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人们越来越热衷于打破固有印象,为一些历史人物平反,如商纣王、秦始皇等人。认为他们并非暴君、昏君而是明君,因为商纣王对外扩张疆域,对内压制贵族、提拔平民,而秦始皇一统六国,车同轨,书同文,都是不可磨灭的伟大功绩。但是,对于隋炀帝杨广,他的是非功过却依然争论不休,有人认为他雄才大略,是一代明主,也有人认为他好高骛远,残暴不仁,是不折不扣的暴君。那么,现在就杨广的文治、武功和品行,来看看他究竟是暴君还是明主!
隋炀帝的文治
1、隋朝大运河
提及隋炀帝的那些功绩,隋朝大运河绝对是无法绕过的话题。隋炀帝数次发动百万民夫,修浚漕通,以会稽、洛阳、涿郡为中心,疏通南北,舟连东西,将长江、黄河、淮河、海河、钱塘江五大水系连成了一个整体,船只可以从长安直达扬州。自运河修成后,漕运迅速发展,运河上船帆如云,游人如织,商业繁荣,沿岸城市借此飞速发展,极大促进了南北的经济和文化发展、交流。此后,历朝历代大运河都是王朝的经济动脉,直到清朝时期海运取代了漕运,大运河的地位才逐渐下降。
但是,作为堪比长城的伟大功绩,运河的修建也同样付出了极大的代价。从杨广继位起,他先后修建了通济渠、邗沟、永济渠、江南河,这才完成了隋朝大运河的构建。其中永济渠征发了上百万的民夫,而这四条河渠的修建总共才花费了六年时间,要知道秦始皇修长城修了十几年都没有修完,这其中对于民力、物力的消耗可想而知。若是杨广能体恤民力,延长运河的修建时限,也不至于如此劳民伤财。
然而,大运河的修建却并非杨广一人之功。春秋时期,吴国就已经开始修建江南一带的运河;两汉、三国、魏晋和南北朝,水利工程都未停止过,而曹操、邓艾、刘裕等人都在运河的修建上花费了大量的功夫。隋炀帝开凿运河便是在这些前人一代代修建的基础上,借助自然水道将他们连通起来罢了。在隋朝之后,唐、宋、元、明等历朝历代也一直致力于运河的疏浚。大运河的可以说是从古至今无数代人的心血结晶,杨广只是其中的代表人物之一,所以并不能这份功劳尽数算在他一人身上。
但是,这么多朝代之中,因为修建运河而招致民怨四起的,也就杨广一人。而且相比曹操、刘裕等人出于统治、经济、军事等方面的原因选择修建运河,杨广修建运河的目的有很大一部分是出于他自己的私心。运河尚未修建完成之时,杨广就非常急切地东巡洛阳,运河完成后,杨广更是数次下江南游玩,选拔民女,每到一处都耗费靡多,严重损坏了隋朝的国本。
2、大兴土木
隋朝大运河的修建,本来就是一项浩大的工程,但是杨广在修运河的同时,还在洛阳大兴土木,准备迁都,同时又在北方修缮长城。这些工程,每一项都要耗费大量的民力和财力,比如修东都洛阳时,仅仅是洛阳西苑就占地二百里,建筑华美,装饰奢侈,每月需要民工二百万人,严重影响了百姓的生活,连正常的农业生产都无法完成。更糟糕的是工期很短,为了按时完成洛阳宫殿的修建,朝廷官员完全不恤民力,导致很多民工死在了修建的过程中。
3、科举制度
隋炀帝选贤任能,开设科举制度,是很多支持隋炀帝的人的一大强力证据。诚然,科举制度是影响此后中国古代政治与文化千年的重要改革,它破除了世家门阀对资源的掌控,给了寒门出身的学子一个上升的通道。自从隋唐科举制度的完善后,原本足以影响朝堂的世家大族迅速衰落,到了明清时代,除了孔子后裔孔家,几乎已经没有千年世家的存在。
然而,其实早在南北朝时期就已经出现。在隋朝之前,选拔人才主要依靠九品中正制,上升的通道被豪门权贵把持,无数文人深受其害。在这种情况下,科举应运而生。但是,最早提出科举的并非隋炀帝杨广,而是他的父亲隋文帝杨坚。杨坚为了压制朝中的门阀势力,采用了分科而举的方式选拔人才,而杨广登基后,又在隋文帝基础上加设了进士科。
但是,由于隋朝的科举制度毕竟刚刚推行,尚不完善,所以世家门阀依然把持着官员任命,即使是科举也受到了他们的影响。参与隋朝科举的学子,必须要得到有一定地位的官员的推荐才能参加考试,在这种情况下,能够参与考核的大多数依然是世家门阀的人,这种科举虽然也能选贤任能,但是在某种意义上只是在世家内部选择人才。而且在进行统一的科举之后还要通过吏部的审查,这又是世家争夺权利和资源的地方。
我们印象中的科举制度,真正面向所有有学识的人,不分贵贱,一视同仁,其实是由唐太宗李世民所完成的。而隋炀帝杨广在整个科举制度的发展中,唯一的功绩只是开设了进士科,怎么看也不足以承受这么多的赞誉。
4、打压门阀势力
作为封建帝王,集权是每个皇帝都想要完成的事,杨广也不例外。而在隋朝,门阀势力是制约皇权的重要力量,历经南北朝的发展壮大,门阀势力已经庞大到了足以影响到天下格局的程度。杨广打压门阀的行为是对的,但是他显然没有足够压制门阀的能力。对比他前后的帝王,隋文帝杨坚和唐太宗李世民也在削弱门阀势力,但是杨坚开创了开皇之治,李世民完成了贞观盛世,这两位压制门阀的行为不仅没有造成动荡,还创造了一片太平盛世。
我们再回过头来看看杨广,他打压门阀的结果就是造成门阀反抗,社会动荡,隋朝最终的灭亡在一定程度就有门阀世家的推波助澜。隋文帝给他留下开皇之治的盛世,却最终落得了个烽烟四起、二世而亡的结局。可见隋炀帝的政治能力与他的志向完全不匹配,很难称得上是雄主。
隋炀帝的武功
1、灭陈之战
开皇八年,年仅二十岁的杨广被任命为大军最高指挥,主持南伐灭陈之战,一举攻破长江天堑,覆灭了陈国,帮助隋朝完成了统一大业,而这也是杨广一直被人称颂为军事能力出众的原因。不过,如果仔细研究史书,就会发现杨广在这之前从未有过指挥作战或上阵杀敌的经历。当然这或许是他天赋异禀,但是在灭陈这样重要的统一之战中,为何要由一个从未接触军事的年轻人去负责?任何成熟的统治者都不敢这么干,隋文帝杨坚显然更不会这么蠢。
各种史料中,仅仅只记载了杨广为总指挥,而没有任何有关他所进行的谋略布局的叙述。相反,纵观整场战争,灭陈的战略意图是隋文帝杨坚登基之初就确立的,战争的实际指挥是由名将高颎完成的,在前线厮杀破敌的是贺若弼和韩擒虎等猛将。在这个过程中,杨广完全没有任何的表现,他就像是一个吉祥物一样,没有胡乱指挥干扰战局,但是同样也没作出任何实际贡献。很显然,这个所谓大军最高指挥仅仅只是名义上的,是杨坚拿来给自己儿子镀金的,实际上的指挥还是高颎等一干老将。
2、三征高句丽
相比灭陈之战,隋炀帝三次派大军远征高句丽才是他军事上最知名的事迹。但是就结果而言,这并不算好。大业七年,杨广调动整个隋朝的兵力远征高句丽;大业八年时,大军总集结了百万士卒,又征用了两百夫民夫,举国之力劳师远征,最后却兵败辽东;大业九年和大业十年,又二度、三度出征,而结果都是功败垂成。三次大战,无数将士战死他乡,而隋朝收获的却是国力大幅消耗,百姓陷于沉重的劳役之中,天下人都怨声载道,不少人选择了揭竿而起,连北伐的将士都有不少人选择了叛乱。
隋炀帝的品行
1、好大喜功,好高骛远
这两项是隋炀帝最大的特点。虽然从他的各种执政的措施就可以看出,他并非是一个彻底的昏君,他有自己的想法,而且他的很多举措的出发点也都是好的,比如修建大运河和打压门阀。但是另一方面,他好大喜功,很多方面都表现得急功近利,修大运河时完全不考实际情况,一再压缩工期,最终导致百姓苦不堪言。然而对于杨广来说,百姓过得如何并不重要,他只要达到自己想法就行了。可惜他空有成为明君的志向,却没有成为明君的能力,尤其是最后隋朝灭亡之前,杨广眼见局势已经不可挽回,就彻底自暴自弃,就更显现了他的心态问题。
2、残暴不仁
杨广之所以被称为暴君,便是由此而来。他弑父、弑兄登上皇位,上位后却不思仁治,而是一味压榨百姓。从他上位以来,繁重的劳役几乎未曾停过。杨玄感因为有感百姓劳苦,起兵反隋,兵败后直接被隋炀帝
株连
三万人,连曾经接受杨玄感开仓放粮的百姓都遭到了杨广的屠杀。如此作为,难逃暴君之名!
结语
纵观隋炀帝一生的所作所为,他是昏君吗?不是,因为他的确出过一些功绩,虽然这些功绩大多都有所夸大,但是也有他一丝的功劳!他是明君吗?也不是,虽然他即位之初有过成为千古一帝的想法,但是他的能力并不足以支撑他好高骛远的志向,否则隋朝也不会从开皇盛世迅速走向破灭了。那么,他到底是什么呢?杨广在位期间,不懂体恤百姓,大兴宫殿,南巡江南,沉迷享乐,耗费国力,劳役不止,对待下属和百姓都残暴不仁,致使大量百姓死于苦役,所以暴君之称或许名副其实!
-
移风易俗带来全新而别样的年味儿新年伊始,万象更新。随着社会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移风易俗带来全新而别样的年味儿:市民低碳出行,节俭之风盛行;越来越多...
-
长春农博园大胆创新 开辟蔬菜采摘新模式近日,冬季农博会一早就吸引了很多市民的到来。市民郭女士拿着自己采摘的韭菜和芹菜高兴地让工作人员称重,她说,参观了农博...
-
永吉县金家乡伊勒门村的文艺大年这个春节,永吉县金家乡伊勒门村格外热闹。这两年,随着乡村振兴步伐加快。这个满族村变戏法似的变了样,村民们生活有了新的...
-
老百姓家的灯亮了,他的心就暖了东港獐岛被称为祖国万里海疆东端第一岛。在这座陆地面积只有1平方公里左右的小岛上,国网丹东供电公司椅圈镇供电所獐岛村电工...
-
共燃冰雪梦,一起向未来精彩、非凡、卓越的北京冬奥会大幕开启,世界奥运激情被冰雪点燃。竞技场上,冬奥运动员斗志昂扬、奋力拼搏,用行动诠释更快...
-
移风易俗带来全新而别样的年味儿
2022-02-07 09:48:02
-
长春农博园大胆创新 开辟蔬菜采摘新模式
2022-02-07 09:44:49
-
永吉县金家乡伊勒门村的文艺大年
2022-02-07 09:37:50
-
老百姓家的灯亮了,他的心就暖了
2022-02-07 09:33:12
-
共燃冰雪梦,一起向未来
2022-02-07 09:26: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