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综合 > 快讯 > 正文
晚清第一名臣,63岁生了一个儿子乐开花,长大后儿子却成著名汉奸
2022-03-13 12:09:09 来源: 腾讯网

清朝从强盛走向衰微,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在这漫长的过程之中,出现了不少人在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比如打下清朝江山的皇太极,出家当和尚的顺治,以及晚清时期的慈禧等等。

在这一群著名的政治家、实干家当中有一个清正廉洁的名臣张之洞,他参与洋务运动,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他的一生一直奔波于为百姓处理大事小情,在洋务运动中,创办了各种学堂,强调教育的重要性,也创办了一些重工业,企图带动清朝的经济发展。

尽管他的一生都在做好事,但是他却有一个败笔,那就是他的小儿子做了汉奸,并且最后,在抗日战争结束后,被执行了死刑。

张之洞虽然在“工作中”勤勤恳恳,但是却没有处理好家庭内部的关系,没有成功教育自己的后代,才导致儿子有如此恶行。

从小聪颖,协助父亲办理公事

张之洞出生在官宦世家,他从小就表现出非凡的智商,五岁时就被送到了私塾,可见家里对他的期望。

不过张之洞也没让家里失望,他在十三岁之前,就学完了四书五经,并且自学了各种文学作品和兵法。

对他而言,看书并不是一件枯燥无味的事,反而是一件很有乐趣的事,并且他看书的时间也和常人不同。

普通人喜欢在早上或者白天看书,但是张之洞却喜欢在晚上看书,他认为夜深人静的时候,有利于思考。

张之洞在十二岁的时候,出了自己第一本诗文集,文采飞扬,完全不像是十几岁的孩子写出来的东西,大受赞赏。并且,张之洞第一次参加科举考试就取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绩,那时他还不到十四岁,他的聪明伶俐令人赞叹。

不过令人没想到的是,如此“神童”,竟然在二十多岁才中进士。当然,这也是有原因的。

他在这十几年中,由于父亲的身体不好,他先是帮助父亲处理军务,后来,他父亲去世,他又守了几年孝,然后结婚生子,一直到处理完家庭内部的事,他才参加成会试,进入了官场,正是为官。

在做官上,张之洞是无可挑剔的,他为官非常廉洁,面对贪污受贿的官员,他会严厉地指出他们的过错并给予相应的惩罚。

后来,清朝被迫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张之洞反抗过、也拒绝过,但都没有效果,直到清朝开始找寻出路,开始了洋务运动。

张之洞是最积极地参与洋务运动的大臣之一,他创办了很多学堂,认为只有百姓的教育提高,才能振兴国家。

同时,他也创办了一些工厂,开始自己制造武器或者从国外购买武器,提高自己的军事实力。

只能说,洋务运动的主张是好的,只是不能代领中国走向光明,因为它没有找到问题的关键所在,甚至没有反对封建统治。总之,张之洞的一生是正向的,不论是后人对他的评价,还是百姓对他的认识,他都是为国为民的好官。

未注重家庭教育,导致小儿子成为汉奸

虽然张之洞是一个好官,但是他并不算是一个好父亲。

他的一生中有十三个儿子,而他没有关心过任何一个孩子的教育。尽管他创办学堂,想要提高全体百姓的素质,但是却忘了给自己的儿子上好做人的第一课。

张之洞最小的儿子是他六十三岁的时候出生的,这个儿子叫张仁蠡,张仁蠡的出生让张之洞再次感受到为人父的快乐。但是,因为他的年纪已经大了,所以他并不能亲自抚养这个孩子,而是将张仁蠡交到了他已经成人的儿子手里。

并且,因为张仁蠡的年纪小,张之洞对他极尽宠爱,可以说是要什么给什么,将他宠得无法无天。

在张仁蠡九岁的时候,张之洞就去世了,此后,他便正式跟随哥哥生活。

可以说,张之洞没有给张仁蠡留下任何精神财富,他的言传身教告诉张仁蠡的,只有“你想要的都可以得到”。这是张之洞的败笔,他的时间多用于处理国家大事,用于陪伴孩子或者教育孩子的时间用一只手都能数得过来。

所以,即使是张仁蠡的哥哥也没有受到了张之洞的熏陶,更不用说在张之洞晚年出生的张仁蠡了。

在张之洞去世之后,张仁蠡凭借着聪慧考上了北京大学,可见其实他的智商是很好的,只是这些聪明没有用对地方。

在抗日战争之前,他在北京大学任教,为人师表,一直到日本人邀请他去日本学习,他才开始自己的汉奸之路。他和日本人的关系处得非常好,曾担任过武汉、天津伪政府的市长,在任期间内,他搜刮民脂民膏,替日本人卖命……

在张仁蠡的心里,他觉得他投靠日本乃“明智之举”,他认为抗日战争的赢家只能是日本。

但是,他却忘记了他是一个中国人,中国人即便弱小,但绝不轻言放弃。经过多年的抗战,中国人将日本人赶出了自己的国土,张仁蠡也被抓了起来,等待审判。

因为有他们这些汉奸,所以抗日战争才会如此艰难,所以没有一个中国百姓会原谅他,不久后,他被执行了死刑。

张之洞的败笔成为他死后的笑话

张之洞的一生是多么风光,他自小聪颖,几乎想要的一切都能依靠自己的能力实现,但是,他死后却还要背上汉奸父亲的名声,让人唏嘘。张仁蠡的错误有一半原因是他自己没有认清局势,并且在生死面前忘记了自己是个中国人。

而他错误的另一半原因就是张之洞没有担负起父亲的责任,让自己的儿子一一背叛国家。

除了张仁蠡之外,他的哥哥也成为了汉奸,并且在最后丢下了张仁蠡,逃到了日本。因此可见,张仁蠡的错误选择并不是偶然,而是长期骄纵环境之下的必然。

张之洞把家庭的事都交给自己的妻子,而他的妻子又没什么文化,只知道一味满足孩子的要求,忘记了小树长大需要修剪。或许,如果张之洞活着看到了自己的儿子成为了汉奸,他就会后悔当初没有分一部分时间在教育孩子上。

如果当初好好教育孩子,他的一世英名也不会被自己的儿子毁掉,这是他的不幸。

责任编辑:zN_1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