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综合 > 快讯 > 正文
腰站村有多奇特?全村都是满清皇室的后代,至今不考虑和外族通婚
2022-03-14 11:18:25 来源: 腾讯网

三观要正,开车要稳。

——李三观

《野史纲目》第571期

——野史纲目——

公元1912年的2月12日,中国最后的一个封建王朝大清王朝落下了帷幕,转而代之的是中华民国。

这也意味着在中国存在几千年的封建社会制度走下了历史的舞台。虽然在分析大清王朝衰落的原因时,有着一箩筐的因素,但我认为有一个最关键的原因,那就是封建社会的制度,不再符合社会的发展潮流。

因此,大清王朝注定会走下神坛,这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

话虽说如此,但每逢社会变革,就总会有一群倒霉孩子吃瓜落,与原本的安逸生活说拜拜。就连爱新觉罗·溥仪都不得不精简机构,过起节衣缩食的日子,就更别提那些八旗子弟的后人了。

于是,这些八旗子弟的后人,开始过上了坐吃山空的日子,钱花完了就倒卖些祖上的物件,只要是没有不良爱好,混口饭吃总还是可以的。

可是,八旗子弟这么多年早已被惯坏了,走马、遛鸟、斗鸡、赛狗,就没有他们不玩的。因此,有很大一部分八旗子弟晚年都混得很凄惨,失去了往日的荣光。

可有句话说得好,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往日里潇洒日子过惯了的八旗子弟,失去了国家的扶持,一下子都不知道该怎么生存了。

但并不是所有的八旗子弟都这样,在八旗子弟当中,还有一群爱新觉罗家的后代,平日里就过惯了苦日子。这群人平日里就要自食其力,满清灭亡之后,他们的生活反而没怎么受影响。

即便是到了现在,仍旧保持着满清的传统风俗,活成了自己想要的样子。这个村子就是本文的主人公——腰站村。

01

腰站村的起源

东北在满清时期意义非凡,这里曾是他们的龙兴之地。建州女真就是在这片土地上一步步发展壮大起来的。

起初建州女真被明朝军队处处压制,没事就爱投机倒把,挑起女真部落的内战,以此来阻碍女真部落的发展。

成吉思汗用实力告诉我们,一个统一的游牧民族到底是有多么凶悍。因此,中原王朝最不愿意看到的就是周边的游牧民族能团结起来。

可没想到的是,努尔哈赤依靠13副铠甲起兵,却做到了,他统一了女真,建立了后金,还在寻求机会突破瓶颈,力求能够在中原王朝的手里分一杯羹出去。

虽然,努尔哈赤没有办成这件事情,但是实打实地说,努尔哈赤也算是一国之君,死后也得选个依山傍水的龙脉当做墓穴。

兴京作为后金的都城,又是努尔哈赤起兵反明的出发地,对于爱新觉罗家来说意义非凡。因此,努尔哈赤死后,便埋葬在了兴京启运山下的永陵。而腰站村就是为了守护永陵而发展出来的。

守陵是一个相当有必要的事情,不管是出于什么原因,如果祖坟被别人挖了,终归是一件丢脸面的事情。一旦发生这样的事情,统治者的权威将被削弱到底点。

因此,守陵这件事也马虎不得,要找一群靠谱的人来干这件事。

02

爱新觉罗·阿塔当此重任

所谓的守陵者,即是守宗庙。守宗庙的人,多是德高望重者。既然有了需求,那就去寻找符合条件的人选就可以了。

到康熙年间,这个人终于浮出了水面。在这之前,满清对于中原的统治还没有稳固,所以守陵之事迟迟没有落地。

在康熙掀翻鳌拜,清缴鳌拜的党羽时,康熙追查到,爱新觉罗·阿塔牵连其中。如果按照罪名来判的话,阿塔的小命都保不住了。

但是阿塔是顺治这一辈的人,相当于康熙的叔叔级,康熙考虑到这层关系,仅仅将阿塔官职降到四品,还继续留任朝廷。

按照官场的逻辑,阿塔在朝廷内的晋升通道基本上已经堵死了,不仅仅如此,一旦犯错,小命就保不住了。

所以对于阿塔来说,远离这片是非之地反而是一个更好的选择。既然是“郎有情,妾有意”,那么阿塔外出守护永陵,便成了一件“好事”了。

最起码,守护坟墓不会担心说错话办错事招来杀身之祸了。而且按照血缘关系来看,爱新觉罗·阿塔又属于正儿八经的皇族,而且还和努尔哈赤属于同一个祖宗。

综合这几方面因素来看,爱新觉罗·阿塔便是守陵者的不二人选。

03

村小规矩多

阿塔叫上全家,相中了永陵旁边的这块土地,他指着这块地方说:“这块地我们要占”。便二话不说,将这片土地圈了起来。

后来康熙又派来不少的仆人以及宗亲来协助阿塔守陵,大致是那些不受待见的宗族之人,全都给打发到这里来守陵了。

后随着此地的规模越发展越大,便被命名为“腰站村”。除了和“要占”谐音之外,“腰站”的实际作用是被用作周转之地,凡是去永陵祭祀的队伍,基本都需要在腰站村进行周转休息,然后再前去祭祀,久而久之便有了“腰站”之名。

他们虽然远离朝堂,但是皇室里面的那套规矩,却被一件不少的传承了下来,即便是到了今天,仍旧需要不折不扣的执行,这也因此成为了“腰站村”的一大文化特色。

腰站村至今传承着“红带子”文化。在当时,朝服都比较宽大,得在腰间系一根带子来固定。

为了在祭祀时方便区分在场者的身份地位,通常按照带子的颜色来做区分。按照规定来说,爱新觉罗家的直系宗亲身上系一条黄带子,而阿塔一族算是分支,则会被系上一条红带子。其他的官员等则根据身份的不同分别系蓝色或者青色来区分。

红带子不仅仅是一种符号,他们也凭借此身份来从清政府领取补贴,除此之外,红带子多会伴随着主人被下葬。

因此我们或许只有真正到了腰站村,才能看到最经典的“红带子”。

除了传统的服饰方面的文化之外,腰站村都是小儿子负责赡养老人继承家产,和传统汉族的嫡长子继承制有着本质的区别。

村子里的每户人家,几乎都有经典的满族礼服,每到盛大节日时,走到村子里就犹如穿越了一般。

村子里的年轻人多会被教导尊老爱幼,长者训话要垂手站好,意见不一致也不能出言顶撞。走路遇到年老者要礼让先行,用餐时先让长辈坐,先让长辈动筷子……

虽然看起来繁琐,但却又不失为一些好传统。除了这些看起来好的传统之外,也不免有些“男尊女卑”的糟粕风俗在里面。

来客人时,女人不得坐到饭桌上一起吃饭,而是端到厨房里面单独吃。不得在公婆面前穿短衣,更不能当着长辈面大声地呵斥孩子。

除了这些之外,女人也不能进祠堂,也不允许参加祭祀活动……

04

全村都是满清后代,不考虑与外族通婚

他们有自己的一套生活方式,虽然大清朝早已覆灭,但并没有影响腰站村村民的生活方式。为了保持血统的纯正,他们一般多是同村互相婚配。

即便是需要在外面引入,也必须是纯正的满族人,且还要入赘到本村生活才行。这么多年下来,腰站村的规模也一直维持在当年的那样,并没有大幅度增长。

虽然表面上他们说是为了保持血统纯正,其实更多的是因为只有采取如此奇特的方式,才会让村里的这些风俗习惯传递下去。

他们不考虑与外族人通婚,一个方面是因为血统问题,其实更多的还是在信仰以及生活习惯方面的问题。

如果有机会来到腰站村,可以去村子里面体会下原汁原味的满族文化,这或许也是他们坚持的意义。

责任编辑:zN_1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