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综合 > 快讯 > 正文
汉唐时代强悍的民族性格,为何在宋明之后,越来越保守?
2022-03-13 20:47:39 来源: 腾讯网

就“汉唐远迈,宋明保守”的结果来看,其实是社会发展的必然。换句话说,“重文轻武”是农耕文明的发展方向。宋明两代,人口剧升,比汉唐时期多了何止几倍。对政府的施政能力要求更高,以往的门阀士族政治管理和组织效率太低,必然会被淘汰的。

科举制度确立后,“重文轻武”就无法逆转了。那是不是科举制度确立,精英都考试去了,没征战四方开拓疆土的雄心,国家战斗力变渣了呢?显然不是的,或者说并没太大关系。

对比汉唐的吊打周边,宋明两代攻少守多,战斗力似乎弱鸡。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方面是对游牧民族科技优势丧失,另一方面则是战争成本问题。科技优势丧失,导致没那么容易打赢。战争成本太高,导致不轻易动兵戈。唐代以前,只要中原政权统一了北方,依靠装备和后勤能力优势,就可以轻易吊打周边游牧民族。

唐末之后,中原政权失去辽东,草原政权获得大量农业人口,变成游牧+农耕的帝国,中原王朝的技术和组织力优势就丧失了,反而因为兵种克制原因,屡屡落在下风。这就是为什么汉朝可以吊打匈奴,唐朝可以吊打突厥,而宋、明被游牧民族吊打的原因。这也导致了,宋明两朝发动战争后,后勤压力大,成本极高,所以以守为主,不轻启战端。

冷兵器时代的最大变革是铁器大规模应用,只要游牧民族获得规模炼铁能力,中原王朝就丧失技术优势了。后面无论中原王朝再怎么科技进步,只要没进入火器时代(中国在晚清时期才大规模应用火器),都没法产生质变,重新获得技术优势。游牧民族获得规模炼铁能力是从辽代开始的,辽就是镔铁的意思。晚唐和五代时期,中原大乱,契丹趁机夺取了辽东和幽燕,吸纳了不少汉人和工匠。从那时起,中原就永无宁日。

也不能说宋朝是战五渣,毕竟历朝历代,宋朝时期面对的契丹是历史上首个草原帝国,技术能力和组织力都比匈奴、突厥等部落联盟高出一大截,堪称史上(截至宋)最强游牧民族。正因为契丹的压力太大,宋朝无暇西顾,才让李元昊建国成功的。对宋朝来说,西夏只是疥疮之疾,辽金才是心腹大患。

草原民族全民皆兵,机动性强,很多时候只要拿下一州之地,获得一定手工业能力满足军需,就可以和中原九州抗衡。骑兵的野战能力和牵扯能力太强了,中原王朝人数再多,装备后勤没压倒性优势的话,也只有挨打的份。

看女真打明朝就很明显了,任凭你几路来,我只一路去。唯一办法就是像孙承宗袁崇焕那样修碉堡,打呆战,打持久战,用资源优势耗死对方。但这也是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办法。

草原帝国也有兴衰周期的,明初是中原王朝的上升期,遇上元朝的衰落期(大规模的起义掏空了元朝,体制崩溃,已无力统治中原,只能战略收缩),所以朱元璋顺利收复了中原和辽东。等到明朝中期,蒙古恢复元气,又吊打中原了(土木堡战役)。

我感觉就是古代中国地缘政治,决定了帝皇在开疆扩土遇到高山,深海,草原,戈壁以后产生了维稳,即用儒家等思想确保统治绵延的想法。人民长此以往没了血性,没了危机感,缺少了开疆扩土的冲劲,那么上层作为既得利益者,更不可能主动变动的。

如果说是经济基础决定是上层建筑的话,那么恰恰是中国地理环境的多样,封闭,优渥适合封建大一统王朝的不断建立。长此以往,自然没有了西方那种改造世界锐意进取的精神。

责任编辑:zN_1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