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综合 > 快讯 > 正文
甲午之战中光绪为什么两次下圣旨,请一个八十岁的东北老土匪出山
2022-03-13 05:58:17 来源: 腾讯网

明治维新,是日本历史上一次里程碑式的事件。明治维新前,日本与当时的清朝在很多方面都极为相似,都同样面临新崛起的西方列强的巨大威胁。但日本通过明治维新,成功地进行了一次脱胎换骨式的飞跃和进步,一跃成为世界强国之列。

崛起之后的日本,凭借雄厚的经济实力和军事实力,悍然开始对外扩张历程。从1872年开始,他们先后强行侵占清朝的藩属国琉球、朝鲜,企图进一步侵略清朝领土,向清朝亚洲第一大国的位置发起挑战。而彼时的清朝,刚刚经过洋务运动的洗礼,兵强马壮装备先进,面对日军的侵略行径进行了坚决回击。1894年,甲午之战由此拉开帷幕。

在甲午之战第一阶段,清军在朝鲜战场和黄海之战中都遭遇重大挫折,连吃败仗。战局迅速向不利于清朝的方向发展。从1894年9月开始,日军大举入侵清朝本土,东北的辽东半岛成为主战场。

清朝依托本土作战,却依然不敌日军攻势,连遭败绩,辽东军事重镇大连、旅顺相继失守,沈阳也已经处在日军兵锋威胁之下。光绪皇帝一心锐意图强,没想到一出手就遭遇重挫,眼看战局糜烂,忧心如焚。但他所倚重的清朝军队战斗力如此低下,也让他又气又恨又无可奈何。寻找能够击败日军的精锐部队,成为当务之急。

光绪二十年九月二十九(1894年10月27日),光绪下旨给吉林将军长顺,让他火速寻找一个人:“吉林金场头目韩效忠,向来人颇勇往,现在何处?着长顺查明,招募前来,令其招致素识胆勇敢战之士,赴奉省助剿”。

吉林将军得令,立即着手寻找这个韩效忠。大概嫌他动作太慢,迟迟没有回复,一个月之后的十月二十三,光绪再度下达圣旨,催问进展:“前闻金场头目韩效忠,勇往可用,谕令长顺招募前来,随同剿贼。迄今未据长顺复奏。着再行访查”。

光绪火急火燎要找的这个韩效忠,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记载,韩效忠,又名韩边外、韩宪宗,“山东人,故金匪也”,是清朝末年赫赫有名的土匪,占据吉林夹皮沟金矿为据点,故又称“金匪”。

韩效忠老家是山东登州府文登县人。嘉庆年间,山东发生大旱,年幼的韩效忠跟随父亲兄长,千里迢迢闯关东,来到关外吉林桦甸落脚,以开荒种地为生。韩效忠出身贫苦却胸怀大志,不甘心当一辈子农夫,只身一人外出闯荡,于道光二十六年来到吉林夹皮沟金矿,想靠挖金矿改变人生。

韩效忠胆勇过人,且为人义气豪爽,富于心计谋略,他的身边很快聚拢了一帮兄弟,逐渐发展成夹皮沟金矿的当家老大。韩效忠眼光长远,他为了长久占据夹皮沟这个聚宝盆,利用金矿的财富招兵买马,购置新式洋枪火器,依托夹皮沟山高林密的险要地势,成为啸聚一方的金匪。

实力强大的韩效忠,引起了清朝的警惕。从咸丰年间开始,清朝四任吉林将军先后出动大兵围剿韩效忠,但韩效忠的部下悍勇善战,装备精良,屡次击败清军,威名远扬。韩效忠极为狡黠,他在武力抗拒同时,用手中的财富向清朝大员行以重贿,请求招安。双方时打时和,维持着一种紧张而微妙的关系。

就这样,韩效忠得以占据夹皮沟一带几十年,风雨不动安如山。到光绪年间,甲午之战前夕,韩效忠因病去世,终年八十岁。他死后,他的孙子韩登举成为韩氏家族掌门人,继续掌管夹皮沟金矿。

光绪皇帝在危难之际,眼看清军不中用,这才想起了以骁勇善战闻名的韩效忠,想让他出山上阵杀敌。他并不知道韩效忠已死,因此才会一再下旨让韩效忠出山。但韩效忠之孙韩登举也是热血男儿,闻听国家有难,立刻捐弃前嫌,组织起一支1500多人的队伍,走出夹皮沟来到辽东战场抗击日军。

由于清军整体战斗力低下,将帅乏人,指挥不力,清军在辽东战场再度遭遇溃败。韩登举虽未能扭转战局,但他在四次反攻海城之战中表现英勇,浴血奋战,受伤不退,“将士无不勇往当先”,“屡次冲锋,愈战愈力”,给予日军很大杀伤。甲午之战后,韩登举回到夹皮沟,出征所带的一千多将士,“生还者仅十六人”,用热血谱写了一曲保家卫国的颂歌。

参考资料:《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韩边外与夹皮沟金矿变迁》

责任编辑:zN_1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