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综合 > 快讯 > 正文
“双面知府”陈兆棠:是清官还是屠夫?他完美演绎了人生的两面
2022-03-15 05:53:24 来源: 腾讯网

陈兆棠出生于湖南桂阳,父亲陈世杰是晚清四大名臣之一曾国藩的重要幕僚,官至山东巡抚,陈世杰考虑到儿子们将来的发展,也是把儿子们委托给了大儒王闿运,陈世杰的另外两个儿子则是进了翰林编修。

不过先后在泗州天苍岩、长沙岳麓书院、城南书院等地方读书的陈兆棠却只是个举人,年至三十岁,陈兆棠便放弃了走正途的科举之路,而是捐了五品同知衔进入杂途。

在地方为官时,陈兆棠颇有作为,是个远近闻名的清官,不欺压百姓,当陈兆棠调任前往其他地方时,父老甚至“步行送五十余里,皆泣涕沾襟”;待在大邑期间,陈兆棠有两大功绩,一是剿匪,二是修建平云书局,购置各类图书。

为官数年,陈兆棠两袖清风,得到成都府知府刘心源的赏识,陈兆棠便去到了崇庆州治匪。据相关文献披露,19世纪末,不少地方匪患严重,而早在光绪十一年(1885年),两广总督张之洞和广东巡抚倪文蔚为配合清乡,奏请“恢复就地正法”。

1899年,报刊称“地球各国,盗贼之多,以中国为最;中国盗贼之多,以广东为最。”陈兆棠才正式走上剿匪的道路,也就是任崇庆州知州,面对盗匪,陈兆棠施以重刑,流传有“杀盗三百人”,因为这事,陈兆棠为儿子提亲,却被对方婉拒了,尽管两家是门当户对,但对方认为“治盗纯用杀,非法也”。

不过陈兆棠待在崇庆州时,治安确实变好了许多。但陈兆棠从文官转为武官,与云贵总督岑毓英之子岑春煊有关,岑春煊也是举人出身,先是因为力主变法维新而得光绪帝青睐,后是在1900年八国联军进京,岑春煊率军“勤王”,一路护送慈禧太后和光绪帝,从而步步高升。

另外岑春煊对清末教案的判断准确,岑春煊成了慈禧身边的红人,升任四川总督,在这个时候,岑春煊提拔了陈兆棠。岑春煊对陈兆棠也是相当赏识,自己担任四川总督,陈兆棠便被召回四川署邛州直隶州事。

后来岑春煊任两广总督,也把陈兆棠带走了,并且让他带兵,还送了2000金给陈兆棠作统费,不过陈兆棠跟随前往,却没有接下那笔钱,说“不要钱,不徇私,不任性”。

陈兆棠不负岑春煊厚望,虽然在此之前,陈兆棠并没有带兵的经验,但陈兆棠带着“两广棠字全军”转战广西全省,却是身先士卒,屡立功绩,成了岑春煊的得力主将。

1905年,陈兆棠奉岑春煊之命到达广东,并且破格被提拔为了惠州知府,负责清乡行动,而陈兆棠“屠伯”的称号,便是在广东留下的,这也是因为惠州的匪乱要远甚于四川和广西之地,“嗜血”的陈兆棠把就地正法发挥得淋漓尽致,然而死在刀下的还有良民。

广东刊物《时事画报》就刊登了《惠州府草菅人命》的图画新闻,讲的是农民罗宾二遭土匪抢劫绑架,后告到县府,然而土匪贿赂了营弁,称罗宾二才是绑匪,陈兆棠审理此案,受手下人蒙骗,一贯执行他的“就地正法”,罗宾二就成了一缕冤魂。

后来陈兆棠知晓了真相,把接受行贿的营弁收押,然而枉死的罗宾二没法死而复生,因此当地百姓对知府陈兆棠颇有怨言。而据相关文献记载,陈兆棠待在惠州三年,一共就地正法了3000余年。

清官、屠夫,是贴在陈兆棠身上的标签,有人赞同他的做法,认为陈兆棠之为威震了许多犯罪分子,带给了百姓安宁;可陈兆棠的恩师王闿运以及容易受影响的百姓并不这么认为,陈兆棠杀了这么多人,还杀了良民,是罪大恶极。不过王闿运也知陈兆棠的品行,因此是进行规劝而非谴责,王闿运是为陈兆棠的结局感到担忧。

果不其然,1911年,陈兆棠被捕,人们对其是除之而后快,据《清史稿》记载,陈兆棠是中了13枪而死,而陈兆棠临终前留下的遗言是:“不死于君,不死于国,死于因果。”

责任编辑:zN_1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