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综合 > 快讯 > 正文
7岁出口成章,26岁高中进士,宦海浮沉39载终成首辅却列奸臣之首
2022-03-12 18:37:02 来源: 腾讯网

在讲究儒学的中国古代,儒家思想影响之下“学而优则仕”, “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也成为无数读书人希冀的理想,而后能够治国平天下,闻达天下,名留青史。人生如此,夫复何求。

而他便是其中一个,但是纵观他几十载的仕宦浮沉,在实现暮登天子堂的人生抱负之后,留在青史之上的却是《明史》中的一句“无他才略,惟一意媚上,窃权罔利”的评价。后人更是将他评为明朝十大奸臣之首。

没错,他就是严嵩。少年时期的严嵩,颇具传奇性,是一位远近闻名的神童。出自文人辈出的江西的严嵩,5岁是便能够吟诗作对,7岁之时便已经出口成章,而18岁之时严嵩去参加乡试,轻松的便考取举人功名。26岁之时,1505年严嵩高中进士,而且还位列二甲第二名,也就是除却了一甲中的状元、榜眼、探花以及二甲第一外,全国第五名。

被选为庶吉士,能够出入翰林院。也让本就才华横溢的他,名声尤甚,同侪也欣赏有加。但是可惜的正当他希冀能够 大战抱负之时,却身患重疾,并且久治不愈,无奈之下只得上书请辞,回家休养。其实这也只是他辞官的原因之一,最为重要的是此时乃是被明武宗朱厚照宠幸的太监刘瑾执掌大权,他本人对南方士子采取排斥的方针,特别是江西人——“毋得滥用江西人”。

于是,他只得隐居分宜县。在分宜县的十余年时光内,他“近知理俗事,学种南山田” “一官系籍逢多病,数口携家食旧贫”平静而清贫的隐居生活,也让他“颇著清誉”。

1510年,刘瑾倒台之后,江西籍官员相继得以复官。而1516年,严嵩也得以启用。

对于此时的严嵩而言,清誉在身,于是他成了一个敢于直言的铮官,多次上请奏疏明武宗能够以国家大事为重,摈弃贪玩的恶俗,但是对于追求个性解放的明武宗朱厚照而言,朝堂之事远没有摸鱼、豹房来的开心。1521年这位正德帝,死于摸鱼而引发的肺炎。

由于朱厚照无所出,此时14岁的堂弟朱厚熜便在张太后和杨延和的主张下,继任帝位。而严嵩本人也得以从南京的翰林院升为国子监祭酒,得以前往北京的他,终于迎来了他人生的转机。

上任伊始,嘉靖帝便要主张册立自己的父亲为父皇,但是这场大礼仪之争,或许谁也想不到会持续三年之久。于是群臣的分裂,也让位于南京的张璁和桂萼拥护嘉靖帝尊生父兴献王为皇考的选择,而两朝阁老杨廷和则是希望嘉靖帝尊伯父孝宗为皇考。

到底要选择站在哪一方呢?

这时,严嵩并没有选边站。因为无论站在哪一方,他深知利害得失。万历帝几无失败的可能,但一方乌合之众与之同流自然污了自己的名声,而选择杨延和也是一场自取其败的结局。最终杨延和被迫致仕,而嘉靖帝的支持者们弹冠相庆。严嵩则没有升迁也没有被贬谪,十几年的宦海浮沉,他也学会了藏拙。1528年,严嵩晋升为礼部右侍郎,还捞到了一个美差“负责整修嘉靖帝父母的墓碑”。

在完美的完成任务之后,严嵩上了2封奏疏。一个是描述嘉靖帝父母修葺之时出现了祥瑞之兆,还写了一篇祭文,另一个则体恤民意的直陈南方灾害。

也正是这样一个举动,让我们不禁赞叹他的聪慧,嘉靖帝看完了奏章,甚为感动,并且高度褒扬了严嵩的行为。

但是接下来的一事却让严嵩最终走向了深渊。1538年,有臣属上书尊嘉靖帝之父为献皇帝庙号,并进入太庙。这也是大礼议之争的延续,此时的严嵩实则是持有反对态度的,但是这也触怒了嘉靖帝,对严嵩大加斥责,严嵩落魄之下却找到了自己的老师夏言。夏言因为“识时务”拥护嘉靖帝追封生父,而官至宰辅。因此,在老师的指点之下,严嵩也借机媚上,被其举荐为礼部尚书。

但是这显然不是严嵩的最终目的,他要的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内阁首辅之位。就在1544年,夏言被贬 ,严嵩升为首辅之时,他深知嘉靖帝实则内心不忍,竟又能够忖度其心,上书召回夏言。

然而,这只是严嵩落井下石的一步。1546年,陕西总督上书请求收复河套地区,但是夏言极力支持。而嘉靖帝则害怕引起祸端,便踌躇不定。而严嵩则趁机提出“复套一事要再三斟酌”,而后严嵩又联合党羽,上书抨击夏言飞扬跋扈,目无王法,而夏言这一次终于跌落谷地。而严嵩也终于登上了权利的顶峰。

二十余载的少年奋斗成就“登天子堂”梦想,但却在现实面前,是现实吗?选择了于个人而言最为有利的取向,却最终还是成就了自己的恶名。

参考资料:《明史》

责任编辑:zN_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