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综合 > 快讯 > 正文
阎锡山有多聪明?他习惯打完胜仗,先搜敌人裤兜再捡武器
2022-03-12 15:30:48 来源: 腾讯网

“己奋人勉,己敦人厚。” 他身为军阀,却酷爱兴教办学;他行伍出身,却心存救国理想。这个统治三晋长达38年的军阀,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人物之一。

“山西王”阎锡山这一生,见证了辛亥革命、民国创立、八年抗战、国共内战,直至国军败退台湾,几乎历经了所有近代重大历史事件。

聪颖过人的阎锡山,在抗战期间有个独特的习惯,至今仍为人津津乐道,那便是大战告捷后,先搜敌人裤兜,后捡武器装备。这一举动的背后,究竟有何深意?

歼敌之后,先搜裤兜

阎锡山的祖上,既不是农耕世家,也不是书香门第,而是白手起家的商人。晋商的经营范围包罗万象,夺金融之先声,创造了亘古未有的世纪性繁荣。

也许是阎锡山的基因里流淌着晋商的血脉,这份精明与果敢在他身上体现的淋漓尽致。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揭开了全国抗战的序幕。此等危急存亡的时刻,镇守山西的阎锡山表示拥护全面抗战,并奉上级之命,奔赴南京参加最高国防会议,受任第二战区司令长官一职。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通常来讲,大战告捷后,面对硝烟弥漫的战场,收拾残局的首要之事便是拣取装备。这对当时武器装备与日方差距惊人的我军而言,是扩充军火的重要方式之一。

抗战期间,中日双方主要在陆军战场展开对抗。然而,彼时腐败落后的旧中国,断然无法为前线战士们提供优良武器,在国外装备的引进上也是杂乱无章。与此同时,敌军的轻武器质量虽不算好,却实现了标准化生产,在组织火力的能力上强过中方不少。

但是坐镇前线的阎锡山,却在打完胜仗后,并不急于让手下将士们捡起敌军遗落的武器。与其他将领不同,

阎锡山下的第一个命令,不是收捡装备,而是先将俘虏军官的裤兜仔仔细细地摸索一遍。

这个令大家非常不解的举动,其实恰恰体现了阎锡山的精明老道。这一先搜敌人裤兜、再捡武器装备举动的背后,究竟有何深意?阎锡山究竟想从裤兜中收缴出怎样的宝物?

神秘地图,揭开阴谋

原来,阎锡山之所以先搜敌人裤兜、再捡武器装备,是因为他知晓在敌人的贴身衣物中,很可能藏匿着战争中极其重要的机密文件——

地图

日本作为一介小小岛国,胆敢对中国发起侵略,必定要在前期情报勘探上花费极大的功夫。日方为了对中国的地理地形有充分的认知,暗中派遣专家来中国考察多年,以便详尽的绘制地图。可见,当时的日本政府必定是派遣了大批特务间谍,潜伏在中华大地上。

这些地图多采用五万分之一的比例尺,十分精确实用,在如今看来也是一番浩大工程。每张地图上,一条小路、一座山丘、一块水田、一条小溪、一座庙宇、一个村庄……全部描绘得一清二楚,并用汉字标注地名,精确程度令人不寒而栗。

这些地图中,有的是用于行军,有的还写着“爆击目标”;还有一些地图,明确标有河流的深度、枯水期和丰水期的相关数据。据专家分析,正是这些标注细密的地图,为日本陆军侵华提供了重要军事路径,给当时的抗战带来了巨大的隐患。

阎锡山清楚,面对紧迫的抗战局势,捡拾来的几部手枪步枪,也仅是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而若是能从军官裤兜里收缴出军事地图,那很可能在日后的关键战役中,可以起到扭转乾坤的巨大作用。

阎锡山先搜裤兜,后缴武器这一极富战略眼光的举动,有力的遏制住了敌军传递情报的可能性,给抗战军民以极大鼓舞,不可不谓之精明。

五台少年,叱咤晋省

阎锡山到底有多聪明?从他的幼年成长经历中便可窥一斑而见全豹。

1883年10月8日,阎锡山降生在山西省五台县河边村的一个地主家庭中。他开蒙较晚,九岁才入私塾拜师,只读到了十四岁就辍学回家,在家中经营的吉庆长钱铺学商,颇有子承父业的风范。

虽然读书不多,但阎锡山的头脑的确称得上聪明伶俐,只要略加提点,他便于经商之道日益精进起来。

然而马有失蹄,人有失足。1900年,在一次利用差价买卖赚取利润的交易中,阎锡山不幸惨败,整个阎家顿时债台高筑,父子二人被迫逃往太原避债。

经营钱铺的日子虽然短暂,却为阎锡山后来进行政治活动积累了原始经验。

正是这份年少经商的经历,使得他对经济和金融相关的论述很有见地,这也为他日后统领晋省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6岁那年,阎锡山从日本士官学校顺利毕业。回国后,他就职于山西陆军小学堂,担教官和监督之职。同年11月,陆军部举办了一场留日归国士官生会试,阎锡山奉召奔赴北京参加,这一考便取得了上等之列,被授予协军校军衔。

不过,此时的清朝已是风雨飘摇之际,阎锡山知晓,自己的远大抱负注定无法在这里实现。

于是,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潮的影响下,阎锡山于1905年加入了由孙中山组建的中国同盟会,从此登上了政治舞台。

中华民国成立后,阎锡山出任山西省省长。

作为称霸一方的军阀,精明强干的阎锡山,在加强

整治

、发展经济之余,也毫不掩饰自己老奸巨猾的一面。

为了筹募活动资金,阎锡山可谓无所不用其极,滥发纸币、克扣工资、贩卖鸦片……甚至眼馋官商的财产,大肆对其强取豪夺。

聪明一世,客死他乡

纵观阎锡山这波澜壮阔的一生,任谁都会承认,他的确是一个典型的山西人。他聪慧而果敢,兼有农民的狡黠和晋商的精明。

虽然阎锡山不善装扮,看起来土气,却正好够他假借这份敦厚形象来扮猪吃老虎。在内战时期,阎锡山叛委员长又投委员长,亲日又抗战,联共又清共,时刻保持睿智清醒的头脑,使得他像能够如同打太极一般,在三方水火不容的势力中,处理的游刃有余。

不过,历史的车轮隆隆向前,统一的进程势不可挡,一个旧时代的旧军阀终究会被时代的车轮碾压而过,如泥土飘零。1949年4月24日,人民解放军攻克太原,阎锡山在山西执掌38年之久的政权被彻底消灭,桀骜不驯的一代枭雄就此谢幕。

我们不能否认,在阎锡山的治理下,民国时期的山西荣膺全国经济实力最好的省份之一。在他的一些英明政策推动下,山西的产业结构得到合理完善,并且实现了士农工商全行业兴旺发展,阎锡山更是曾两次被蒋介石封为“模范省长”。

尽管足智多谋的阎锡山在政绩上有诸多成就,但在他的统领下,平民百姓成为了被政权剥削的对象,底层的人们仍然在为生存而苦苦挣扎。

在那个动荡的年代,阎锡山这样的军阀是无法拯救中国的,而他的功过是非,也只能任后人评说了。

责任编辑:zN_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