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综合 > 快讯 > 正文
水浒好汉的启示:底层人士的逆袭,全凭跟对人,选对圈
2022-03-14 14:50:13 来源: 腾讯网

社会底层人士,占总人数的三分之二还要多一点。

当然,书生说的是古代,当下人人平等,不存在底层人士,虽说还有这样的词汇,但也是部分不尊重他人的人给某些群体的不恰当定义。

古代社会底层人士想出头很难,读书改变命运不错,但很多人没资格参加科举考试,比如僧人、道士、商人、犯讳的人、女人,娼、优、隶、皂这四类人的后代等。

所以,社会底层人士想出头,就要有大本事、大魄力以及长远的眼光等等,该低头的时候还是要低头,与低头比起来,前途更重要。

《水浒传》里高俅出人头地,他那是运气好,遇上了不务正业的达官贵人。

像高俅那样能陪达官贵人玩的社会底层人士中的混混儿不少,可运气比高俅好的没有。

梁山泊一百单八人中,社会底层人士很多,他们大多选择了落草为寇,通过暴力破格获取。

这样的做法是错误的,施耐庵最后虽然以称赞英雄的方式赞扬了他们,但在书中也浓墨重彩的写出了他们的作恶多端,间接的否定了他们的做法。

郝思文是社会底层人士,他没有选择暴力,而是选择找靠山,选圈子。

庆幸的是,他跟对了人,选对了圈,没有选贪官污吏,也没有进入他们的那个肮脏的圈。

谁这么能耐呢?

井木犴郝思文。

郝思文的故事是从他追随大刀关胜攻打梁山泊开始的,但书生想从他的母亲说起……。

一、撒谎的母亲

“撒谎”是贬义词,但书生用其形容郝母,绝无贬低之意。

郝思文的绰号来历与其他好汉不同,而这不同便是因她的母亲撒谎。

原著道:“关胜听罢大喜,与宣赞说道:这个兄弟,姓郝,双名思文,是我拜义弟兄。当初他母亲梦井木犴投胎,因而有孕,后生此人,因此人唤他做井木犴。这兄弟十八般武艺无有不能。”

投胎这种事,在民间传说中很多,佛教典故中也有很多,道教等宗教也不例外。

可是,普通老百姓说出投胎一事,基本上是假的,目的是抬高即将出生的孩子的身份。

郝母此举,在史上非常常见。

《汉书·高帝纪》载:“其母有一次在水塘堤坝上闭目小憩,梦与天神不期而遇。逢上雷电交加,天色阴暗,其父太公到塘坝接应其母,只见一条蛟龙蟠于母身。随之就怀孕了,生下了汉高祖”。

这是说汉高祖刘邦是龙之子,所以能当皇帝。

上古时期也有类似的传说,大多是天子杜撰,亦或是民间传说,真实度极低。

有神论者对这种事是认可的,也许世间真的存在此事,但寻常百姓恐怕是感觉不到。

孕妇梦见蛇等动物诞下孩子的不少,可梦见不曾见过的龙和神佛而诞下孩子的极少。

所以说,郝母梦见井木犴而诞下郝思文是在撒谎,她的谎言没有恶意,只是社会底层人士对下一代能够出人头地的一种美好期盼。

事情不真,但一定程度上抬高了郝思文。

郝母的谎言也激励了郝思文,他自小练武,长大练就了一身过人的武艺。

井木犴转世,不能给井木犴丢人,所以郝思文选择做一个忠义的好人并绞尽脑汁往上层奔。

其他好汉的绰号自身的特点总结,而郝思文的绰号是源于母亲的谎言。

二、正确的选择

郝思文比同样一心想着往上层奔的宋江运气好,他的家乡蒲东有一位名人之后大刀关胜,宋江的家乡郓城县没有这样的人。

关胜是三国关羽之后,因不喜巴结权贵而暂时屈居下僚,为蒲东巡检。

郝思文想出人头地,有两个选择,一是巴结当地官员,二是巴结关胜。

1、巴结当地官员

巴结当地官员,通过他们巴结官职更好的官员,或者等他们高升之后,从中获益,宋江便是如此做。

这样做的优点是简单,缺点是等待时间过长,且需要与他们同流合污。

郝思文是个正直的人,擅武,不擅权谋,不可能像宋江那样深陷淤泥而不染,做到独善其身,所以这条路很难走。

再说了,贪官污吏指不定哪天就被法办了,郝思文也会受连累。

2、巴结关胜

关胜当时只是巡检,对于一心想着往上爬的郝思文而言,不是最佳选择。

但,关胜喜欢武艺高强的人,且为人正直,郝思文与其是一路人。

最关键的是关胜的身份,三国关羽之后,早晚会有出头之日,还是不鸣则已一鸣惊人的那种。

就这样,郝思文选择了关胜,这是最正确的选择。

关胜攻打梁山泊,将郝思文提拔为副先锋。

一介布衣,华丽转身,成为朝廷将领,郝思文迎来了人生的高光时刻。

三、被俘的无奈

梁山泊其他好汉被俘,或多或少是因自己轻敌冒进不自量力所致,也算是咎由自取,可郝思文不同,他有太多的无奈。

征讨方腊之前,郝思文两次被俘。

第一次是追随关胜攻打梁山泊,双鞭呼延灼诈降关胜,诱其劫寨,关胜中了埋伏,被梁山军用挠钩俘获,郝思文负责接应,被林冲、花荣率军截住,郝思文力战二将不敌败走。

此战林冲和花荣留手,否则郝思文不死也被俘。

逃回营地路上,郝思文被一丈青扈三娘用红绵套索生擒。

之后,关胜投降,郝思文也跟着投降。

此次被俘,郝思文纯属无奈,不接应不行,能力又有限,不被俘都难。

第二次被俘,郝思文也是无奈。

攻打凌州时,郝思文与宣赞轻敌冒进被单廷珪、魏定国擒获。

此次出战,虽无正副将之分,但宣赞明显比郝思文地位高,郝思文极其被动。

被俘,也怪不得他,并且他是有勇有谋的武将,让他做主的话,不至于被俘。

接下来,郝思文建议鲍旭尽起山寨兵马,并力攻打凌州。

鲍旭等好汉依计而行,从北门偷袭,一举夺取凌州。

郝思文被俘,没什么不光彩之处,两次都是被动接受上级的安排。

不仅没有丢人,攻打凌州还体现了他的谋,若让他做主打单廷珪和魏定国,他和宣赞也不会被俘。

郝思文上梁山泊的时间不短,但立功并不多,主要是宋江的安排,以及每次都在猛将之后,立功也轮不到他。

四、悲惨的结局

招安后破辽国和征方腊,郝思文都有立功表现,特别是攻打方腊期间。

追随关胜攻破润州城,郝思文射死守将徐统;攻打常州一战,郝思文与宣赞一同杀死统制官沈抃。

杭州之战中,郝思文随金枪手徐宁率队巡哨,一直哨到杭州北前门,结果遇到敌军突袭,二人奋勇突围,郝思文不行被数员南将活捉入城,徐宁为了救他,也负了重伤,后毒发而死。

郝思文被俘后,方腊太子方天定为鼓舞士气,击垮宋军心理防线,将郝思文碎剐,并将首级示众城头。

郝思文是梁山好汉中死的最惨的一个,连个全尸都没有。

而这悲壮的死,也配得上他那神仙名的绰号了。

凌州之外被俘与征讨方腊被俘,郝思文都没有追随关胜。

这一点很巧,关胜好似他的护身符,只要他在,郝思文就安全。

事实也基本如此,没有关胜的郝思文,啥也不是。

结语:

郝思文的一生,要感谢两个人,一是自己的母亲,二是关胜。

郝母的一个谎言,激励了郝思文,也给了社会底层人士郝思文一个不凡的“出身”。

关胜的提携,让社会底层人士郝思文逆袭,一跃成为朝廷在编武将。

有贵人相助,的确可喜,但这一切都离不开郝思文自己的努力和眼光。

选关胜,跟对了人;选官场,进对了圈。

没有一个人可以随随便便成功,成功的关键在于自己的选择和对人对事的态度。

关于选择人和物,书生总结了这么几句话。

婚,择善而结;友,择义而交;亲,择正而走;钱,择净而取;业,择喜而斗;食,择健而吃。

有些偏颇,也不是很全面,大家可以留言指正。

责任编辑:zN_1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