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综合 > 快讯 > 正文
袁崇焕一句话把自己送入地狱,昔日抗金英雄竟被凌迟处死?
2022-03-14 21:09:06 来源: 腾讯网

公元1627年,魏忠贤死后13天,袁崇焕突然接到了崇祯皇帝的复职通知,他感激涕零,当即表示“只要五年,就能收复辽宁,解决皇太极”,可这句话却成了他悲剧的开始。

袁崇焕是明朝的著名将领,他在宁远之战中成功击退努尔哈赤和皇太极的轮番进攻,打破了后金骑兵战无不胜的神话,牢牢守住了辽东边境。

然而,这样一位出色的将领却是文官出身,而且仕途之路并不顺遂。

袁崇焕曾经四次参加科举考试,四次落榜,从二十三岁一直考到三十五岁,最终以擦线的成绩跻身进士之列。

或许这也说明袁崇焕并不是一个智商超群的人,否则也不会导致后面一系列失误,最终丧命。

尽管科举考试不顺,智商也不是很高,但袁崇焕有一个优点就是意志坚定,仅这一点就足以让他一步登天。

当时朝中以魏忠贤为首的阉党横行,即便守卫辽东也是阉党负责,而这又是一批贪生怕死之人,

所以努尔哈赤率军前来时,辽东经略高第便采取不战之术--全军撤退。

就在将领士兵纷纷溃散而逃之际,唯独一个人没有跑,他就是袁崇焕。

“我一人足守此”,即便你们都逃走,我也绝不会撤退。

可这话说起来容易,真正做起来也让袁崇焕傻了眼。

没有帮助、没有援军、没有补给,城内仅一万多士兵,城外努尔哈赤却带来了六万多人,这仗怎么打?

不能打就守,死守城门不出。同时,动用大炮,对城下后金兵猛攻。

但由于人员数量悬殊,才用一天时间,后金就有破城而入的危险。

就在努尔哈赤准备全力攻城之际,意外发生了。

袁崇焕的炮弹击中了后金军中一位高级将领,而这个人就是努尔哈赤。

于是,后金撤退,袁崇焕大获全胜,可宁远之战尚未结束。

半年后,努尔哈赤死了,皇太极接班。他卷土重来,再次攻击宁远。

只是,这一次比上次还惨。

因为皇太极根本连宁远城都没摸到,就被袁崇焕的大炮给轰回去了。

按理说仗是袁崇焕打的,城是袁崇焕守的,功劳自然也是袁崇焕最大的。

可论功行赏时,最大的功劳竟是魏忠贤,头功;其次是监军太监,然后是太监,然后是阉党等等,

最后才是袁崇焕,升一级,赏银三十两。

因为如今阉党掌权,任你袁崇焕不服也得服。

然而袁崇焕绝不是任人摆布的人,

他提出辞职回家,当起了平头百姓。

崇祯也不是个平庸之辈,他如此纵容魏忠贤只因阉党权倾朝野,现在整他还不是时候,他必须得等。

等到魏忠贤对他终于放松了警惕,崇祯才动手一举铲除了阉党。

崇祯终于掌握了权利,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重新任用袁崇焕。

此时,魏忠贤刚死十三天。

崇祯更用一个不可思议的职位表达了他对袁崇焕的厚望,督师蓟辽---除皇帝外,管辖地方权利最大的官员。

袁崇焕更是感激涕零,表示“计五年,全辽可复。”

话是说出去了,但是否真能实现,袁崇焕似乎并没有考虑过。

因为当兵部官员向他请教如何实现时,袁崇焕只有四个字:卿慰上意。(意思是:随口说说,安慰皇上的)

悲剧就此开始,你是随口说说,皇上却字字入心呀。

之后,崇祯给了袁崇焕极大的体面。要人给人、要钱给钱、甚至在袁崇焕滥用权利杀害总兵毛文龙后依旧维护他。

而这一切,只为一个结果,五年平辽的承诺。

事实表明,不用五年,一年就够了。

二个月后,皇太极再次出兵,只是他这次学精明了,不正面冲击袁崇焕,而是采取迂回战术,绕路蒙古,成功入关。

敌人都到家门口了,袁崇焕却不攻打,他认为皇太极只是强盗,抢劫一番就走了,

基于这种认识,袁崇焕采取只追不打的战术,导致皇太极在北京周围四处游荡。

尽管他不害怕,崇祯皇帝却是怕的要死。

害怕的同时就要问责,对于袁崇焕既不全力追击,也不部署防守的行为,崇祯皇帝定性为:叛徒。

再加上皇太极的一些反间计和朝廷官员背后算计,

袁崇焕在崇祯眼里再没了利用价值,只有除之而后快,

不久后,袁崇焕被捕入狱,最终落得凌迟处死。

袁崇焕以文官出身却以武将闻名,

可以说,他坚强的意志和出众的军事素养成就了宁远大捷,

但身处政治漩涡之中,袁崇焕错误的认识了自己,同时低估了对手的成长,

导致在一系列失误之后最终身首异处。

所以,千万不要吃老本,保持谦虚谨慎、保持学习进步永远是致胜的不二法宝。

责任编辑:zN_1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