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综合 > 快讯 > 正文
杨广对西域的重新控制,丝绸之路的再次畅通
2022-03-15 08:53:58 来源: 腾讯网

西域地区自古以来就存在很多政权,有游牧民族的突厥、吐谷浑、党项羌、铁勒等。在隋朝之前,铁勒算是一个强大的部落,分布在蒙古草原西部到中亚地区广大区域,向南中亚两河流域有昭武九姓胡和一些沙漠绿洲的城邦国家,再向西的吐鲁番盆地是汉人建立的高昌国,南部的塔克拉玛干大沙漠有疏勒、于阗等国家。

隋朝建立后,西域地区的霸主变成了突厥,包括吐谷浑在内的各部族都臣服于突厥。突厥分裂后,主宰西域的是西突厥,他们控制了连通东西方交通的丝绸之路,隋文帝杨坚虽然成功收服了东突厥,但对西突厥则鞭长莫及。杨广即位后尤其是北巡突厥后,凭借日渐强盛的国力,他开始有意经略西域地区。

从地理位置上看,西突厥处于中国、印度、波斯、东罗马帝国四大古国之间,处于国际贸易、文化思想交流的枢纽位置。南北朝时期,西突厥的始祖室点密西征中亚,将所属的十余万兵马分别由十个首领统领,取得胜利后其国土面积横跨天山南北,雄踞中亚,虽然不与隋朝接壤,但对隋朝的政治影响很大,并且波及印度、波斯甚至东罗马帝国。

隋朝刚建立时,隋文帝杨坚派遣太仆元辉出使西突厥,与达头可汗通好。开皇三年(583年),东突厥沙钵略可汗南侵打了败仗,部众叛离逃散,那个时候达头可汗与隋朝互有来往,双方保持着友好关系。但到了开皇末年,达头与都兰结盟,联合入侵隋朝,结果都兰战败身死,达头趁机兼并了都兰的土地,暂时统一了东、西突厥,成为隋朝北部的心腹大患,但达头的统一没有民众基础,在隋军的强力反击下,漠北的很多部落纷纷投奔启民可汗。达头可汗无奈之下西逃吐谷浑,突厥又重新分为东、西两部。西突厥的汗位被阿波系的尼利夺取,尼利死后儿子处罗可汗即位。

处罗可汗即位后继续穷兵默武,向西攻灭了试图自立的铁勒、石国等部落,又向南击败了启民可汗,大有重新统一东、西突厥之势,成为隋朝的心腹大患。

所以,杨广想要经略西域,还不完全是为了"炫耀",其实有着深远的整体战略考虑,即考虑如何对西突厥采取有效的措施。杨广依据先前分化瓦解突厥的成功经验,认为对西突厥采取军事行动不如采取政治攻势。因为西突厥内部有阿波和达头两大汗系,而且各部落之间也是派系林立,这都是可以利用的因素,于是杨广派遣曾经担任分化瓦解突厥的长孙晟的副手裴矩出使西域,继续使用离强合弱、远交近攻的策略。

从突厥内部的政治形势来看,处罗可汗为政多严苛,猜忌心很重,而且不会安抚相关部落,致使有很多部落反叛,内部环境并不稳定。大业元年(605年),处罗可汗击败铁勒部落,搜罗了不少金银财宝,致使铁勒部落联合薛延陀反叛,共同击败西突厥,建立了铁勒汗国。

突厥的形势变化,身在西域的裴矩了如指掌,他还了解到处罗可汗的母亲本向氏为汉人,现在正居住在长安,于是裴矩上奏杨广,希望利用向氏招降处罗。

大业四年(608年),杨广派遣使者崔君素手持诏书前往西突厥宣慰处罗可汗。当时处罗虽然内外交困,但是在崔君素面前依旧不肯低下高傲的头颅,态度十分蛮横,不肯跪接诏书,崔君素随即以启民可汗的事例,对处罗可汗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最后软硬兼施,承诺他可以前往长安探望母亲,终于用外交手段成功招抚了处罗可汗,获得经略西域的一大成功。

当然招抚处罗可汗只是杨广经略西域的其中一个步骤,与此同时,杨广也在实施其他计划,其中远交近攻的"远交"就是结交与西突厥有仇怨的波斯。杨广了解到波斯和西突厥有世仇,所以在即位之初就派使者杜行满和李昱出使西域,李昱首先到达波斯国都,受到了波斯国王的热烈欢迎,波斯国王不久后也遣使跟随李昱回访隋朝,并进献地方宝物,承诺此后每年遣使进献一次,双方由此建立起密切联系。

杜行满访问的国家是中亚两河流域的昭武九姓国,这些国家处在沙漠绿洲中,都是丝绸之路要道上的国家,长时期受突厥的羁縻。杜行满越过葱岭后对这九姓国家一一访问,并获得这些国家国王大量的馈赠礼品,例如狮子皮、火鼠毛等。杜行满最后一个到达的国家是九姓国之一的安国,在那里他了解到这个国家是国君与大臣一共三个人治理国家,不像东方国家那样专制,而且昭武九姓国都承诺每年向隋朝遣使进贡。杜行满回到隋朝后,向杨广报告了西域各国的详细情况,对杨广更好地经略西域提供了情报。

在裴矩管理西域贸易的同时,他还着重搜集西域地区的地理环境和人情风俗,将这些内容编写成《西域图记》三卷,共记述了西域四十四个国家的概况,并附上详细的地图献给杨广。裴矩简要地概述了从隋朝西部边疆到西海(青海湖)"丝绸之路"的三条重要道路,分别是北道、中道和南道。

北道也叫伊吾道,从天山以北通过里海的草原路径,整个道路由伊吾(今新疆哈密)通过天山北部,经过巴里坤湖,到达突厥的弓月城(今伊宁),再渡过伊犁河,向西穿越中亚草原,到达黑海岸边的东罗马帝国。

中道又叫高昌路,沿着天山南端通往伊朗高原,再顺着沙漠边缘的绿洲抵达波斯湾。中间经过龟兹、疏勒等国,出葱岭后经过昭武九姓国通往南亚地区。

南道称为部善路,基本上沿着塔里木盆地南端经过今天的阿富汗进入印度河流域,最终抵达南亚次大陆西部的各港口。

敦煌地处隋朝的西部边疆,是丝绸之路三条道路的重要枢纽。裴矩为杨广井井有条地分析西域情况,告诉杨广吐谷浑外强中干容易征服等,他的话让杨广对经略西域充满信心,于是将经略西域事宜交给裴矩具体操办,裴矩正是因为这件事而进入"五贵"之列。

结合裴矩的分析和杨广对历史经验的总结,隋朝经略西域大致有两种方法,一个是使用武力,强力打通丝绸之路;另一个是招抚宣慰,通过收买和利诱等方式让西域各国遣使进贡,从而建立亲密的联系。

大业二年(606年),裴矩在张掖一次性就招待了西域十国的使者。大业三年(607年)杨广北巡突厥祭祀恒山时,又有西域十多个国家的使者前来助祭,杨广看到经略西域取得初步成果后,又让裴矩向西进驻敦煌,继续深入经略西域事宜,于是裴矩首先将目标定在了高昌国。

高昌(今新疆吐鲁番盆地)是西域地区唯一一个以中原人为主体的国家。高昌国王看到隋朝有意建立联系,就想摆脱突厥向隋朝靠拢。

高昌是西域地区的大国,它的倾隋倾向很快就影响了周边国家,其中伊吾是受影响最深的,它在高昌之后很快就倾向隋朝。

高昌和伊吾的遣使纳贡,为杨广经略西域开了个好头,同时向隋朝纳贡的还有于阗、疏勒、龟兹、焉耆等小国,这些小国都是汉朝时的旧国。西域众多国家对隋朝遣使纳贡也深深影响了铁勒部族,这个西域最大的少数民族部落分布最广,人口也最多,辖地从西海(里海)的东端依山谷群居而连绵不绝。

隋朝时铁勒部族大约有四十个以上,全都散布在丝绸之路上,可以称之为"丝路民族",突厥人对铁勒的统治极为严酷,所以就导致了铁勒部族的反抗。隋文帝杨坚在位的开皇末年,突厥分崩离析,一方面源于隋朝的军事打击;另一方面也因为分化离间之策,其中的离间就包括策反被突厥严苛统治的铁勒。

据史料记载,开皇二十年(600年),隋文帝杨坚命令启民可汗分遣使者招揽铁勒部族,到了仁寿三年(603年),漠北地区的铁勒部族全部背叛达头可汗而归附启民可汗。

此外,西突厥的处罗可汗在大业三年(605年)因为猜忌铁勒部族而借口薛延随谋反,结果遭到铁勒部族的强烈反抗,白山契芯和金山薛延随部结成联盟,共同推荐契芯的酋长哥楞为莫何可汗,成立了契芯薛延随汗国。在莫何可汗的强力打击下,很快就肃清了准噶尔以及天山东端的西突厥势力,高昌、伊吾、焉耆等国全部依附,莫何可汗挟胜利之勇进占高昌,开始实行抽丝路商旅税制度。

大业三年(607年)时,莫何可汗侵犯隋朝敦煌,杨广派将军冯孝慈西出敦煌迎击,但是隋军劳师远征被打败。莫何可汗认为汗国刚刚成立,又夹在东、西两大突厥之间,如果再惹怒了隋朝恐怕于己不利,所以击败隋军后并没有继续向东侵犯,而是向隋朝遣使谢罪,承诺此后每年遣使进贡。

杨广对于莫何可汗没有记仇,而是派裴矩出使铁勒对其宣慰。但他用一种特有的方式来报复莫何可汗先前的侵犯,那就是命令莫何可汗去攻打吐谷浑以表示忠心,没想到莫何可汗真的接受命令,随即便带领兵马东进青海,打败吐谷浑伏允可汗,在吐谷浑的土地上树立了铁勒部族的威名。

此时,杨广也开始出兵吐谷浑,毕竟经略西域,吐谷浑是不能不过的一道坎。

吐谷浑是羌化鲜卑人建立的西域大国,到杨广即位时已经立国三百多年,其国名取自始祖吐谷浑之名,是西晋鲜卑慕容部酋长涉归的庶长子。到了隋朝时期,其国力仅次于突厥,早在开皇初年就多次跟随突厥人侵犯隋朝边境,成为隋朝的第二大敌国。

大业四年(608年)七月,宇文述率军进至临羌城(今青海湟源),在那里与伏允部分败军相遇,伏允眼见隋军兵强马壮而不敢投降,率军向西逃窜。宇文述带领大军连续追击,连克曼头(今青海共和)、赤水(今青海兴海)二城,歼敌三千余人。伏允又带兵逃往丘尼川,宇文述依旧没有放弃追击,最终俘虏吐谷浑王公以下二百余人,伏允走投无路之下南逃雪山之中。至此,吐谷浑从西平到临羌城以西、且末以东、祁连以南、雪山之北,东西四千余里,南北两千余里的土地都被隋朝占有,杨广将国内犯有轻罪的人发配到此处进行开垦。

大业四年这次进攻吐谷浑,是杨广第一次对吐谷浑用兵,此战之后吐谷浑元气大伤,伏允经此惨败后也没有可依靠的对象,只能率领一千余名亲兵寄居在一直附属自己的党项羌部落。

党项羌部落散居在吐谷浑之南东起松州(今四川松潘),西至叶护(今新疆若羌)的广袤区域,部众比吐谷浑还要多,分为拓跋、细封、宕昌、白狼等八大权力部落,其下还有很多小部落,其中以拓跋部落最为强大。后世党项拓跋氏首领元昊建立西夏政权,在向北宋呈献的表文中,就自称其祖先是出自元魏拓跋氏,依据这个记载来看,党项羌和吐谷浑一样,都属于羌化鲜卑人统治。

隋朝建立后,党项羌在吐谷浑的胁迫下,经常跟随吐谷浑军队入侵隋朝边境,隋朝也不时派兵征讨,例如开皇十七年(597年)二月,史万岁带领大军突袭在西宁的党项羌,羌人抵挡不住便请降,隋文帝杨坚认为与其山高路远地费力征讨,不如就地采取羁縻之策,所以杨坚在位时期,对党项羌一直采取羁縻安抚的策略。伏允逃到党项羌之后,杨广也并没有轻易对党项羌用兵,而是坚持隋文帝杨坚的羁縻之策,这让党项羌十分感激,自此每年遣使进贡。

党项羌以南的青藏高原上还有羌人建立的附国和苏毗,再往南有吐蕃政权,在这三大国之间散居着诸多羌人部落。大业四年(608年),附国派专使向隋朝进贡,转年又派专使进贡,但提出开山道修建专门的贡道,杨广并没有答应。南边的吐蕃因为山高路远与隋朝没有联系。由此可以看出,杨广无意将隋朝的权威伸展到青藏高原,即使是对党项羌也是采取羁縻之策,可见杨广的目光始终瞄准的是西域,在意的是丝绸之路的畅通。

责任编辑:zN_1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