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都说“百善孝为先”,尤其是在古时,孝更为人们所重视,在那个对礼节尤为看重的时代,对父母长辈的敬重与爱戴变得尤为重要,孝也成为在衡量一个人的品格时最有说服力的一点,你可以没有才、没有德、但万万不可不孝。
《礼记》记载:“敬其所尊,爱其所亲,事死如事生,事亡如事存,孝之至也。”
就像是很多历史上的大坏蛋,虽然干着十恶不赦的事情,但对自己的父母却非常的好,所有事都尽心尽力,这也是因为受到孝道文化的影响。其实古时候人们之所以会形成如此强烈的孝道思想,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受到儒家文化的影响。
作为一大思想流派,儒家思想历朝历代都是社会当中的主流思想之一,还受到了不少帝王的青睐,《武帝纪赞》当中记载:汉武帝就曾经“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并且以儒术当中的思想指定法律。
而孝道作为儒家思想当中最被看重一点,自然也就被大家所看中,特别是一些君主帝王,对此还行成了丁忧制度,对于这种制度身处朝廷之外的平民可能并不会有太多的感受,但它却影响着各个官员的仕途与命运,更是一度让朝廷内部暗流涌动。
一、宋朝推行丁忧制度的时代背景
1、丁忧制度的不断变革
丁忧制度最初形成于先秦时期,当时也并不是一种制度,而是殡葬的一种形式,类似于一种礼节,虽然是儒家思想的一部分,但在秦始皇时期,最痛恨儒家思想的秦始皇并没有对这种礼节进行封杀,丁忧制度也得以流传下去。
汉朝时期因为受到汉高祖刘邦的一些影响,历代帝王在政治上都主张着“以孝治天下”的理念,这就与儒家“孝忠”的理念不谋而合,随后儒家文化高度发展,丁忧也逐渐成为了一种制度,在唐朝时期甚至出现在了当时的刑法之中,在《唐律疏议》中就有着明文规定,没有遵守这项制度的人,会被认定为不孝,并且还要打入大牢,在其中度过三年的牢狱之苦。但当时对这种制度的管辖还是比较宽松的,所以对当朝的官员并没有过多的影响,直到隋朝时期丁忧制度才被不断完善。
而在宋朝时期丁忧制度也发展到了顶峰时期,执行起来也颇为的严格,朝内大臣一视同仁,不论官职,家中父母去世时必须执行丁忧制度,如有不顺从或是抵抗者,轻则入狱关押,重则赐死,丁忧制度也逐渐从民间的一种习俗变成了法律所规定的一种制度。
2、政治面具下的丁忧制度
大家都知道宋朝的建立源自于赵匡胤所发动的陈桥兵变,而其本质则是一场叛乱行动,当时周恭帝对赵匡胤极为信任,但赵匡胤却做出了谋权篡位的举动,很明显是不忠的,要遭受到百姓的唾弃。
所以在赵匡胤在继位之初,为了挽救自己的形象,同时让老百姓可以忠于国家忠于自己,就提出了“家国本是一体”的理念,同时大肆的在民间宣扬孝道,指出尽孝其实就是尽忠,这样一来爱国情怀就和孝道相联系了起来,而这种做法在民间也很见成效。
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丁忧制度也更加的受到国家以及法律的重视,而且对当朝的官员也更加的严格,毕竟朝廷要起到带头作用,再加上丁忧制度还能考察到一个人的品行,可以说是一举两得,但也是这种严苛的制度,让朝中不少官员的仕途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
二、丁忧制度对朝廷官员仕途的影响
先来说一下宋朝时期丁忧制度的主要内容,其实和隋唐时期大致相似,在朝官员的父母如果去世,就需要脱下自己的官服回到家中为自己的父母守孝三年,与隋唐时期不同的是,宋代详细规定了在守孝期间的一切事宜。
《宋刑统》当中记载,宋朝颁布昭令对官员在守孝期间所做的事情提出了限制,例如只能吃素食、不能娶妻纳妾、不可行房事等等,如有违反按照情节的轻重要受到相应的刑罚,当然相对应的对于那些做的比较好的官员,朝廷也会给一些相应的奖励。
1、三年时光,归来时早已是物是人非
其实对于当时的朝廷百官而言,残酷的不是奖罚制度,而是所需的三年时光,虽然三年并不算长,但足以改变很多的事情,再加上当时宋朝官员储备较多,每年都会选举出很多的贤人才子,所以基本上有官员离职就会有人立马顶替上这个位置,等到三年以后在想要官复原职可以说就很难了。
即使三年之后回到朝中恢复了当时的职位,但时过境迁,再加上三年都未曾参与朝政,再想恢复到从前的模样恐怕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这种制度也让很多身处于朝廷上层位置的官员慢慢的消失在了朝政的视野之中,其实每一次的丁忧制度的实行都是对朝中政治体系的一次转变。
2、“起复”政策成为矛盾的焦点
由于宋太祖赵匡胤是武将出身,所以在宋代选拔官员的问题上一直都存在着重文轻武的特点,这也让宋朝时期武将极度匮乏,毕竟读书考官是当时的主流,习武之人自然也就变少了。如此一来一旦武将实行丁忧制度,本国的防御能力就会减弱,到时候国家可就面临着危险了,所以针对于武将,宋朝时期并不需要履行丁忧制度,这也成为了丁忧制度下的一种特例。
当然这种特例也存在于一些文官身上,像是一些身处于朝中上层阶级的官员,他们大部分都在朝廷之中担任要职,那可不是谁都能可以顶替的,而且这类的工作大部分都比较的谨慎,一旦出现纰漏就是难以估量的损失,所以朝廷自然不能放他们去履行丁忧制度,于是也就有了“起复”政策,指的是朝廷有权利在危急时刻要求回乡丁忧的官员回到朝中官复原职。
而这种政策也引发了很多人的不满,毕竟人人都想要公平的待遇,免除丁忧制度的官员也难免会受到朝中一些官员的妒忌与排挤,就这样“起复”政策也成为了引发党同伐异的导火索。
三、各党羽之间纷争初见端倪
1、著名的史嵩之“起复”事件
史嵩之作为宋朝时期的一代名臣,在当时可以说是功名显赫,官职相位,得益于他,宋朝联合蒙古灭掉金朝政权,巩固了当时宋朝的统治,再加上在他的推行的一系列政策,宋朝当时的民生也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改善。《宋史·史嵩之传》当中记载:1244年其父亲病逝于自己的家中,史嵩之也履行了当时的丁忧制度,卸去官位回乡为自己的父亲守孝。
但暗地里史嵩之并不希望自己在任职的巅峰时期离开朝政,在他的暗箱操作下,丁忧还未满三个月的他便被朝廷“起复”召回京中官复原职。一时间朝野上下一片哗然,很多官员提出了反对的意见,并且联名上奏要求宋理宗收回“起复”的指令,不仅如此还引起了一些学生的反对,人数多大百人,迫于压力宋理宗只好收回昭令,史嵩之也重新回乡守孝,至死都没能回到朝廷。
2、史嵩之“起复”事件极有可能是朝中党羽纷争的导火索
其实对于史嵩之“起复”的失败,归功揭底可以算得上是一场报复行动,毕竟当时史嵩之身居高位,再加上自身卓越的政绩,可以说是权倾朝野,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如此一来各方势力对他都有所忌惮,而丁忧制度的三年离职不仅可以削弱史嵩之在朝中的种种势力,还可以让一些党派从中获利。
而史嵩之的执意“起复”也给了其他党派一个攻击他的机会,毕竟当时以孝道为先,外界舆论的压力足以压倒史嵩之,而面对舆论史嵩之想要再翻身可以说也是十分的困难了。
所以说到底,史嵩之“起复”事件的失败其实党羽之间为了摈斥异己的一种手段罢了,而丁忧制度也成为了让一位官员失去权利最好的方法,这也逐渐让丁忧制度成为了各个党派之间摈斥异己最好方式,在宋朝末年的众多武将纷纷中招,最后落得惨死或是离职还乡的下场,最后间接的导致了宋朝的灭亡。
结语
孝道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之一,更多时候是身为儿女的一种义务,但丁忧制度作为古时候孝道的一种载体,在宋朝时期严苛法律的约束下,总给人一种物极必反的感觉。而且这种制度在统治的不同时期也出现了不同的效果,在皇权鼎盛时期,“丁忧”与“起复”更多的是帝王驾驭百官的一种手段,不断的为朝廷注入新鲜血液,人才得到重用,百姓的生活越来越好。而在皇权较弱的时期,这两种政策则逐渐演变成为了党羽之间互相残害的一种手段,朝中势力也在不断分裂,最后加速了政权的灭亡。
其实很多时期都推行过“忠孝两全”的治国方针,但就此看来它其实更像是一把双刃剑,稍不留神也可能会伤了自己。
参考文献:
《礼记》
《武帝纪赞》
《唐律疏议》
《宋刑统》
《宋史·史嵩之传》
-
移风易俗带来全新而别样的年味儿新年伊始,万象更新。随着社会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移风易俗带来全新而别样的年味儿:市民低碳出行,节俭之风盛行;越来越多...
-
长春农博园大胆创新 开辟蔬菜采摘新模式近日,冬季农博会一早就吸引了很多市民的到来。市民郭女士拿着自己采摘的韭菜和芹菜高兴地让工作人员称重,她说,参观了农博...
-
永吉县金家乡伊勒门村的文艺大年这个春节,永吉县金家乡伊勒门村格外热闹。这两年,随着乡村振兴步伐加快。这个满族村变戏法似的变了样,村民们生活有了新的...
-
老百姓家的灯亮了,他的心就暖了东港獐岛被称为祖国万里海疆东端第一岛。在这座陆地面积只有1平方公里左右的小岛上,国网丹东供电公司椅圈镇供电所獐岛村电工...
-
共燃冰雪梦,一起向未来精彩、非凡、卓越的北京冬奥会大幕开启,世界奥运激情被冰雪点燃。竞技场上,冬奥运动员斗志昂扬、奋力拼搏,用行动诠释更快...
-
移风易俗带来全新而别样的年味儿
2022-02-07 09:48:02
-
长春农博园大胆创新 开辟蔬菜采摘新模式
2022-02-07 09:44:49
-
永吉县金家乡伊勒门村的文艺大年
2022-02-07 09:37:50
-
老百姓家的灯亮了,他的心就暖了
2022-02-07 09:33:12
-
共燃冰雪梦,一起向未来
2022-02-07 09:26: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