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综合 > 快讯 > 正文
1997年,日本出10亿要求移走日军雕像,腾冲3个要求让其哑口无言
2022-03-13 22:18:05 来源: 腾讯网

文|悦悦

编辑|悦悦侃历史

在我国云南西部,有一座历史悠久的边境小城——腾冲。

因与缅甸山水相连,自古以来,这里就是“南方丝绸之路”和“茶马古道”的重要驿站,以及通往缅甸和东南亚的滇西门户。

如今的腾冲,以秀美景色、氤氲温泉名扬天下,被誉为“极边第一城”和“翡翠之城”。

可谁知道,这地处内陆的小城,还曾是滇西抗战的主战场,有着一段可歌可泣的悲壮历史。

腾冲西南,来凤山麓,静静矗立着3346座中国远征军将士的墓碑。

“操吴戈兮披犀甲,车错毂兮短兵接。旌蔽日兮敌若云,矢交坠兮士争先。”

山风徐来,松涛阵阵,仿佛当年远征军士兵与日军奋死拼杀的怒吼声。

“身既死兮神以灵,魂魄毅兮为鬼雄”。

如今,不屈的勇士长眠于此,继续护卫着这片热土。

为感念敬仰烈士英名永存,人们将这座墓园以屈原的《国殇》为名,年复一年,海内外前来瞻仰的人群络绎不绝。

可令人惊讶的是,墓园中竟然建有一座“倭冢”和日军石像?!

“这些臭名昭著的战犯,怎么配得上和抗日英雄葬在一地呢?”

来访的人们纷纷质疑。待讲解员道出原委后,人们转怒为喜,心中不忿一扫而空,反而拍手称快!

人们的情绪为什么变化如此之快?倭冢又为什么建在国殇墓园呢?要解开这个疑惑,让我们一起探寻那段烽火硝烟的岁月吧。

失利!孤掌难鸣

1937年,蓄谋已久的日本悍然发动全面侵华战争。

在中国军民奋起抵抗下,日本“速胜”图谋落了空,大批日军陷在中国战场无法脱身,战争呈现胶着状态。

几年下来,日本国土狭小、资源匮乏、后续无力的劣势凸显出来,国内危机重重,处在即将崩溃的边缘。

为扭转危局,日本制定了“南进”战略,打算先行占领东南亚和南太平洋国家,以获取急需的石油、橡胶等物资。

而在中国战场,目标是迅速逼降蒋介石,以便抽调侵华日军前往南太平洋。

于是,日军集中兵力攻占了浙江、广东、福建、香港和海南等地,封锁了中国沿海地区,切断了国际社会对华的海上援助通道。

接下来的目标就是中缅公路——最后的陆上外援通道。

此时,国民政府也觉察到了日本的险恶用心,深知这条“生命线”的重要性,连连向英美等国求援。

而原本抱着绥靖想法,希冀日本进攻苏联的英美,也看到了日本对太平洋的野心。

一旦中国战败投降,日本将200万侵华部队转而投放到太平洋战场,那后果就太可怕了。

有了共同的目标,中国与盟国一拍即合。

1941年底,中英签署了《共同防御滇缅路协定》,允许中国派兵入缅协助英军守卫中缅公路。

于是,中英日三国厉兵秣马,围绕争夺中缅公路的大战即将展开。

对中国来说,这一仗事关交通命脉,因此迅速调集兵力,不到1个月的时间,10万远征军集结完毕,先头部队进驻云南,只待英国通知入缅作战。

谁知,这一等,就等了2个多月。

此时的英国,还在持续犹豫观望。与中国不同,中缅公路并非英国的利益所在,力保殖民地印度不失,才是英国的亚洲策略。

缅甸是可以随时放弃的鸡肋,因此英国对中缅公路保卫战并不是那么积极。

同时,英军刚经历敦刻尔克之败,主要精力在对付德国,既无力增兵缅甸,也不愿中国军队入境,毕竟“请神容易送神难”。

在英国的犹豫中,急切的日军率先向缅甸发起了攻击。

英缅军尚未组织有效抵抗,日军就势如破竹,接连攻占了缅甸东部,兵临首都仰光城下。

慌了手脚的英军,这时才想起通知中国军队入缅协防,但为时已晚。

日夜兼程的中国远征军,刚进入缅甸不久,就得到仰光失守的消息。

原来,驻缅英军指挥官一心退守印度,无心与日军血拼,主动撤离了仰光。这座战略要塞,日军几乎兵不血刃地占领了。

狼狈而逃的英军,放弃了一切影响撤退的武器装备,将堆积如山的军需物资以及坦克、火炮等重武器都完好地留给了日军。

欣喜的日军,驾驶着英军坦克开始了追击。

立足未稳的远征军,仓促上阵,先后在同古、沙加雅、斯瓦、任安羌等地与日军激战。

经过多日浴血奋战,远征军重创敌55、33师团,还顺便解救了7000多名被俘英军。

但英军不战而逃,轻易弃守阵地,且连招呼都不打一声,导致远征军一下子陷入被动。

孤掌难鸣的远征军,只得且战且退,撤向中缅边境。

经过1个多月的浴血奋战,远征军终于到了缅甸曼德勒地区,云南边境就在200公里外了。

就在这时,日军第56师团突然出现在缅甸腊戍,远征军回国的路被截断了。

无奈之下,远征军只得兵分两路,一部撤往印度,其余分散辗转退回国内。一路上,损兵折将不计其数。

沦陷!泣血腾冲

突袭腊戍的日军第56师团,挟胜乘势攻入云南。

云南地处后方,根本没有料到日军能进攻到这里,边境防守十分薄弱。

日军如入无人之境,接连轻取畹町、芒市、龙陵等地,直到守军被迫炸断怒江大桥,其进攻势头才被遏制。

得此喘息之机,宋希濂急忙调集部队,与日军隔江对峙,才将防线稳定在怒江。

眼见东进无果,日军开始北上清理怒江以西的区域。腾冲城,就是第一个目标。

当时,镇守腾冲一带的最高长官是昆明行营第2旅少将旅长兼腾龙边区行政监督龙绳武。

这位“云南王”龙云的公子,平时威风凛凛,见日军来势汹汹,却连夜收拾细软,找个理由溜回了昆明。

上行下效,腾冲县长也跟着跑了。留下的县城3万多百姓群龙无首,陷入一片混乱。

正当老百姓携家带口,东奔西跑,准备躲避战乱时,日军进城了,先头部队292名士兵就这样不费一枪一弹,占领了腾冲。

1942年5月10日,腾冲落入日军魔爪。原本安宁祥和的小城,刹那间成了人间地狱。

腾冲城外,不少逃难的百姓聚集在渡口,打算逃往东边。

日军见状,先是用炮火炸沉了渡船,接着用机枪对着密集的人群开了火。

人们挤作一团惨叫着一批批倒下,一具具尸体顺流而下,染红了几十里的江水,让人触目惊心。

在日军指挥官的有意放纵下,进城的日本兵大肆烧杀掳掠,无恶不作,犯下惨绝人寰的战争罪行。

日军挨家挨户搜刮财物时,发现没有来得及撤离的7名远征军伤员。

灭绝人性的日军将他们绑在树上,用铁锯活活锯掉四肢,然后又将躯体锯为两段。

被活生生锯断,伤员一直在发出撕心裂肺的惨叫,人们听了无不毛骨悚然,日本兵却哈哈大笑,上前挖出尚在跳动的心脏烤着吃了。

在一户人家,主人交出财物的动作慢了一些,日本兵狞笑着将一家3口捆在门板上活埋了。

见到女人,日本兵更不会放过,上至七旬老妇,下至未成年幼女,都惨遭凌辱。

对于敢于反抗的人,日军先是用刺刀将人们刺伤,然后装入麻袋,大笑着抬起来往钉板上摔,直到鲜血染红钉板,里面的人断了气才罢休。

一名聋哑人听不到日军的喊话,行动有些迟缓,小鬼子就用刺刀残忍地把聋哑人的肠子挖出来,然后捆在拉弯的竹梢上,只见一松手,竹子的弹性就把聋哑人的肠子扯飞出去。

疼痛难忍的聋哑人在地上咿咿呀呀翻滚一个多小时,才在痛苦中渐渐死去。

这样的惨剧接连几天在小城各处上演。

灭绝人性的日军用刺刀捅、铁锯锯、枪毙、活埋、刀剐等惨无人道的手法杀害无辜百姓,后来发展到用开水煮、油锅炸、盐水灌等方法杀人取乐。

每当天黑了,幸存的人们才暗自庆幸暂时熬过了一天,可明天还能不能熬得过去呢?这样的日子什么时候才是头呀?

不知道什么时候,天空滴滴答答下起了雨,冲刷着血染的地面,人们说,这不是下雨,是老天在为腾冲百姓哭泣。

虐待完城中百姓,日军开始了对附近村寨的扫荡,他们见人就杀、见粮就抢、见房就烧,妄图通过“三光”政策,震慑百姓,让抗日游击队在城外没有藏身之地。

一个叫碗窑寨的小山村,只有几十户人家,日军扫荡到村中,不由分说将没来得及逃走的18名村民用刺刀捅死。

临走前还一把火烧毁了寨子所有房屋,村民赖以生存的家园顷刻间化为灰烬。

视人命如草芥的日军,还在腾冲以及整个滇西占领区播撒下鼠疫病毒,整村、整寨的人们纷纷感染鼠疫,成批成批倒下。

村寨十室九空,处处新坟垒垒,家家痛哭哀嚎,到处是一片悲凉凄惨景象。

根据资料记载,日军占领期间,仅腾冲一地,就有21000多人被杀,其中因鼠疫致死的达14000人。

另外,还被日军抢劫粮食6000万斤,财物约50亿元,牲畜50000多头,烧毁房屋24000栋;

还有上千名妇女遭到强暴,日军的累累罪行与禽兽无异,可谓罄竹难书。

光复!浴血奋战

日军几次东进失败,于是放弃了占领云南全境的计划。

据守腾冲的第148联队,开始加固城防,修建工事,储备弹药物资,防范中国军队反攻。

转眼到了1943年,形势有了新变化。

日军在太平洋战场接连失利,转而将目光瞄上了印度,打算“捡软柿子捏”,赶跑驻印英军,攫取印度丰饶资源,用以支撑高昂的战争消耗。

在第一次远征失败后,中国抓紧时间招募训练了20万新兵,摩拳擦掌准备第二次远征,夺回中缅公路控制权,光复滇西被占领土。

就这样,中日双方不约而同,再次在东南亚摆下了战场。

1943年5月,经过美军集训,中国驻印的5万远征军率先兵出野人山,一边向缅甸北部推进,一边掩护工兵修筑中印公路,以打通中印缅的通道。

卧薪尝胆的驻印远征军,早就憋着一股气要击败小鬼子。

这次又更换了全新美械,与驻缅日军一遭遇,斗志高昂,连战连捷,很快就进攻到密支那地区,距离云南仅一步之遥。

随着缅北战线吃紧,不少驻滇日军被抽走,防守力量空虚,收复滇西的时机成熟了。

1944年5月,驻滇远征军4个集团军15万人马,在400公里怒江沿线同时发起进攻。

日军兵力不足,无法处处阻击,只好龟缩在腾冲、松山、龙陵等地据守。

远征军也兵分几路,对各要地展开了攻击。负责光复腾冲的是第20集团军的2个军5个师。

展开作战地图,可以看到,腾冲县城三面环山,一面临江,地形十分有利于防御。

其外围还有海拔4000多米的高贡黎山天险,易守难攻,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

先不说高贡黎山和怒江,就是腾冲城墙,也不是那么容易被攻克的。

这座城池,是明代调集上万民夫历时3年修筑而成,后经历朝加固,形成了现在高8米厚6米山石砌成的高大城墙,可谓固若金汤。

远征军要拿下腾冲,必将付出极大的代价。

看到如此险要的地形,第20集团军指挥部陷入了沉默,谁都知道,即将面对的是一场硬仗,没有半点巧取的机会。

负责守城的日军第148联队更是难对付的家伙,他们人数虽不多,但个个都是饱经战火的老兵,经验丰富,战斗力强悍。

第20集团军的5万人马,大都是刚刚招募的新兵,论单兵战力,远不如对面的日军。

其实,日军暗中还握着一张“王牌”,在整个战役中,给第20集团军制造了重重困难。

原来,不久前,远征军一架负责传递密件的飞机因大雾迷航,迫降到了腾冲。

前来搜捕的日军,意外缴获了一本密码本。从此,中国军队的作战部署、通信联络扥信息,在日军面前都不再是秘密。

知己知彼的日军,在后来的战斗中占尽了优势。

无论第20集团军怎样调整部署、佯动诱敌都难以奏效,反而屡屡被日军抓准时机,造成极大伤亡。

但此时,第20集团军对此一无所知,仍使用日军掌握的密码,指挥各部发起了进攻。

早已做好准备的日军148联队,占据优势地形,密集的子弹瓢泼一样射向远征军。

面对据险而守的日军,第198师冒死发起冲锋,与日军激战9昼夜,攻占高黎贡山南麓,拔除了马面关、界头、瓦甸、江苴等地日军据点。

日军不甘心丢失高黎贡山天险,调集5个联队进行疯狂反扑。

经过1个月数场血战,远征军誓死不退,终于击溃日军,占领了高黎贡山。

这场胜利来之不易。

高黎贡山山陡路险,火炮、机枪等重武器派不上用场,只能依靠人力冲锋,用血肉之躯与躲在工事射击的日军争夺阵地。

一个连打光了,下一个连顶上,一个营打光了,下一个营顶上,仅冷水关一场战斗,就损失了2个团的7成兵力。

攻占了高黎贡山,下一个硬骨头是腾冲城周围的主要山峰——来凤山、飞凤山和宝峰山。

只有控制这城外的制高点,远征军才能安心攻城。

第20集团军兵分两路,53军攻打飞凤山,54军则负责宝峰山和来凤山。

很快,飞凤山、宝峰山被拿下了,最后的来凤山却让第20集团军数万人马受阻多日。

来凤山是距离腾冲县城最近的山头,日军不仅修建了4层钢筋水泥的防御工事,还砍伐烧毁了山上树木,光秃秃的山坡上没有任何隐蔽,除了硬着头皮冲锋,没有第二条路。

日军通过电台,掌握了我军作战计划以及弹药消耗、部队伤亡情况,从容采取应对措施。

因此,负责进攻的预备2师和36师,连续多日组织冲锋,虽伤亡惨重,但来凤山仍在日军控制中。

恼怒的霍揆彰见此情形,直接将集团军指挥部前移到了来凤山下,在日军炮火射程内督战,以示绝不后退的决心。

看到54军硬攻无效,霍揆彰发了火,向卫立煌请求调来美军飞机轰炸。

日军没有想到,砍光了山上的树木,自己的工事也一览无遗,在美军飞机的狂轰滥炸下,守军损失惨重,只好沿着预先修好的交通壕,徐徐撤进了腾冲城。

略加休整,第20集团军派出4个师,向腾冲的四个城门同时发起了进攻。

在城高墙厚的腾冲城上,日军的轻重武器一起开火,织成了一张密不透风的火力网,战士们根本冲不到近前。

在通往城墙的道路上,横七竖八到处都是牺牲的士兵,越是靠近城墙,倒下的人越多,不少人牺牲时还保持夹着炸药包冲锋的姿势。

一连几天,远征军损失惨重,始终难以靠近城墙一步。

根据情报,据守腾冲的日本第148联队,只有3000多人,在高贡黎山和来凤山等阵地消耗了不少,怎么城头上还有这么强大火力呢。

原来,城中的鬼子,除了第148联队,还有从附近龙川江等地溃逃的鬼子,现在统一由148联队长藏重康美指挥。

这样据守腾冲的鬼子达到了6000人,而且都是多年作战的精锐老兵。这些无恶不作的家伙,深知一旦城破,等待自己的只有死亡。

因此,日军顽抗意志十分强硬,任我军炮火轰击,也坚守不退。

蒋介石得知战事不顺,心里又犯起了嘀咕。不仅进攻腾冲的20集团军战果不佳,在龙陵、松山作战的第11集团军也遭到日军顽抗,推进速度十分迟缓。

蒋介石起了保存实力的心思,有意停止攻击,暂停光复云南、出兵缅甸的计划。

消息传来,第20集团军司令霍揆彰,连连表态,宁可把家底打光,也和日军血战到底!随即下令,不顾一切攻击腾冲……

多年后,腾冲人回忆那场战斗时,对惨烈的战况依旧叹息不已。

一位老人说,当年,第20集团军一个连队驻在他家。这天早上,老人的母亲帮助连队煮早饭。

可奇怪的是,做出的饭怎么都半生不熟。连长见状,叹了口气说,“也许今天就是我们分别的日子了。”

大家默不作声吃完了这锅夹生饭,急匆匆出发了。

枪声从早上响到中午,当这个连队回到驻地,出发时上百人的队伍,只回来了3个伤兵,帮忙做饭的百姓见状,一个个放声痛哭起来。

集团军司令霍揆彰再次向远征军长官部请求飞机支援。

8月2日,数十架美军飞机呼啸着掠过腾冲城头,扔下了无数炸弹,整个县城顿时笼罩在一片火海中。

待硝烟散去,腾冲城墙却毫发无伤地横亘在人们面前。

难道这城墙炸不坏?奥秘就在城墙砖石上。

腾冲地处火山带,修建城墙的山石都是火山岩,石质坚硬,富有弹性。

炸弹落到城墙,一下子就被砖石弹开了,十几米外的空爆,对这么厚实的城墙损害并不大。

弄清了原因,2天后,轰炸机带着改造后的特殊炸弹来了。只见飞机掠过,一枚枚带着钢钎的炸弹落了下来。

其中,数枚炸弹上焊接的钎深深地插进了砖缝中,瞬时被引爆,一下子把城墙炸开了几个豁口。

不等硝烟散尽,等待已久的攻城部队叫喊着冲进了城中。

此时的腾冲城,已没有任何百姓,每间房屋都被日军改造成了顽抗的阵地。

战士们一冲进腾冲,面前的房屋和墙壁上出现各种明暗火力点,齐刷刷倒下了一大片。

前仆后继冲上来的战士,冒着枪林弹雨,与日军展开了激烈的巷战。

远征军每前进一步,都要付出生命的代价。

在第20集团军的战报统计上,每天都要牺牲数百人,才能将阵地推进十几米甚至几米。

远征军将士们简直是和日军以命搏命,一步步向县城中心推进。

在城中最大最坚固的房子里,藏着400多鬼子。

这里原来是英国领事馆,水泥砌成的墙体成了鬼子的屏障。疯狂向外射击的弹雨,硬生生拦住了远征军进攻的步伐。

第108团的二营,包括营长在内的600人全都牺牲在向领事馆冲锋的路上。

就这样,一个房间一个房间、一条街道一条街道地争夺,经过43天的巷战,无数年轻的战士付出生命的代价,终于在9月14日全歼日军。腾冲光复了!

国殇!勿忘历史

腾冲,是抗战期间收复的第一座城池。光复腾冲,也揭开了滇西反攻的序幕。

忍受屈辱的腾冲人,终于挺直了腰杆,扬眉吐气了。

重获尊严的腾冲人,为纪念在这场战役牺牲殉国的远征军将士,在烈士们洒下热血的来凤山,修建了一座墓园,作为他们永远安息的地方。

青山有幸埋忠骨,但是那些鬼子的尸体怎么办呢?

在潮湿温暖的南方,如果不及时处理掉,一旦尸体腐烂,极易容易传播瘟疫。

可是,乡亲们谁也不愿替万恶的鬼子收尸。

这时,有人提出一个主意,那就是把鬼子的尸体捆绑成下跪的姿势,埋在远征军将士墓前,让他们永远跪着向先烈们悔罪。

这一提议,得到腾冲百姓的一致同意。

大家动起手来,把6000多鬼子埋在墓园最低洼的地方,面向山坡上的远征军将士墓碑,遥遥下跪。

人们将日军148联队长藏重康美大佐以及其他几名军官的尸体埋在一处,上书“倭冢”两个大字,警示日寇胆敢来犯,必将葬身于此。

想起日军在腾冲犯下的滔天罪行,人们怀着切齿痛恨,仿效岳飞墓前的秦桧跪像,专门修建了4个形容丑陋猥琐的日军石像,惩罚他们永远跪在远征军将士墓碑前悔罪。

如今,那段屈辱的历史渐渐远去,日本侵华带给中国人民的灾难和伤痛永远不该忘记。

但日本却始终没有反省犯下的战争罪行,没有真正认罪忏悔,所谓的靖国神社至今供奉着1000多名战犯,政府高官依然每年高调参拜;

拒不承认侵华日军罪行,拒不承认“南京大屠杀”事实,拒不承认强征慰安妇罪行,反而篡改历史教科书,屡屡开历史倒车。

1997年,一家资本雄厚的日企来到云南,提出投资10个亿,在腾冲无偿建设一条汽车生产线。

如此“优厚”条件,日方只有1个条件,拆除日军雕像,并允许迁走几具日军尸体。

当年的10亿投资,对于三十年前地处偏远山区的县城来说,可谓一笔巨款,足以使当地经济飞跃式提升。

面对如此条件,当地政府毫不犹豫地拒绝了。

消息传出,有骨气的腾冲人民更是纷纷表示支持,称赞政府做得对。

如今的腾冲,凭借着火山群国家公园、叠水河瀑布、北海湿地保护区和丰富的温泉资源,成为滇西著名的旅游城市。

遍布乡间社区的民宿旅社,迎接着各方慕名而来的游客。

但每当日本高官参拜鬼社等敏感时期,腾冲民众总是自发抵制接待日本游客。

据一名导游所说,当年发生钓鱼岛争端时,恰巧一个日本旅游团来到这里,不料处处受到人们的冷落,四处碰壁的他们只好在酒店待了7天,灰溜溜离开了。

还有日本人曾混入国殇墓园,悄悄在倭冢前跪拜哭坟,被愤怒的当地百姓赶了出去。

耿耿于怀的日本政府,多次为此提出抗议,要求拆除国殇墓园的日军雕像和倭冢。

面对日方的无理要求,中国正告:只要日方遵照做到三点,可以考虑。

第一,拆除靖国神社,移除供奉的战犯。

第二,正视二战日本侵华历史,不得篡改教科书。

第三,郑重向侵华战争中死难同胞道歉。

中国历来是礼仪之邦,崇尚和平,宽仁厚德。铭记历史,不是为了延续仇恨,而是更加警惕阴魂不散的日本军国主义,一切罔顾侵略历史的态度,美化侵略战争的言论,我们都务必高度警惕。

崇尚和平,更要勿忘国耻,三千多万无辜惨遭杀戮的同胞,前仆后继牺牲殉国的先烈,昭昭前事,惕惕后人。勿忘!勿忘!

关键词: 高黎贡山
责任编辑:zN_1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