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综合 > 快讯 > 正文
汉武帝重臣王恢为何自杀?
2022-03-14 20:24:20 来源: 腾讯网

王恢失计真堪恨,殷浩虚名徒尔为。腐儒藿食忧诚拙,借箸前筹亦未迟。

王恢是汉武帝时期的重臣,后期一度担任大行令,位列九卿之一,深得汉武帝信赖。更重要的是,王恢在燕代边境生活和执政多年,对匈奴人的习性和作风非常熟悉,因此在处理匈奴事务上,他也成为了为数不多的主战派,和汉武帝携手设计了马邑之围。

上图——王恢影视形象

马邑之围是汉武帝执政后和匈奴进行的第一场大规模军团战争,好战的新王对此战的重视程度非同一般,调派了三十万人赶往代地,动员能力之巨大,在数十年内未见可于之比肩者。

由于这场战役的性质是诱敌深入后的包围战,且汉军数量三倍于对方,所以汉武帝战前的态度可谓是志在必得,期望给予匈奴致命打击。

一、 王恢因为坚定抵抗匈奴得到汉武帝厚爱

公元前133年,这时距离窦老太后刚去世不久,长期处在奶奶威压下的汉武帝迫不及待地要大展拳脚,适逢匈奴听闻汉朝发生巨变,于是上书武帝洽谈和亲事宜:

匈奴来请和亲,天子下议。

上图——窦太后完全压住了汉武帝

这种套路在汉朝出现天子更迭时屡见不鲜,匈奴之所以在这个关键当口谈和亲,其真正的目的在于通过此事试探汉王朝统治者对自己的态度。如果态度强硬,他们会收敛自己的行为,如果态度软弱,他们就会在边境加大骚扰劫掠的力度。

当时,以韩安国为首的主和派占据了绝大多数,他们认为匈奴之患在边境而不在腹地,如果大肆兴兵,会耗费过多的资源,搅得全天下不得安宁,如果以一个女子和一些财宝就能安抚住匈奴,那么汉家就没必要大动干戈。

大行令王恢则是立场坚定的主战派,他认为匈奴贪得无厌,反复无常,汉家和其和亲只会换取短暂的安宁,随后又将陷入混战,因此他提议毕其功于一役,和匈奴展开决战。

上图——汉武帝像

两派说得都有道理,不过汉武帝刘彻的性格可谓是十分偏激,其骨子里充满了好战基因,

因此他自然选择了代表少数人的王恢的意见。

然而,由于主和派的阻力巨大,这次朝堂辩论最终以汉武帝的妥协而告终,汉匈双方暂时没有兴兵。但是通过这件事,汉武帝对王恢产生了厚爱,这也为马邑之围前王恢的积极行动埋下了伏笔。

二、 马邑之围发动,王恢带领三万奇袭部队

一年之后,代地豪强聂壹进言,称有奇计可以消灭匈奴,按理说民间力量没有可能干预朝堂之事,可是这件事通过王恢的层层运作,聂壹的计划最后成功传递到汉武帝的手上,这便是马邑之围:

阴使聂翁壹为间,亡入匈奴,谓单于曰:"吾能斩马邑令丞吏,以城降,财物可尽得。"单于爱信之,以为然。

马邑之围发动后,汉武帝集结了三十万兵力,为其输送补给军资的民夫更是无数,浩浩荡荡地向代地边境的马邑县出发。

上图——今日马邑

其中,韩安国和公孙贺带领二十多万以步兵为主的队伍,在谷地中隐藏,承担伏击任务,王恢带领李广、李息率领三万多最精锐的骑兵部队,经过代县,从匈奴侧翼经过,在尾部对其合围。

虽然王恢的部队数量相对较少,但是他们是汉军的最强战斗力。自春秋战国以来,骑兵就对步兵有着碾压性的优势,装备了最优秀的武器和护甲,在奔袭和突击能力上傲视其他兵种。

在古代战争史上,骑兵击溃几倍甚至十数倍与己方的步兵军团的经典战役屡见不鲜,往前几十年,就有项羽在彭城以三万楚骑杀得汉军五十六万大军投水断流。所以王恢的这支奇袭部队,实际上就是收割从包围圈退出匈奴的摘果子部队,大把军功似乎唾手可得。

三、 王恢放走了匈奴大部队

这边汉军正在抓紧部署,那边聂壹的计谋推行的十分顺利,匈奴首领军臣单于带领了十万大军(基本是能集结的最大人数,没留后手)向包围圈进军。

遗憾的是,军臣单于的才能虽然没有冒顿单于那么突出,但是其从小在严苛的自然环境中长大,天生具备着提防危险的第六感,他在行军过程中感觉到马邑安静得过分,怀疑其中有变,于是不顾物资的诱惑,即刻调转大军撤退。

上图——飞将军李广也参加了此次合围

此时的王恢,由于脚程优势,其实已经放过了匈奴的主力部队,他们安然躲在敌人的背后等待着对方的溃败,结果匈奴突然回头,主力部队在后,辎重部队在前,以最快的速度退兵。

由于王恢部队此时属于设伏状态,所以他们能观察到匈奴的一举一动,匈奴却不知道他们的存在,眼看着马邑之围就要稀里糊涂地结束,汉军阵营中有人提出趁对方没有防备,从对方冲杀敌军,不过这个意见被王恢拒绝了。

缺乏实战经验,只是善于纸上谈兵的王恢根本不了解兵势、地形、设伏、兵种、先机等因素对于战局的影响,他只是武断地认为本方部队数量远远少于敌方,所以获胜的希望不大,为了自保而不敢轻举妄动,结果几天之后不知道事态发展的韩安国忍不住了,率领大军追击匈奴,却发现后者早已远遁。

最终,在这场汉匈第一次大对决中,汉家将士无功而返,士气低落。

上图——积极献策的聂壹影视形象

四、结语

马邑之战后,汉武帝大发雷霆,打算处死王恢,王恢也知道下场必然凄惨,于是先行一步,自尽身亡,也算是为马邑之围画上了句号。

王恢之罪,其实并不在于他引发了马邑之围,他最大的罪状在于阵前畏战,因为害怕没有上前阻击。尤其是他在战前请战之意最浓,在战场上面对的机会也是最优的,但是最终他却因为部队少而畏惧不前,放走了匈奴。

因此汉家既没有杀伤对方也没有威慑对方,一方面使得此战的战略意义没有达成,另一方面也要有人为大量物资的损耗负责,

在这种情况下,压力巨大的王恢甚至贿赂武帝的舅舅田蚡,然而田蚡虽然尽力周旋,武帝却不为所动,这也使得王恢最终无路可走,黯然自尽。

参考文献:

【1】《哀莆中王子世廉侠士也悯闽嵪之乱作为此歌予读之泫然亦同作焉》

【2】《史记七十列传·韩长孺列传》

责任编辑:zN_1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