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综合 > 快讯 > 正文
印象中身为忠厚长者的刘焉,真的是一个忠心于汉室的人吗?
2022-03-14 22:44:54 来源: 腾讯网

引言

在东汉末年的时候,汉朝政府正遭受着外戚和宦官的专权,导致皇权不兴,因此对于地方的控制力度也出现了极大的下降。但是当时东汉政府在百姓之间还有着很强的存在感,因此汉朝皇室宗亲在各地都有着不俗的威望。这也是为什么在《三国演义》等文学作品中,许多刘氏宗族都是以宽仁长者的形象出现的,像刘表就是典型代表,刘焉也是其中之一。

《三国演义》书影

不过在真实的历史中,刘焉的形象似乎与忠厚长者的身份并不相符。首先他是让宗族去往地方担任行政长官的提议者,这样的提议虽然有其一定的积极意义,但是刘焉本质上只是希望能为自己取得一块立足之地。而且选择了传闻有"天子之气"的益州,就可以看出当时的刘焉就已经有了不臣的心思。

在到达益州之后,刘焉用相对残酷的方式取得了益州的实际控制权,这与其本来治理益州的目的也有着较大的冲突,我们可以看出刘焉绝非人们印象中的忠厚长者, 而更像一个乱世之中的野心家。

益州牧刘焉

提议设置牧守,刘焉远镇益州

刘焉是皇室后裔,在年少的时候就勤于学习,因此有了不错的才名,在年轻的时候就被征辟进入了仕途,曾经历任南阳太守,冀州刺史等官职,对于东汉逐渐衰弱的地方统治有着直接的认识。

汉灵帝刘宏

前面提到过在东汉末年的时候,由于中央政治的衰败,导致地方行政体系几乎完全崩溃,东汉时期在各地设立的刺史几乎没有办法起到实际的作用。在这样的情况下,东汉政府急需一种新的地方行政制度来恢复对于地方的统治。此时的刘焉在京城内担任太常的职位,其根据自己的地方行政经验,提出了设置州牧的建议,之所以有这样的想法,可能是刘焉认为需要一个权力更高的行政长官来对地方进行整体统筹,只有这样才能肃清敌法政治,恢复有效的行政体系。

刘焉本来想同时申请交州牧的职位,因为当时的交趾地区相对安定,去到那里工作没有太大的风险。但是如果真的按照刘焉所说设置州牧,其的权力就会有过大之嫌,因此当时汉灵帝并没有采纳他的建议。此事在《后汉书》中有如下记载:

"灵帝政化衰缺,四方兵寇,焉以为刺史威轻,既不能禁,且用非其人,辄增暴乱,乃建议改置牧伯,镇安方夏,清选重臣,以居其任。焉乃阴求为交阯,以避时难。议未即行。"

东汉地方行政图

不过没过多长时间,并州,凉州刺史皆被罪人所杀,而益州刺史也无力治理益州这让汉灵帝开始重新考虑刘焉的建议,在一段时间之后,他批准了刘焉的请求。此时的刘焉已经不想去交趾了,因为他看到灵帝并非明君,无力重整朝政,而且中国各地的形势也预示着乱世的到来。这让刘焉有了夺取天下的野心。当时的交趾虽然安全,但是太过偏僻,而且经济发展也十分落后,不能够为争霸天下提供足够的支持。

于是刘焉将自己的目光投到了益州地区,益州虽然也远离中原,但是其经济发展要远远好于交州地区,而且益州易守难攻,是最合适的割据地点。一旦占据了益州,就可以在稳固防守的前提下伺机而动,寻找入主中原的时机。

益州平原物产富足

而且但是还有预言称益州"有天子气",这可能也是刘焉选择去到益州任职的重要原因。虽然我们知道这个预言中的天子应该指的是之后在蜀地称帝的汉昭烈帝刘备,但是从刘焉的选择中我们已经能看出这位汉室宗亲此时已经对东汉政府有了不臣之心了。

杀汉使,诛豪强,刘焉在益州实行的高压统治

在刘焉去到益州之前,益州的形势其实十分不乐观。当时有贼寇马相自称黄巾军残部,在益州募集了一支军队,杀死了当时的益州刺史郗俭,并攻陷了蜀中的多个郡县,此时其已经有了十余万部众。不过当时的益州从事贾龙却没有放弃抵抗,他组织起一支军队,在犍为县与马相展开了战斗,并大破其军队,杀死了马相,平定了益州的叛乱。之后贾龙便派人前去迎接刘焉,刘焉在其辅助之下逐渐控制了益州的大权。

刘焉部将张鲁

但是此时的刘焉已经有了野心,并不打算向东汉政府尽忠,当时他与张鲁母亲交好,张鲁也就成为了他的亲信。于是他派张鲁前往汉中,与张脩一起杀死了当时的汉中太守张固,控制了汉中地区。之后刘焉便要求张鲁与中央政府断绝了往来,并声称是被贼人占据了道路。此事在《三国志》中有如下记载:

"焉徙治绵竹,抚纳离叛,务行宽惠,阴图异计。张鲁母始以鬼道,又有少容,常往来焉家,故焉遣鲁为督义司马,住汉中,断绝谷阁,杀害汉使。焉上书言米贼断道,不得复通,又讬他事杀州中豪强王咸、李权等十余人,以立威刑。"

在张鲁占据了汉中之后,中央政府便很难对于益州地区的刘焉进行监管了,这让刘焉开始放纵起来,他不但使用了超出自己应得规制的车辇,并且有违背礼教的议论。这让其麾下的贾龙等官员开始怀疑刘焉的忠心。

而之后让贾龙看清刘焉真面目的事情出现了,我们知道在灵帝去世之后,董卓趁机掌握了大权,当时天下诸侯纷纷起兵响应。虽然刘焉此时也在益州地区募集了乡勇,组成了一支强大的军队,但是他却没有发兵征讨董卓,反而借助这支部队的力量镇压了益州本地的多个士族,将益州的权力完全握在了自己的手中。

汉末行政图

而贾龙等人在益州日久,与当地士族交好,在看到士族的悲惨遭遇之后,终于对刘焉的统治发动了反击,他联合了犍为太守任岐一起对刘焉发起了攻击。但是他们的实力还是无法与刘焉相抗衡的,很快就被刘焉剿灭,两人也一道身死。此后刘焉才算彻底正掌握了益州地区的统治权。

我们知道之前在征讨马相的时候,贾龙的战斗能力是有目共睹的。之所以这次他会被刘焉轻而易举地击败,是因为刘焉在入蜀之后,接纳了一批来自南阳和三辅的难民,这些人被刘焉整编成了军人,被称为"东州兵"。他们知道一旦刘焉失势,自己势必不容于益州本地士族,因此他们在战斗中竭尽全力,终于击败了贾龙。

刘焉麾下将领贾龙

从刘焉入主益州之后的表现我们可以看出他此时已经有了割据益州,脱离政府的想法,并且积极将这一个想法付诸实践。他先是占据了连接益州与中原的汉中,并派遣自己的心腹张鲁在那里进行统治,断绝了与东汉政府之间的联系,逐步脱离了中央政府的监管。

而且在群雄都参与到反董卓联合军的时候,刘焉却把自己的军事力量全部投入到了镇压益州的士族中,这种选择将他忠臣的面具彻底揭了下来,把自己的狼子野心暴露无遗。不过话说回来,刘焉对于士族的镇压也可以看出来其逐鹿中原的雄心,因为如果只是想着偏安于益州的话,那么讨好当地士族才是最好的选择,刘焉采用残酷镇压的手段就已经说明在他的谋划中,益州只不过是成就霸王之业的跳板,整个天下才是他的终极目的。

游戏中的刘焉形象

谋中原痛失两子,刘季玉为父积名

在刘焉完成了对于益州局势的整理之后,董卓也被王允等人诛杀,长安的局势陷入了混乱之中。此时刘焉有趁机袭取关中的野心,便联合马腾等人展开了对于长安的攻击,但是当时在贾诩的辅佐下,李傕,郭汜迅速将西凉军整合了起来,这是刘焉等人所没有想到的,他们的联军被西凉人杀得大败。在本次战斗中,刘焉的长子与次子双双战死,这对于刘焉来说是一个不小的打击。

西凉军将领李傕

当时刘焉的三子刘璋在京城任职,刘焉以身体不佳为由将其召到了成都,之后就不再让他返回。从刘焉的这个举动中,我们也可以看出其野心,他已经将刘璋视为自己的世子,希望他能直接接受益州地区,而不再依靠朝廷的任命,这也是其与东汉政府彻底决裂的一个明显信号。此事在《典略》中有如下记载:

"时璋为奉车都尉,在京师。焉讬疾召璋,璋自表省焉,焉遂留璋不还。"

刘璋画像

不过刘璋却不似其父亲那样有着雄心壮志,这可能是因为其并非长子,因此并没有做好接手刘焉事业的准备。刘焉死后,刘璋继任成为新的益州牧,与其父亲不同的是,刘璋为人宽厚,不像刘焉那样行事果决,他的政策相对缓和,在处理与士族的关系时,刘璋也偏向于与其结合,这也让他在益州的统治稳定了下来。从刘璋的一系列政策中,我们不难看出刘璋是一个更加倾向于偏安的领导者,没有太大的野心,这虽然让他最终丢掉了益州的统治权,但是也给他赢得了良好的名声。

我们知道在《三国演义》这部小说中,刘焉的戏份是十分有限的,人们对于益州两代领导者的印象大多来自于刘璋,于是我们有的时候会不自觉地将刘焉想象成一个满足于现状,偏安益州的佛系主公,虽然这与历史上的刘焉有偏差,但刘璋终究还是为自己的父亲赢回了些许名声。

刘焉三子刘璋

结语

在东汉末年那个混乱的时代中,皇权衰落,军阀横行。这样的情况自然会让人们将刘氏宗亲看做受害者,把他们当做正义的一方。尤其是在《三国演义》等文学作品的渲染下,这种看法的影响力无疑更加扩大了。

但实际上刘氏宗亲中既有刘虞这样的重臣,也有着不忠于汉室的野心家,益州牧刘焉就是其中的代表。首先刘焉在东汉中央政府出现问题的时候,不想着在京城为灵帝效力,反而为自己选好了立足之地,占据了天府之国益州。在到达之后便终止了与汉廷的联系,此时他的野心已经昭然若揭。

之后董卓乱政的时候刘焉不出兵勤王,待到董卓失势之后,刘焉却兵发长安,这也说明了刘焉并不是想着帮汉廷解长安之围,而是想趁火打劫,占据中原。从其逾制的车辇更让人看出了他膨胀的野心。但是刘焉在等到机会之前就撒手人寰,刘璋继承了益州地区的控制权,在刘璋的经营下,益州地区逐渐恢复了安定,而这可能也是人们对刘焉有忠厚长者印象的重要原因。但无论如何,刘焉都堪称东汉末年乱世的推手,是一名地地道道的野心家。

参考文献

1《后汉书》

2《三国志》

3《典略》

文章内容来自明浩说史100%原创,未经许可,请勿转载(部分图片来自网络,如存在疑义,请联系删除。)我们将持续为大家输出精彩的原创文章,欢迎小伙伴们订阅转发及评论!

责任编辑:zN_1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