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综合 > 快讯 > 正文
襄樊之战意义重大,关羽败走麦城时,刘备为何不出兵营救?
2022-03-13 18:40:09 来源: 腾讯网

襄樊之战很大程度上是政治仗,曹操建魏称王之后,代汉之心已明,剩下的只是什么时候称帝,由谁称帝的问题。汉中丢失后,曹操得陇望蜀地计划彻底破灭,再不可能在生前一统天下,因此加快了交班的部署。于是他以鸡肋之事为由杀曹植党羽杨修,并迅速立曹丕为世子,很大程度上就是为了震慑他子,树立曹丕的接班人地位。

曹操的这些心思当然瞒不过老对手刘备,所以刘备一面称王,一面给关羽假节钺,这也是在做两手准备。假如关羽能北破襄樊,迫使曹操迁都,尽得黄河以南,那么曹丕再想称帝,也只能继续高举拥护天子的大旗,老老实实地继续做一个权臣,如此则汉祚可续。如果关羽无功而返,那么曹丕称帝的步伐将不可阻挡,届时刘备只能再进一步,自己来当汉室的天子了。

襄樊之战是曹刘汉中争夺的延伸,关羽辖区的荆州精锐先后两批次入川,跟曹仁打襄樊时已经是第三批新兵,这也是为什么前期动静不大。刘备与曹操对峙,蜀地青壮全体出动,关羽为了减轻刘备方向压力,才开始对曹仁进行压制,待曹操掠汉中民羌退军后,刘备才松了一口气,整体来说是险胜。曹操时期的北地,叛乱本来就此起彼伏,此次征刘备不克,曹魏暂时放弃武力横扫诸侯转而稳定内部,所以关羽水淹七军成建制歼灭曹军后,曹操有迁都的打算。并不能说明曹刘对峙,刘备方有多大优势,反而体现出国小民弱,只能朝夕攻伐。

关羽败走麦城,刘备不是故意不出兵,而是无力再战。所谓强弩之末不能入鲁稿,在经历了男子当战,女子当运后,蜀中的战争潜力已经耗尽,再打就要民变了。刘备对关羽见死不救的说法并不靠谱,抛开二人的生死之义不论,刘备也不可能拿自己的一半家当和隆中对的成败去搞自残。

多年以后,诸葛亮在《后出师表》里这么描述建安23至24年的一系列攻略:先帝西取巴蜀,举兵北征。然后吴更违盟,关羽毁败,秭归蹉跌,曹丕称帝。凡事如是,难可逆见。所以刘备当然是希望关羽赢的,关羽拿下了襄樊,就意味着“汉事将成”。后来的悲剧,只是成败“难可逆见”而已,不要老用阴谋论去揣度历史。

刘备命关羽北伐前就晋位汉中王,已经表达了继承高祖刘邦壮志,以汉中为根本进取天下的雄心。如果曹丕执意篡汉,那他这个汉中王就仍然是汉室复兴的旗帜。实际上就是你称帝,那我也称帝的表态,而不是说非要称帝。关羽北伐实际上是刘备作为大汉忠臣的一次象征性努力,属于死马当活马医,本来也不觉得有多少胜算,刘封桀骜不驯,刘备也没怎么动气。如果成功,那么曹氏为了留后路,可能会继续做个奉天子以令不臣的权臣。因此关羽威震华夏后,曹操的第一念头就是迁都,把刘协这张保命符弄到河北去。

有些人说刘备不该称帝,觉得称帝就是私心作祟,其实没考虑到一个问题:假如刘备继续自称汉臣,有朝一日曹丕把逊位的刘协绑到阵前,威逼他高呼“大汉已亡,速速归降”,那对季汉军队的士气就等同于毁灭性打击。所以刘备坚称刘协已经遇害,实际上是保住了他的小命。因为只有在丧失了政治影响力的情况下,刘协才能安心做他的山阳公,不存在被曹丕继续利用或迫害的风险。

读《三国志》,了解更多三国故事。

责任编辑:zN_1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