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综合 > 快讯 > 正文
北宋名将潘美是害死杨业的凶手?其实真正的凶手另有其人
2022-03-14 19:41:04 来源: 腾讯网

在中国历史上从来不乏英雄人物,每个朝代都为我们留下了许多可歌可泣的故事。而在宋朝时,除了精忠报国的岳飞之外,最为人熟知的英雄人物就要算北宋初期的杨家将了。他们一门忠烈,虽然在抗辽战斗中牺牲甚巨,但是依然坚持在战斗前线,这种精神无疑令人动容。

上图——杨家将版画

在文学作品中杨家将的悲剧是从杨老令公杨业的死开始的,这位老将在战斗中被自己的政敌潘仁美所针对,并没有等来援军,在见取胜无望的情况下在李陵碑前撞死(实际是受伤被辽军擒获绝食而亡),保全了自己的名节。

这里面的潘仁美的原型就是北宋名将潘美,在雍熙北伐的过程中他也确实和杨业一道负责西线战场的进攻,那么作为主帅的他真的要为杨业的死负主要责任吗?

上图——杨业剧照

一、雍熙北伐中东路军的溃败

在北宋初期赵光义即位之后,他为了证明自己的能力,十分急切地想要在北伐战场上收获一些成果。但是在太平兴国四年的时候,他在亲征辽国的时候却遭遇打败,最终惊险地在高粱河战场上逃生,这成为了他一直以来的心结。

上图——宋太宗赵光义画像

终于在雍熙三年的时候,辽景宗病逝,年轻的辽圣宗即位为新君。赵光义认为辽国幼君新立,是一个十分难得的进攻时机。于是他调集北宋的精锐部队组织了其在位时期的第二次大规模北伐。

这次北伐一共兵分三路,其中东路军队由北宋名将曹彬担任总指挥,西线战场以潘美、杨业为正副统帅,在这两路大军之间还有田重进等人从飞狐出兵以为牵制。

在他们刚刚出兵的时候,由于辽国内部政局还没有完全稳定下来,因此三路大军捷报频传,其中曹彬夺下了涿州,田重进在飞狐大破辽军,而西线战场的表现最为突出,在潘美和杨业的带领下,他们接连夺下了寰州、朔州、云州、应州四地,威震辽国南境。

上图——北宋名将潘美

西线战场的战果极大地刺激了东路主帅曹彬的情绪,这位北宋开国重臣不希望自己的风头被潘美等人抢走,于是他选择加速行军,这种行军方式让辽军找到了可乘之机,他们派人切断了曹彬的粮道,这让北宋军队陷入了缺粮的窘境之中,赵光义此时命令曹彬率领大军从涿州回撤到雄州等待粮草。并让曹彬"按兵蓄锐以张西师之势",即只需要牵制辽军,为西路军赢得空间就可以了。

但是曹彬麾下的将领大多都是成名许久的老将,他们不愿意眼睁睁看着自己的功劳被西路军抢走,因此他们在到达雄州之后并没有等待后面的运粮部队,而是携带了五天的粮草便继续踏上了北上的征途。

虽然他们在几天后再次夺下了涿州,但是缺少粮草的他们却无力守住这座重城,面对辽国名将耶律休哥的猛攻曹彬只得回撤。不过这次撤退他们还打算将城中的百姓带回北宋地界,因此他们的行军速度变得十分缓慢。

上图——北宋名将曹彬画像

辽军于是在耶律休哥的带领下对宋军发起了追击,此时的宋军已经近乎断粮,完全失去了战斗能力,因此被辽军杀得大败,曹彬完全无力阻止士兵的溃退。如果不是李继宣及时赶到,并率领部下力战为大军获得了逃生的时间,那么东路宋军很有可能全军覆没。

但纵使这样雍熙北伐的东路军依然付出了惨重的代价,在主战场岐沟关宋军的尸体堆积如山,甚至阻断了河水,其惨烈由此可见一斑。

随着东路军的溃败,辽军也开始将东路战线上的主力调往西线战场,潘美和杨业面对的压力陡然增加,此时他们本可以迅速撤退来减少损失,但是赵光义的一个决定却让杨业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二、杨业战死西路战场

在曹彬大败之后,重新集结的大军开始逼近宋军的西路主力,他们在安定一带连续取胜,并夺回了之前被宋军攻陷的寰州。赵光义看到此时西路军已经没有取胜的可能,便下令让潘美负责撤退事宜。但同时他又向他布置了一个新任务,即要带着应州、云州等地的百姓一道返回北宋。

上图——杨业画像

之前曹彬携民南归的惨烈结局还历历在目,赵光义为什么会下达这个命令的动机我们尚未可知,但是这确实给杨业和潘美带来了极大的压力,由于潘美需要总领全局,因此杨业接下了带领百姓归国的重任,他的部队也留在最后进行殿后。

杨业知道自己终究要被辽军追上,因此他要求派出一支部队留守应州,以此来诱使辽军东进,为大部队的撤退赢得时间,而且他还在朔州南边找到了地形绝佳的石竭谷口,他提出只要宋军能够派出一支弩手部队在此设伏,必然可以重创敌军,这是抵挡辽军的最佳机会。

然而当时西路军的监军王侁可能是被之前西路军的胜利冲昏了头脑,他对杨业和潘美的战斗力产生了错误的估计,他没有同意杨业的计划,而是要求杨业带领主力在朔州与辽军主力死战,自己和潘美则负责带军在后接应。

上图——辽国名将耶律斜轸

杨业在听到这个计划之后,知道自己此去凶多吉少,但北宋时期监军在某种程度上代表了皇帝的意志,因此杨业也没有办法推辞。他在出兵之前要求王侁和潘美在陈家谷口接应自己,在得到了肯定之后他便带兵前往朔州。

在进军途中,杨业遭到了辽国名将耶律斜轸的埋伏,虽然他临危不乱沉着应敌,但是依然遭受了不小的损失。不过其身后的王侁却误以为杨业打了胜仗,便领兵从陈家谷口动身,打算前去抢功,但是走至一半才得知原来杨业吃了败仗。王侁便立即掉头逃跑,一路逃过了陈家谷口,完全忘记了接应杨业这件事。

上图——被辽军包围的杨业

那边厢杨业在面对辽军的进攻时边战边退,在他到达陈家谷的时候却没有看到王侁的部队,这让杨业万念俱灰,他知道自己已经不可能逃出生天了。不过他没有自暴自弃,依然率领仅有的士兵顽强抵抗辽军,并手刃了近百名辽国士兵。但是寡不敌众的杨业最终还是被辽军俘虏,他觉得自己是败军之将,没有颜面继续活在世上,便绝食三天而死:

马重伤不能进,遂为契丹所擒,其子延玉亦没焉。业因太息曰:"上遇我厚,期讨贼捍边以报,而反为奸臣所迫,致王师败绩,何面目求活耶!"乃不食,三日死。

而杨业的死也宣告西路军的彻底失败,虽然部分士兵和百姓被潘美和王侁带回了北宋国内,但是之前他们取得的城镇全部丢失,又折了杨业这员虎将,这对于北宋来说也是巨大的损失,志在必得的雍熙北伐最终又成一场空。

三、杨业之死罪在何人

在众人都回到汴京之后,赵光义对杨业之死十分内疚,他也对西路军监军王侁和统帅潘美进行了处罚,其中王侁不但被贬为庶人,还被发往金州充军,而为宋朝立下汗马功劳的潘美也被贬官三级。

上图——赵光义剧照

那么真正害死杨业的人究竟是谁呢,笔者认为赵光义,王侁和潘美三个人都要对此负一定责任。其中潘美责任最小,因为他当时也没有能力反抗代表皇权的王侁的决定,只能听从他的安排。不过他至少可以在撤军的时候为杨业在陈家谷口留一支接应的部队,这一点绝对是他的失职。

而王侁和赵光义对于杨业的死都负有重大责任,如果不是赵光义执意要带领百姓回国,那么杨业等人绝对不会被辽军主力追上,自然也不会战死。而王侁如果能够听从杨业的撤军建议,那么损失有可能变得很小,就算他一意孤行,如果能够为杨业留下援军,那事情也有可能还有转机。但是他连续犯了两个错误,最终葬送了杨业的性命,自己也落得个悲惨的结局。

如果要笔者从这两个人中选出主要责任人的话,那么我还是更倾向于王侁的,因为赵光义的任务虽然困难,但好歹还有操作空间,王侁的行为则是赤裸裸的卖队友了。但无论如何,潘美在杨业之死中的责任绝对是最小的,但是他却为宋太宗和王侁背了一千多年的黑锅,实在是有些委屈。

上图——潘仁美剧照

四、结语

杨家将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著名英雄形象,其家族忠诚勇敢的性格鼓舞了无数国人,而在文学作品中害死杨老令公的潘仁美也成为了人们唾骂的对象。不过潘仁美的原型潘美虽然对杨业之死负有一定责任,但是绝对不是个中关键,是个实打实的"背锅侠"。

在雍熙北伐中真正害死杨业的并不是其顶头上司潘美,而是宋军的最高统帅赵光义和他在西路军中的代表监军王侁。他们不但给了杨业一个十分艰巨的任务,还在战术选择上对杨业造成了极大的干扰,让他率兵北上与辽军主力对抗。之后他们还撤走了之前杨业要求的援军,让杨业在孤立无援的情况下被俘,最终绝食而死。可以说王侁和赵光义两个人,都是杀死杨业的凶手。

至于为什么比较无辜的潘美最终却成为了杨家将系列故事中的大反派,笔者认为首先杨家将的故事线较长,需要有一个长期存在的反派,作者们肯定不敢把赵光义说成凶手,而王侁名气又太小,那就只有委屈潘美了。不过作者们终究还是善良的,将这位反派的名字改为了潘仁美,这可能也算是一种保护吧。

注:

本文关于雍熙北伐过程的描述,参考于史料《续资治通鉴长编》

本文对于杨业具体言行相关的内容,出自《宋史·杨业传》

了解更多历史故事,欢迎关注

@清风文史

责任编辑:zN_1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