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综合 > 快讯 > 正文
太上皇的日子都是怎么过的?看看这三位就知道了
2022-03-12 19:48:36 来源: 腾讯网

从嬴政自称始皇帝起,中国历史就不再缺皇帝的身影。直到真正的末代皇帝溥仪退位,并于1967年去世,中国封建时代的皇帝才彻底销声匿迹。

而在我们不断把目光投诸这些帝王身上时,其中的一批人其实值得特别关注。因为他们不仅同样曾是帝王,还于在世时就成了太上皇。(绝大多数太上皇都曾是皇帝。)

1、 史上第一位"太上皇"刘煓

作为封建时代的发端,秦汉实在有太多个"第一"。秦始皇是第一位皇帝。吕雉是第一位册封的皇后。而刘邦的老父亲刘煓则是第一位太上皇。因为是在刘邦称帝后被尊为太上皇的,所以刘煓还是历史上唯一一位并未做过皇帝的太上皇。

在尚未成为太上皇时,尤其是刘邦称帝前,刘煓是个再普通不过的农民。汉高帝二年(前205)楚军与汉军于彭城(今江苏省徐州市境内)交战期间,刘煓和吕雉一道被项羽俘虏。随后项羽以刘煓要挟刘邦,要其投降并与自己结拜为兄弟,不然就将刘煓煮了。结果刘邦铤而走险地反其道而行之,让项羽在煮了刘煓之后给自己也分一碗肉汤。于是并未参与秦末斗争的刘煓就这么意外的"出境",留下了至今为人乐道的故事。

而在刘邦已基本夺取天下,将刘煓奉养在宫中时,刘煓还作为主角留下了另一个有趣的故事。在称帝后,刘邦仍和刘煓保持着亲密的父子关系,并未用帝王的威严去强迫刘煓,但也未给刘煓什么身份上的认定。

而在侍从们的提醒下,刘煓倒是自己意识到了刘邦身份的特殊。于是在又一个刘邦前来探望的日子,刘煓就拿着扫把在宫门口恭恭敬敬地迎接刘邦。虽然滑头惯了,但刘邦还是被父亲的举动吓了一大跳。随后知晓前因后果的刘邦这才尊刘煓为太上皇,并在宫中给习惯种地的老父亲辟出菜园活络筋骨。

汉高帝十年(前197),刘煓在宫中寿终正寝。刘邦按制将其安葬。作为一个农民,刘煓开了太上皇的先河,也给后世帝王留下了让他们艳羡的晚年生活"范本"。

2、 无奈退位的开国太上皇李渊

刘邦当初是自己打拼了天下,然后让老父亲享福。而李渊这位夺取了天下的老父亲,晚年的日子过得却不如刘煓顺心。

因为继承权之争,李渊的二儿子李世民于武德九年(626)发动玄武门之变,一口气除掉了李渊的嫡长子李建成和四子李元吉。这一年,李渊已经年过六旬。

先不说在半截身子已入土的年纪看到儿子们自相残杀是个什么感受。就说李渊随后不得不退位给李世民一事,就可以看出李渊晚年的不容易。

在玄武门之变事发三天后,李渊就下令册封李世民为皇太子,并命军国大事一律先呈报给李世民,之后再奏呈给他。此后的两月间,李渊基本完成了权力让渡,开始做起了"甩手掌柜"。而待八月初九正式禅位给李世民后,李渊就彻底退出了权力中心。

虽说李唐的天下离不开李世民等人的贡献,但李渊好歹是先前的组织者,是李唐的开国皇帝。就这么被推着成了太上皇,李渊心里也是有所不满的。可长子和四子都已死,李渊也清楚自己老了,是斗不过李世民的了,所以他只能主动退位,做了个不问政事而只管风月的太上皇。生出幼子李元婴,以此膈应已为帝王的李世民,大概就是李渊最后的无奈"谴责"。

3、 身死国灭的悲情太上皇赵佶

当然,李渊之惨在历史上还不是"巅峰"。比李渊更惨的,是自己尚在敌军牢狱中而儿子在远方称帝,最后自己这个太上皇都死了好几年了,儿子才收到消息的北宋亡国之君宋徽宗。

元符三年(1100)正月,尚无子嗣的宋哲宗病逝,闲散王爷赵佶临危受命,成了北宋的新皇帝。匆匆即位而缺少政治基石,国家于内积重难返,于外危险重重,赵佶的玉玺便格外"烫手"。

虽然赵佶在即位之初也曾想做出些政绩,譬如收复燕云十六州,但他最终收到的也只有前线溃败的战报和签订城下之盟的通知。于是赵佶后来干脆重新沉醉于文人的风雅,将皇位推给了长子赵桓,即宋钦宗。

钦宗是个优柔寡断的性子,因而赵佶一开始的太上皇日子过得还挺顺心。但在靖康元年(1126)汴京被金军攻破,宋徽宗与宋钦宗一同成为俘虏后,宋徽宗就成了一位生活只剩愁苦的太上皇。且这种愁苦,在宋徽宗第九子赵构在南方称帝之后,达到了一个小高峰。

有两个儿子都成了真龙天子,这要是放在平时,大抵是件能让人喜极而泣的事。但在赵构称帝时及此后的十余年里,宋徽宗和他的绝大多数家眷都是金人的阶下囚。儿子在南方龙袍加身,自己却在北方饱受折磨,最终亡于他乡。如此悲催的太上皇生活,除了赵佶不得不过,大抵也没人想过。

而通过刘煓、李渊和赵佶这三位太上皇的经历,我们基本可以知晓古代太上皇们的处境。刘煓那样的自然让人艳羡,而李渊是平淡的常态。至于赵佶,那着实是路旁闻者伤心,赵佶本人落泪。

责任编辑:zN_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