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综合 > 快讯 > 正文
1945年日本投降,苏联猝不及防出兵,让日本恨到咬牙切齿
2022-03-15 06:49:51 来源: 腾讯网

1949年8月15日,日本天皇宣布,无条件投降,结束战争。

这条消息一经发布,各国人民奔走相告,大家等这一天都等得太久了。

就在大家都松了一口气的时候,苏联突然对日本动手,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夺取北方四岛,这一件事也让日本至今都耿耿于怀。

那么苏联为什么要在日本投降的时候动手呢?北方四岛又有什么重要之处,让日本人至今都无法忘怀呢?

俄罗斯和日本在北方四岛上的争夺由来已久,北方四岛的总面积约为5038平方千米,对于领土辽阔的俄罗斯来说,这点地方并不算什么。

虽说北方四岛的面积并不大,但

上面的资源丰富,其地理位置也比较优越

,所以俄罗斯一直想把这块地点归入囊中。

俄罗斯一直没有动手的原因就是,北方四岛上很早就有日本人居住,所以当时世界上都公认为这块版图归日本所有。

但后来,俄罗斯一直想办法夺取北方四岛,在1970年更是直接在北方四岛上进行开发,并且威逼利诱在岛上住的日本人加入俄罗斯国籍。

当时在岛上居住的日本人技术很落后,连火器都不会用,

俄罗斯人教会了他们使用各种工具,并且还教他们种植蔬菜等,他们很信奉俄罗斯人,甚至开始学习俄罗斯的文化。

刚开始,日本默认让俄罗斯在北方四岛上开发,但后来岛上的日本人都纷纷加入俄罗斯国籍,这让日本感觉到了恐慌,他们也十分生气。

所以18世纪起,日本也开始派人在北方四岛进行开发,

还在这里设置的守备衙门

,来应对两国可能会发生的冲突。

不出日本所料,两国很快就因为资源分配不均问题进行了各种冲突,为了避免发生大规模的武装冲突,两国进行友好协商。

在漫长的谈判时间过后,两国正式签署了

《日俄和亲友好条约》

,这份条约规定了两国在北方四岛所开发的界限,此后很长一段时间内,两国相安无事。

明治维新以后,日本专注开发北海道,不在北方四岛内跟俄罗斯纠缠,所以两国又签署了《库页岛千岛群岛交换条约》。

所以到那个时候,北方四岛还是属于日本所有。

1929年,世界经济大危机让德日意国内的经济萧条,在这样的背景下,他们决定扩张版图,

公然挑起第二次世界大战。

这次世界大战对世界的影响是巨大的,有60个多国家被卷入这次战争,20亿人口受影响。

1942年,受到影响的国家联合起来,通过

《联合国家宣言》

,共同抵抗法西斯的侵略。

在各国的联合抵御下,法西斯很快就节节败退,为了显示自己的强大,日本突然偷袭美国珍珠港,致使美国受到了损害。

其实这次大战中,美国并没有真心想要参加,但日本的做法让他们觉得自己的威严受到了挑战,于是立即宣布对日本开战。

美国是当时世界强国,他们的加入使局面顿时反转,

意大利和德国相继宣布投降,但日本依然不愿意放弃。

在各国的联合攻击下,日本很快就失败了,但是他们的国土四面环海,易守难攻,在和美军的作战中胜利了好几次,美军的损失惨重。

当时美国是世界的头号强国,面对一个小小的日本竟然久攻不下,为了维护自己的尊严,

直接在日本的广岛和长崎上空投下原子弹。

在原子弹的威力下,日本的长崎和广岛顿时成为一片废墟,在第一颗原子弹投下的时候,裕仁天皇就有了退缩之心,他不想看到国内生灵涂炭,所以在犹豫要不要投降。

在裕仁天皇跟国内各位将军商量的时候,很多人誓死不投降,他们表示已经深入到了我国的东北地区,不能就此投降,日本天皇也决定再赋予顽抗下去。

就在这个时候,

苏联突然公开对日作战,并且出兵到我国的东北地区,帮助我军对抗日本。

苏联的这一举动,让日本很惊讶,因为在1949年的时候,为了让苏联保持中立,日本还跟他们签署了

《苏日中立条约》

这份条约保证苏日双方维护和平,在二战期间始终保持中立,条约有效期为五年。

当时这份条约对我国的影响是巨大的,让我国抗战进入了最困难的时期,而有了苏联的保证,日军加大力量侵略我国。

所以在苏联宣布对日作战的时候,日本才会那么惊讶,其实苏联之所以撕毁原因,也有着他们的考量。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军节节败退,

苏联抓住了这次好机会,一举打败国内的德军,还趁机把战局推到了德国境内。

这场胜利让苏联一雪前耻,他们自然想到了之前的北方四岛,此时日军算是孤军奋战,

正是拿回北方四岛的最好机会。

并且日军这次挑起第二次世界大战,本来就是为各国所不齿,如果在此宣布对抗日军的话,还可以为自己赢得好名声。

在这样的前提下,苏联准备宣布对日作战,他们本来的计划是,

先出兵支援我国东北地区,把日军打退,然后再占领北方四岛。

但他们没想到的是,由于美军的两枚原子弹,让日军彻底没了负隅顽抗的想法,直接宣布投降,而这个时候苏联还没来得及占领北方四岛。

苏联领导人明白这次是最好的机会,如果错过了这次机会,以后再想对日军发起战争的话,可能会引起其他国家的不满。

如果到时候再有国家出兵帮助日本的话,对苏联来说就得不偿失了,所以不可以在日军投降以后再对他们动手。

在深思熟虑之下,苏联决定在日本投降的当天对他们动手,这样一来,还可以打日军一个措手不及。

1945年8月15日,日军正陷入失败的绝望中,

没想到苏联突然就对他们出手了。

苏联在行动之前,就以最快的速度调兵前往北方四岛,力求一招制敌,所以毫无准备的日军就遭受了猛烈的打击。

苏联不想让这次持续的时间过长,那样的话国际上肯定会有人不满,到时候自己就成为了众矢之的。

为了迅速结束战斗,苏联还专门调出了轰炸机等先进武器,对北方四岛上的日军围追堵截,在这样重兵器的加持下,

苏联仅仅用了一天时间就占领了北方四岛。

自己已经投降了,但苏联还趁此机会抢夺他们的领地,日军自然是很不满,但他们无可奈何。

这一次的战败对日本的经济和军事实力都是一个严重的打击,他们根本没有办法向苏联讨回公道。

况且,日本作为战败国,之前挑起战争的时候,

有很多战犯都要去远东国际军事法庭接受审判,其中肯定包括那些比较有能力的将领。

自然没办法公然对苏联宣战,所以日军这一次只能忍下了这口气。

苏联的这次行动让其他国家也是猝不及防,但反应过来之后,大家都知道了苏联的意图。

自然会有人不满,但他们还没来得及表示,苏联就迅速结束了战斗,把北方四岛归入囊中,所以其他国家也没有再追究这件事。

另外一方面,苏联当时的军事实力也处于世界顶尖,并且在之前的二战中,苏联的贡献很多,大家自然选择了视而不见。

其他国家对北方四岛都没有兴趣,这些年来只有苏联跟日本在争,日本又是这次的战败国,大家都不想跟日军扯上关系,自然不会谴责苏联的行为。

在日军的无可奈何和其他国家的视而不见下,

苏联顺理成章地把北方四岛划入自己的版图之下。

日本的版图本来就不多,此时又失去了北方四岛,他们自然怀恨在心,但那个时候他们只能蛰伏起来。

日本战败之后,积极发展自己的实力,想要一雪前耻。

后来日本又投靠了美国,美国对他们鼎力相助,所以日本很快就恢复过来了,经济,军事实力都上升了一大截,此时他们又跟苏联谈判,想要收回北方四岛。

但这些年一来,苏联的实力也一直在增强,

所以苏联根本不接受日本的建议。

斯大林曾经表示:这里是无数苏联军人用鲜血换来的战利品,谁也没有权利把他们夺走,他们还把这里视为“

四艘不沉的航空母舰”。

由此可见,苏联肯定不会随随便便的就接受日本的谈判,但日本也一直不想放弃,试图想要收回这里。

让日本记恨苏联的另外一个重大原因就是,

苏联把二战中俘虏的日军都送往了西伯利亚,让他们在这里工作。

西伯利亚的环境十分恶劣,气候严寒,导致土地都是冻土层,苏联本地的一些工人都不愿意在这里搞建设,所以这里的建设一直很不好。

日军被苏联俘虏之后,苏联领导人就想出了一个利用战俘的好方法,他们把这些战俘送到西伯利亚,让他们在这里搞建设。

因为他们是战俘,所以生活条件很不好,苏联准备的御寒衣很薄,根本无法抵御这里的寒冷。

并且两国的饮食条件有很大的差异,日本战俘吃不惯这里的食物,再加上水土不服,很多人都病倒。

但他们也得不到同情,没有按时完成本日的工作量就会受到严重的惩罚,

所以很多日本战俘都死于饥寒交迫。

对于他们的遭遇,日本也很清楚,所以一直跟苏联谈判,希望苏联能够把剩余的战俘。

有了这么多免费的劳动力,苏联也是不愿意放手的,但国际上一直有善待俘虏的政策,若把日军逼急,到时候也是得不偿失,所以苏联也只能把战俘都放回去。

这些战俘回国以后,心里都很痛恨苏联,其他人得知了他们的遭遇后,也都很同情他们,

所以日本把这一笔账也记在了苏联身上。

基于这两个重要因素,直到今天,日本一直对苏联很仇恨。

日本在努力增强自身实力的时候,苏联出了变故,上世纪90年代初,苏联因为各种原因解体,军事实力大不如从前。

这个时候,日本抓住机会,逼迫俄罗斯把北方四岛全部还给他们。

俄罗斯不想跟日本正面冲突,所以他们在2004年表示,

他们表示愿意把北方四岛的其中两个小岛归还给日本,

但这两个岛屿非常小,日本拒绝了他们的提议。

面对纠缠不休的日本,俄罗斯也觉得很烦躁,他们在北方四岛开发了这么多年,肯定不愿意直接放弃,所以俄罗斯连这两座岛屿也不愿意放手了。

虽说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的军事实力不如以往的强大,但他们也不容小觑,日本不敢与他们公开宣战,所以就一直想跟俄罗斯谈判。

但俄罗斯根本不再理会日本的叫嚣,而是直接加强了这里的巡逻。

而随着俄罗斯的军事实力日益强大,普京也是直接表示:“

我们不做领土交易。”

对于安倍的抗议,普京也发言说:

“如果我们与日本之间达到了像与中国那样的高度互信,那我我们能够找到某种妥协方法。

”普京的意思也让安倍无话可说。

两国对于北方群岛的纠纷一直持续到现在,两国的关系也一直不好。

关键词: 军事实力
责任编辑:zN_1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