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综合 > 快讯 > 正文
鼓励对外贸易,文化包容兼收,建立和平稳定的元朝
2022-03-13 22:18:30 来源: 腾讯网

在蒙古西征之前,欧亚大陆的两个地区之间虽然很少有直接交流,但他们经常通过中间人进行交流。

尽管蒙古帝国具有对外扩张的侵略性质,但它的对外扩张在一定程度上便利了中西商人、传教士的旅行,具有促进中西直接交流的积极意义。

第三次西征结束后,统一的蒙古帝国正式分裂。1260年忽必烈建元为中统元年,此时的元朝已经不似之前的草原帝国,不再进行大肆的对外扩张,国内的统治也慢慢稳定下来,开始进入一种稳定发展的状态。

西欧此时经历了蒙古入侵、十字军东征、教权和王权的斗争,在这样一种稳定与动荡并存的背景之下,双方都带有目的性地希望加强往来。

大一统王朝的建立

自1218年蒙古灭西辽之后,又先后灭亡西夏、金国、吐蕃、大理,最终于1260年忽必烈建元为中统元年,元朝至元八年,忽必烈又把国号定为“大元”,取自《易经》中“大哉乾元”之意。

随后又灭亡南宋,将南宋在中国南方的残存势力消亡殆尽,最终元朝统一中国,建立起来一个幅员辽阔的元帝国。

《元史·地理志》记载元朝“北逾阴山,西极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足以可见当时元朝疆域的广阔。东至日本海、东海;西达地中海、黑海;

北跨西伯利亚;南临波斯湾,横跨欧亚大陆,统治的区域和欧洲毗邻并且通往西亚至欧非的陆路线路畅通无阻,从而方便了双方的相互往来。

在政治方面,忽必烈统一中国之后,积极地实行“汉化”,以大都为元的首都,效仿唐宋中央集权制度建立一整套的政治体系,大肆重用儒士,使用汉人的统治机构进行统治,重新恢复科举制度,尊崇孔子。

在中央政治体系方面,元朝设置中书省统领全国政务,中书省下设立丞相和平章政事、左丞、右丞、参知政事等官职。在地方政治体系方面采取行省制,行省之下又分设道、路、府、州、县等基层行政设施。

通过一整套的从中央到地方的中央集权制度,各个部门各司其职,相互制约,保证了国家的稳定。在经济方面,由于元朝是游牧民族所建立的国家,并且在建国初期大肆征战中原地区,导致中原农业、商业受到严重破坏。

元朝建国后,慢慢开始采取一些鼓励垦殖的政策,农业逐渐恢复过来。特别是对经济作物棉花的推广,大大促进了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

蒙古游牧民族对于商品交换的依赖性大,受儒家轻商思想影响较小,此外蒙古族信奉黄财神,元朝比较提倡商业,并且为了刺激商业的发展,特意建立专门的区域供外来商人居住,建立了最早的纸币流通制度。

在手工业方面,元朝的棉纺织品。瓷器、兵器、制盐业都获得了很大的发展。元朝大一统王朝的建立,改变了之前四分五裂的局面,使得整个国家再次统一起来。只有政治的统一、国家的安定才能促进整个国家的发展。

元朝无疑是承担了一个政治稳定的角色。

鼓励对外贸易

蒙古族作为一个游牧民族,长期驰骋于草原,对于经济贸易方面缺乏一定的经验,所以在元朝建立之后,经济方面的政策主要是继续学习和发扬唐宋时期的对外开放政策,即加强与海外诸国的联系的同时积极地开展海外贸易。

元朝的对外贸易主要是通过海陆丝绸之路进行的。陆路通道有两条,一条是着重于政治和军事的钦察道;一条是着重于经济和贸易的波斯道。

驿站的发展使得陆上丝绸再次活跃起来,四通八达的驿道路网使长期处于闭塞、瘫痪的草原丝绸之路再次活跃起来,从而打通了元大都与亚欧各地的联系。

草原丝绸之路的再次活跃也让欧亚各国之间的往来更加兴盛。从陆路来中国的主要是携带珠宝、象牙、香料等东西,返程物品大多是丝绸和瓷器。

元朝时期我们已经掌握了中国与印度之间的海上交通要道。元朝时期曾经派遣使节杨庭璧出使印度国家,扩大了元朝与印度的往来。

随后印度周边的东南亚、南亚国家也相继向元朝派遣使节。元朝时期,随着中国航海水平的提高,海外贸易的发展也日益蓬勃。

马可·波罗这样记载中国船舶:“各有船房五六十所,商人皆处其中……足载胡椒五六千担”。

伊本·白图在对印度的描写时说“当时所有印度、中国之交通……大船有三帆,以至十二帆”除此之外,元末明初的历史学家危素和元朝地理学家朱思本都在自己的著作之中提到了元朝时期海外贸易的繁荣景象。

在对外贸易方面,元朝还设置了“市舶司”专门处理对外事务,主要的职务是根据船舶的申请,发给他们出海贸易的证明;对来往船只进行检查,查验违禁物品等等。

这一制度的设置最初促进了海外贸易的发展,但在后期,由于官僚机构的腐败堕落,反而阻碍了对外贸易的发展,特别是元中后期。

海陆通道的打通和造船技术的提高促进了元朝对外贸易的发展;驿站的设置,也为当时的来往商人提供了便利;市舶司的建立,使得对外贸易更加规范化;元朝大一统的建立,为其对外贸易发展提供了一个强大的后盾,在蒙古西征之后,也使得来往中西之间的商道更加安全。

宗教包容,兼收并蓄

元朝宗教众多,包括本地宗教和外来宗教,其中本地宗教包括:萨满教、新道教、汉地佛教和藏传佛教;外来宗教包括:也里可温教(基督教)和答失蛮教(伊斯兰教)。

蒙古人对任何形式的宗教行为和宗教仪式都很宽容,因为他们认为这些都可能帮助他们实现自己的需求。

与其他草原游牧民族一样,蒙古族信奉天神腾格里,他们的传统宗教习俗一般属于萨满教的范畴,来源于祖先崇拜。

蒙古人不排斥外来宗教,同时也容易受到其他宗教的影响,其中受到影响最早的是基督教,此外蒙古人还会借助宗教来加强自己的统治,例如,帝国中讲突厥语的部落统治着中东和其他地区的伊斯兰民族,蒙古人也帮助伊斯兰教传播到以前从未存在过的地方。

忽必烈建立元朝之后,实行宗教宽容,也是为了可以吸收各个民族、各个宗教的人为自己的统治服务。

蒙古人了解道教、儒教、佛教和基督教,但并不依附其中任何一种,他们更愿意把信仰建立在人和动物的灵魂上。

当成吉思汗于公元1227年去世时,他的继任者继续扩大和完善帝国的组织和政治结构的现实政治就是建立在一个不考虑文化、部落关系、语言或宗教的贸易和交换帝国的基础上的。

辩证唯物主义强调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物质决定意识。元朝大一统的建立,国家安定,经济发展迅速,从而使得各种寺庙经济发展起来。交通的便利也促进了外来宗教的传入,整个社会形成一种开放、包容的状态。

元朝疆域的广阔促进了民族大融合和文化大融合,因此,元代统治者实行宗教宽容政策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各民族的团结和稳定,巩固了自身的统治。

此外,宗教具有与人向善的作用,“特别是由于传统宗教世世代代对社会大众的宣传教育……从而对其道德行为和伦理生活产生监督和保证作用。”

宗教通过一系列不成文的道德约束人们的行为,让人们在生活困苦的时候可以有所依托,不致于发生暴乱从而稳固统治者的统治。

元朝大一统王朝的建立、政治的稳定和经济文化的发展,社会的方方面面都在展示着蒙古帝国逐渐向一个稳定的国家过渡,不再像之前的游牧帝国一样。

面对对外战争的减少,随之而来的战利品的减少,如何解决国家的经济问题、对外政治往来以及士兵的战利品分配成为主要的问题,而与西欧社会的经贸往来可以很好的解决这一问题。

伴随着早期的来华传教士的发展壮大,元朝建立之后,元与西欧的宗教往来也进一步的发展,由当初的试探蒙古统治者的态度转为在中国境内传播基督教。

谢谢观赏,关注我,了解更多精彩。

责任编辑:zN_1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