进坑。

关键词: 心甘情愿
责任编辑:zN_1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