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综合 > 快讯 > 正文
康熙雍正下令奏折保密,并想了很多办法,为什么乾隆将其公开?
2022-03-12 13:56:54 来源: 腾讯网

清朝建立之后,统治者摒弃了明朝繁冗的文书制度,用精简的小本代替,称之为“奏折”;并对其采取多项保密措施,尤其是雍正帝,为了让奏折中所写之事不被第三个人知晓,想了好多办法,可谓煞费苦心;没想到雍正一驾崩,乾隆就立马公开了那些“密折”,让奏折中的内容大白于天下;当初奏折为什么要保密?乾隆又为什么要推翻祖宗?下面我们来看看!

公元1644年清朝入关,统治者在中原地区着手建立一个新政权;清朝在很多方面都沿袭了明朝旧制,但是在某些方面却有很大不同;明朝时期,朝中大小事物都由内阁料理:内阁给出详细方案,往往是好几页纸的长篇大论,然后皇帝只是形式地在它上面签个字、盖个章;这样做有什么缺点呢?

首先一条,上呈内容在内阁大范围内讨论,极易发生泄密事件;第二,整个讨论过程拖沓冗长,耗费时间许久;第三,朝廷作主的是内阁,皇帝的权力受到削弱;于是清朝废除了这种制度,为加强君主集权,任何事都绕过内阁,直接呈交皇帝一人;这样一来,明朝那样繁复冗长的文书就不合时宜了;这时,清朝有个官员名叫张廷玉发明了“奏折”这一短小精悍的文书,它一直存在到清朝灭亡;据《雍正上谕》记载:雍正元年上谕“令著尔科道每日一人上密折, 轮流具奏, 一折只言一事……”也就是说,奏折非常简洁,每一道奏折只说一件事。

另外很重要的一点,也是于奏折同步诞生的,就是关于它的“保密性”;康熙和雍正都十分重视奏折的保密性,这是因为他们独裁,需要加强君主集权;而且当时社会不稳定,皇帝害怕因泄漏机密从而损害到自己的统治利益;比如雍正六年三月初三的《朱批谕旨》上说:“地方上事件……留心访询;但须慎密……若不能密, 不如不奏也;”

由于奏折在雍正朝被统治者推广使用,它的范围扩大很多;为了防止出现奏折泄密事件,雍正想了很多办法;首先是严惩泄密之人,据《清史稿》记载,雍正二年,皇帝上谕:“有子弟亲朋在京私看者, 一经发觉, 朕必将私开之人正法,绝不宽待……”其次,雍正发明了一种“锁箱”,它是一个带锁的小箱子,每个上奏的大臣将奏折装进去锁好,然后上呈,之后由皇帝开锁;除此之外,还有收回朱批奏折、亲自批阅等办法。

然而雍正一驾崩,乾隆刚继位,就宣布公开所有奏折内容,让“密折”变身“明折”;这是为什么呢?原来此举是雍正授意的;据《清世宗实录》记载,“雍正十年,特令内廷词臣选拣历年朱批奏折,付诸刊刻;至乾隆三年成书, 即《世宗宪皇帝朱批谕旨》;”从此,奏折制度走向了公开地推行;而雍正为什么又在他晚年的时候,一举推翻曾经的政策呢?主要是为了宣扬自己英明勤政,向后人展示自己做了多少工作啊!同时他也感觉到当时已经天下天平,该收拾的都收拾了!没有什么秘密可言了,公开奏折以及朱批内容,反而能够告诫官员从善戒恶。

虽然历史上人们怀疑雍正的皇位来路不正,就连雍正自己也有不少心虚的表现;但不可否认的是,他一个非常勤政的封建君主;雍正创建的“奏折政治”对清朝的影响非常之大;他的一系列社会改革对于康乾盛世的连续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

【参考资料:《清世宗实录》《清史稿》《朱批上谕》】

责任编辑:zN_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