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朝建立之初便分封了大量的诸侯国,并且其中大多为姬姓王室、或者是姬姓宗族之人所建。但到了战国时期,周朝境内的姬姓诸侯国已经大为减少,不再是西周初期,一片姬姓诸侯国的繁荣景象。战国七雄的各国君主也没有几个是周文王的后代,国君为姬姓的仅有三个,分别是燕国国君、魏国国君和韩国国君。
并且战国七雄中,只有齐国和燕国是西周初期分封的诸侯国,其中齐国还不是姬姓诸侯国,剩下五国都不是西周初期分封的诸侯国。楚国在周成王时才被分封为较末等的子爵爵位;秦国是到了周孝王(西周第八位君主)时,才得以建立起一个封地不足五十里的附属小国;韩、赵、魏三国更是到了战国时期才诞生。
武王灭商建周、分封大量姬姓诸侯国
西伯姬昌去世后,其次子姬发继位,姬发继承父志,积极为灭商做准备,等待灭商时机。在殷商到了分崩离析、众叛亲离的地步时,姬发开启了伐商战争,周国联军和商朝军队在牧野展开决战,最终商朝灭亡,姬发便建立了周王朝,随后追封父亲姬昌为文王。
周朝建立后,政治形势不容乐观,因为周王室原本只是中原大地以西的一个小邦国,周人部族虽然灭亡了商王朝,但周武王作为“小邦”之君,突然统治巨大的区域,着实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也担心诸侯乘机叛乱。
在无奈之下,周武王决定按功行赏,分封诸侯,以此来调整统治阶级的内部关系,以达到巩固政权的目的。不过周武王在分封诸侯时,更偏向于王室姬姓之人,毕竟拥有姬姓血脉的“自家人”才比较放心,周武王将姬姓同宗之人分封到最重要的地方,其次才是有功之臣、先代贵族等人。
《荀子·儒效》中记载:“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
分封的诸侯国以周王室为中心,周天子是“天下共主”。根据记载,在第一次分封的71个诸侯国中,姬姓诸侯占了四分之三,有53个之多,而剩余的诸侯合计只有18个,包括了有功之臣、古代帝王后裔等异姓诸侯。首次分封的诸侯大部分是“侯爵”爵位,战国七雄中的齐国和燕国便是此爵位(周朝五等爵中第二等)。
注:西周初期分封的71个封国,几乎都是周天子以封地连同居民分封的实际封国。除了这些实封诸侯国外,周朝境内还有大量的诸侯国、附属国、泛诸侯国、服国、方国、部落,一共合计1200余个。对于这个数量可以参考周武王举行的“孟津观兵”,参加的诸侯及部落首领便有八百之多。
西周初期分封了大量的姬姓诸侯国,为此便有这么一个问题:在战国时期,战国七雄的七国国君是否都是周文王的后代?
战国七雄中,只有一个是西周初期分封姬姓诸侯国
虽然西周初期的分封的七十一个实封诸侯国中,姬姓诸侯国占比有四分之三,但五十三个姬姓诸侯国中,并不都是周文王的后代。
《左传》记载:“昔武王克商,光有天下,其兄弟之国者十有五人,姬姓之国者四十人。”
从这段史料记载可以看出,周武王分封的五十三个姬姓诸侯国中,只有十五个是周武王分封的兄弟国,而剩余的四十个姬姓诸侯国是姬姓宗族之人所建,其中有周武王的后代及周武王兄弟的后代,也有周文王的先辈和平辈的后代。
如周文王叔叔建立的吴国,在周王朝建立后,便分封其后代为诸侯;还有东、西虢国是周文王的两个弟弟所建,所以西周初期分封的姬姓诸侯国中,有不少是同为姬姓的宗族之人所建,并不都是周文王的后代,之后姬姓诸侯国又陆续减少。
西周灭亡后,周天子势弱,无力再控制诸侯,诸侯之间便开始互相攻伐和兼并,而姬姓诸侯国又在春秋时期的争霸战争中迅速减少。到了战国时期,生存下来的姬姓诸侯国已经不多,战国七雄中仅仅只有一个是西周分封的姬姓诸侯国——燕国。
燕国是西周初期分封的姬姓诸侯国之一,其始祖是周文王的庶长子姬奭(周武王同父异母弟)。姬奭跟随兄长姬发在牧野之战中击败商军,灭亡商朝。周朝建立之后,周武王论功行赏,便将弟弟姬奭封于燕地,不过姬奭并没有去封地,而是派自己的长子姬克去管理。
姬奭自己则继续辅佐周王室,留在了周都镐京,兄长周武王因此又将王畿之地的召地封给了姬奭,姬奭也因此被称为“召公”,别称有“召伯”、“召公奭”等。兄长周武王去世后,姬奭又辅佐周武王的后代,开创了“成康之治”的周之盛世,为周朝的延续打下了坚实基础。
姬奭的长子去了燕地后,成为燕国的第一任国君,称为“燕侯克”。燕国国君见旁边有了一个邻国蓟国,燕国便兼并了蓟国,并将国都迁到蓟城,此后蓟城便成为燕国的都城,直到被秦国灭亡,燕国也成为战国七雄中,唯一一个从西周生存下的姬姓诸侯国。
战国七雄中,有三国的国君是周文王的后代
从上文已知,战国七雄中,燕国国君是周文王的后代。除燕国外,战国七雄中还有两国的国君也是周文王的后代,分别是魏国国君和韩国国君。不过战国七雄中的魏国和韩国并不是西周初期分封的姬姓诸侯国,而是在春秋时期末期,韩、赵、魏三家分晋,从晋国分裂演变而来。
七国中剩余的秦国、赵国、齐国和楚国的国君并不是姬姓,从四国国君的先祖进行考证,也和周文王及姬姓宗族之人不存在血缘关系。
齐国的缔造者姜子牙是周武王的师父,也是周国军事统帅,姜子牙辅佐周武王灭商后,周武王首封师傅于营丘(后称临淄),建立姜姓齐国,成为西周初期分封的异姓诸侯国之一。即便齐国在经历田氏代齐后,田氏齐国的先祖是陈国君主,属于西周初期分封的古代帝王后裔。
楚国国君也非姬姓,而是芈姓熊氏,楚国君主是楚人的领袖,和周人完全是两个部族。虽然楚国君主的先祖曾侍奉于周文王和周武王,但西周初期分封诸侯时,周武王像是忘了楚人部落一样,并没有对楚人首领进行分封。
直到周成王时,楚人首领熊绎才被分封为诸侯,楚国才正式诞生。楚人领袖能被分封为诸侯,还是因为周公避祸于楚,楚人待周公如上宾,周公回到周都与周成王诉说此事后,周成王才想起有这么一个部落,周成王感念于此,才分封熊绎“子男爵位”的封地。
而子男爵是周王朝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中的末等,而在此前,楚国连个最末等的子爵都没有,只能算是周王朝的附属国。楚国最初没有被分封,是因为周王朝的分封制主要是以血缘关系为主,加上楚人深居于南方,被中原之人视为蛮夷,可见楚国是多么不受周天子的待见啊!
对于秦国和赵国国君的姓氏,相信大家都是熟知的,秦国和赵国的君主都是嬴姓赵氏,两国先祖有着共同的祖先,属于同宗同源,两国的先祖早在夏朝之前就舜帝赐姓嬴。并且两国在西周初期也都没有建国,秦国在东周时才正式成为诸侯,而赵国在三家分晋后才逐渐成为诸侯。
三家分晋后,除了晋国赵氏建立了赵国外,晋国魏氏和晋国韩氏也分别建立了魏国和韩国,虽然两国是在战国时期才建立,但两国的君主同为姬姓,都是周文王的后代。
魏国是周文王第十五子毕公高(姬姓,本名姬高,因受封毕地,故而称毕公高,其后代也以封地为氏)的后代毕万所建,毕万的后代侍奉于晋国君主,因功受封于魏地,之后姬姓毕氏改为姬姓魏氏,其后代建国后便称为魏国。
韩国的国君是姬姓韩氏,其先祖为周武王之子。周王朝建立后,周武王将这个儿子分封某地,建立韩国(古韩国)。后来古韩国被晋国所灭,姬姓韩氏部族便迁入晋国,其后裔韩万因功被曲沃武公封于韩原,韩氏在晋国开始不断壮大。
这支姬姓韩氏发展韩万的玄孙韩厥时,姬姓韩氏族迎来一个转折点。韩厥先位列八卿之一,后成为晋国正卿,韩厥借此将韩式发展成晋国的六大部族之一,其后代不断强大后,最终和魏氏、赵氏一起瓜分了晋国,各自建立国家,后得到周天子的认可,正式成为诸侯国。
虽然战国七雄中的魏国和韩国是在战国时期所建立的,但魏国和韩国的先祖在西周初期时,原本就是53个姬姓诸侯国中的两个(毕国和古韩国),只不过毕国逐渐落寞,沦为平民,而古韩国被晋国所灭,但两国后裔流入晋国后,发展成两大部族,最终又重新建立诸侯国。
所以战国七雄中的魏国国君和韩国国君也同燕国国君一样,都是周文王的后代,只不过燕国这支姬姓延续较为顺畅,而韩国和魏国这两支姬姓充满了坎坷,好在两支姬姓后人通过自己的努力,又重新建立起姬姓诸侯国。
结语:
韩国国君和魏国国君虽然同燕国国君一样,都是周文王的后代,但只有燕国才是战国七雄中,从西周初期唯一顺利生存下来的姬姓诸侯国。
不过好在韩国和魏国两支姬姓也延续到了战国时期,不然在战国七雄的七个国家中,只有燕国一个姬姓诸侯国的话,在面子上属实不好看。
文/历史紫陌阁
回味更多历史,下期更精彩。
谢谢大家的关注和点赞,谢谢大家的支持。
本文声明原创,文中配图来源网络,侵删。
-
移风易俗带来全新而别样的年味儿新年伊始,万象更新。随着社会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移风易俗带来全新而别样的年味儿:市民低碳出行,节俭之风盛行;越来越多...
-
长春农博园大胆创新 开辟蔬菜采摘新模式近日,冬季农博会一早就吸引了很多市民的到来。市民郭女士拿着自己采摘的韭菜和芹菜高兴地让工作人员称重,她说,参观了农博...
-
永吉县金家乡伊勒门村的文艺大年这个春节,永吉县金家乡伊勒门村格外热闹。这两年,随着乡村振兴步伐加快。这个满族村变戏法似的变了样,村民们生活有了新的...
-
老百姓家的灯亮了,他的心就暖了东港獐岛被称为祖国万里海疆东端第一岛。在这座陆地面积只有1平方公里左右的小岛上,国网丹东供电公司椅圈镇供电所獐岛村电工...
-
共燃冰雪梦,一起向未来精彩、非凡、卓越的北京冬奥会大幕开启,世界奥运激情被冰雪点燃。竞技场上,冬奥运动员斗志昂扬、奋力拼搏,用行动诠释更快...
-
移风易俗带来全新而别样的年味儿
2022-02-07 09:48:02
-
长春农博园大胆创新 开辟蔬菜采摘新模式
2022-02-07 09:44:49
-
永吉县金家乡伊勒门村的文艺大年
2022-02-07 09:37:50
-
老百姓家的灯亮了,他的心就暖了
2022-02-07 09:33:12
-
共燃冰雪梦,一起向未来
2022-02-07 09:26: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