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综合 > 快讯 > 正文
西晋开国功臣贾充,为何在后世留下了德不配位的评价?
2022-03-14 20:39:50 来源: 腾讯网

引言

在中国历史上,禅让曾经是最高尚的行为,但是随着皇权的诞生,以及中央集权制的发展,禅让却成为了权臣夺权的形象工程。无论是西汉末年的王莽篡汉,还是魏文帝曹丕逼迫汉献帝禅让,都被视作缺乏道德的行为。而篡取曹魏政权的司马氏也是如此,在西晋建国过程中,贾充立下了极大的功劳,也成为开国重臣之一,但是其道德却一直被人指摘,这也成为了西晋政府的一个污点。

支持司马氏的贾充

诚然在西晋得国过程中立下了汗马功劳的大臣中也不乏羊祜,杜预这样的高尚君子,但是贾充等毒辣之士确实也得到了西晋政府的认可。他不但是导致曹髦之死的罪魁祸首,更是引起诸葛诞叛变的原因。在其政治生涯中,他还为了保住自己的官职,不惜将自己德行有亏的女儿嫁给了太子,为之后的八王之乱埋下了伏笔。还差点因为患得患失差点错失了统一中国的最好机会。正是因为贾充的这些表现,人们才会对其嗤之以鼻,更对西晋政府生出异样的眼光。

西晋权臣贾充

司马氏夺权功臣,曹魏政权的实际掘墓人

贾充出生在曹魏的贵族家庭,其父亲为当时的豫州刺史贾逵。贾充年幼的时候贾逵就去世了,他在守丧期间以孝义知名,后来他继承了父亲的爵位,出任尚书郎。后来又成为了司马师的参将,跟随其参与到了平定毋丘俭叛乱的战争之中,立下了些许军功,而贾充也成为了司马师的得力助手,进而成为了司马氏的心腹。

在司马师去世之后,其弟弟司马昭接替了其大将军的职位,其时大将诸葛诞镇守扬州,司马昭怀疑其有反叛的想法,便派出贾充前往打探。贾充去到扬州之后,就向诸葛诞询问其是如何看待禅让问题的,他提出现在天下人都希望大将军能够取代天子的位置,希望听到诸葛诞的看法。诸葛诞表示自己和贾充都是曹魏重臣,曾经受到过朝廷的恩德,一旦真的有人有篡位的想法,自己就会为朝廷死节。

曹魏名将诸葛诞

听到这番话之后,贾充就回到京城,向司马昭回复说诸葛诞在扬州地区威名甚著,而且早就有不臣之心,因此必须尽早铲除。听了贾充的汇报之后,司马昭就下令让诸葛诞到朝中担任司空,诸葛诞看出了司马昭对自己的疑心,便发动了叛乱,而司马昭也很快解决了这次内乱。

按理来说诸葛诞的回应是十分恰当的,但是当时的贾充身为魏臣,已经坚定地站在了司马氏的一边,才会将这种忠臣的肺腑之言看做乱臣贼子的不义之词,这是贾充不忠的体现,而诸葛诞的失势也是曹魏集团实力的又一次重大削弱。

而贾充对于曹魏政权的破坏还未停止,在不久之后,曹魏皇帝曹髦再也难以忍受司马昭的专权,决定率领其亲信侍卫进攻丞相府。当时司马昭不在府中,其亲信家将不知道该如何处理这样的情况。贾充此时鼓动身边的将领成济,希望他能够挺身而出,杀死曹髦。之后成济也确实杀死了曹髦,在实际上终结了曹魏的统治。而且在司马昭为了成全自己的忠臣之名,对成济处以极刑,而这件事情的始作俑者贾充却得到了大量的封赏。此事在《晋书》中有如下记载:

成济刺死曹髦

"转中护军,高贵乡公之攻相府也,充率众距战于南阙。军将败,骑督成倅弟太子舍人济谓充曰:"今日之事如何?"充曰:"公等养汝,正拟今日,复何疑!"济于是抽戈犯跸。"

贾充作为魏臣,在诸葛诞事件中就暴露了其不忠的一面,当时他已经完全站在了司马氏的一边,而之后他怂恿成济杀死曹髦的举动更是让其不臣之心彻底暴露了出来。在中国的封建时期,像贾充这样忠于权势而不是忠于皇室的行为虽然能够给其带来可观的利益,但是却违背了传统的道义,这也是贾充为人不齿的第一个原因。

诸葛诞画像

凭嫁女留任京城,不良女埋下祸根

贾充在中国历史上的不良名声,虽然有其个人原因,但和其女儿贾南风也有密不可分的联系。而贾南风之所以会嫁给当时的太子司马衷,并不是因为其个人品性有多好,而是因为其被贾充当作了维护自己权力的政治工具。

在司马氏篡魏建国之后,贾充也被授予了宰辅的官职,位高权重。但当时西晋成立不久,国家局势并不是十分稳定。当时西北地区的羌人和氐人屡屡发动叛乱,对晋朝的西北边境造成了很大的威胁。于是朝中就有人向晋武帝进言,希望能够让贾充这样的老臣前往关中地区坐镇,威慑群胡,安定边疆的局势。

贾充好友荀勖

这本来是一个很正常的政治调动,但是在权力欲很强的贾充看来却并非如此。他认为这些建议让他远镇关中的人都是其政治对手,希望通过将其驱逐的方式来攫取本来属于他的权力。而且在贾充的心目当中,认为去到京城之外做官就是地位的下降,全然不管当时羊祜等重臣也都镇守在国家边境上,这些原因都让其十分不满。

但是贾充一时之间又想不出什么好办法来推辞这个授命,后来在百官为贾充举办的践行仪式上,贾充好友荀勖向其献策,说只要将其女儿嫁给太子,就可以留在京城做官,贾充采纳了他的建议。在之后的一次宴会上,荀勖联合杨皇后等人一起向晋武帝推荐贾充的女儿贾南风,希望其能嫁给太子司马衷为妻,晋武帝当时也答应了下来,并立即着手准备婚事,贾充因此也就留在了京城。此事在《晋书》中有如下记载:

"俄而侍宴,论太子婚姻事,勖因言充女才质令淑,宜配储宫。而杨皇后及荀顗亦并称之。帝纳其言。会京师大雪,平地二尺,军不得发。既而皇储当婚,遂不西行。诏充居本职。"

贾充之女贾南风

此事在当时看来只是一件小事,贾充出任关中与否对于政治大局也不会产生太大的影响。但是贾充的女儿贾南风实际上并没有那些人说的那么好。虽然其有聪明的头脑,但她同时也有巨大的政治野心,正是贾南风对于权力的渴求,才让西晋出现了八王之乱,将这个刚刚成了的大一统王朝推向了崩溃的边缘。因此就算说贾充为了一己私欲,直接导致了西晋王朝的覆灭也绝不为过。

瞻前顾后患得患失,贾充险些耽误平吴良机

在晋武帝登基的时候,西晋政府已经掌握了天下的大半土地,只有割据江东的孙吴政权还没有被收复。司马炎在称帝之后最大的梦想就是统一天下,他也一直在为平吴战争做着积极的准备。作为司马氏老臣的贾充自然也在这个过程中被委以重任,被授予了大都督的职位。

晋武帝司马炎

但是贾充却担心自己不能成功取胜,有损于自己的威名。因此屡次上表向晋武帝请示放弃攻打孙吴。他用当时边患未平做借口,却被晋武帝驳回,并回复"君不行,吾便自出。"迫于无奈之下,贾充才奉旨出征。但实际上当时孙吴的将领们并没有抵抗的意愿,江陵一带的守将在听闻晋军前来的消息之后就纷纷投降了。此事在《晋书》中有如下记载:

"充虑大功不捷,表陈"西有昆夷之患,北有幽并之戍,天下劳扰,年谷不登,兴军致讨,惧非其时。又臣老迈,非所克堪。"诏曰:"君不行,吾便自出。"充不得已,乃受节钺,将中军,为诸军节度,以冠军将军杨济为副,南屯襄阳。吴江陵诸守皆降,充乃徙屯项。"

贾充画像

按理说这样的形势会让贾充坚定继续南进的信心,但是贾充似乎依然担心自己会遭遇失败并受到责罚。于是他再次上疏晋武帝,以天气不佳,将士可能患病为由希望能够退兵,但是晋武帝再次拒绝了他的请求。在不久之后东吴之主孙皓就向晋军投降了,贾充率领的部队甚至没有遭遇太大的抵抗,而贾充也在平吴之后得到了大量的封赏。

贾充作为老臣,不愿意伐吴的原因一定是方方面面的,从其个人层面来说,一定是担心自己打了败仗会遭受惩罚,并让自己的地位受到损失。而之所以他会有这样的想法,很有可能是因为之前曹魏多次南征中战果都十分有限。但其实当时的东吴已经基本丧失了斗志,正是讨伐他们的最好时机。

作为最高统领的贾充不能洞悉战局,了解对手,反而纠结于自己的虚名,也是其能力不足,格局不高的直接体现。如果不是杜预等人极力支持伐吴的决定,那说不定中国的统一还要再向后推迟一段时间。

吴主孙皓向晋军投降

结语

在中国古代的官制中,三公既是权力最高的官职,同时也是地位的象征,凡是位列三公之人往往都是道德楷模。因此在曹魏建立的时候,贾诩位列三公就曾经遭受过质疑,而西晋开国时位列三公的贾充就彻底沦为人们的笑柄了。

之所以贾充会给人留下德不配位的印象,主要是因为其作为魏臣,却只向司马氏尽忠,投靠权势而不是臣子应该遵守的道义。后面还向司马昭进谗言逼走忠臣诸葛诞,破坏曹魏政权的稳定。而指示成济杀死曹髦更是将他钉在了历史的耻辱柱上。在晋朝成立之后,贾充依然没有改变其自私自利的性格,一切政治决策都是为了保全自己,而非帮助国家排忧解难,险些让晋朝失去了统一全国的机会。最重要的是,其女儿贾南风在被他当做政治工具嫁给太子司马衷之后,对西晋政府造成了巨大的破坏,而这一切的始作俑者贾充自然也成为人们批判的对象。

参考文献

1《三国志》

2《晋书》

3《资治通鉴》

文章内容为本号100%原创,未经许可请勿转载(部分图片来自网络,如存在疑义,请联系删除。)我们将持续为大家输出精彩的原创文章,欢迎小伙伴们订阅转发及评论

责任编辑:zN_1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