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综合 > 快讯 > 正文
杜聿明反思,百万大军为何败给粟裕?晚年问郭汝瑰:是否因为你?
2022-03-12 14:11:18 来源: 腾讯网

1948年10月,病情稍微有些缓解的杜聿明接到蒋介石的指令后,匆匆前往东北战场,接手在辽宁战役中惨遭痛打的部队。撤退过程中,只见杜聿明声东击西,虎口拔牙,硬生生把被林元帅百万大军围困在葫芦岛的数万名蒋系军队解救出来。

孰料,自以为洞悉对方战术的杜聿明在淮海战场上却兵败于粟裕的红色军队。

被俘虏的杜聿明心有不甘,思前想后,突然明白了什么。晚年的他三番五次地上门见郭汝瑰,“是否因为你,才使我军惨败。”

为什么杜聿明会怀疑郭汝瑰?现在让小编为你细细道来。

在这之前希望各位看官长按点赞2秒并关注一下,动一动您发财的小手给我一个支持,也方便您接收最新内容。

一、 战败的杜聿明

在当时的人们眼里,粟裕、林元帅和杜聿明的才能出众,均被蒋介石或红色组织重视,被授予极为重要的军职。而在东北战场上带领蒋系残部的杜聿明把林元帅打得不得不步步谨慎的情况下,红色组织视其为战胜蒋介石的关键突破口,自然是要百般筹谋,除了暗中安排粟裕领导军队对峙杜聿明,红色组织还安排了一些工作给郭汝瑰,为淮海战役的胜利埋下伏笔。

在东北战场取得胜利的杜聿明其实对红色组织的军队不敢掉以轻心,经过三番五次地打听,明面上和他对战的人是陈毅,他轻叹了一口气,但没有留意到他的副手是粟裕,杜聿明最终因为他的疏忽大意而让自己陷入不利之境。

此时,杜聿明望着手下狼狈不堪的士兵,心生悲哀之情,天要亡我矣。杜聿明自己也没好到哪里去,军装在撤退途中被撕破,衣不蔽体,看上去和昔日东北名将的风采并没有丝毫关联。

不料,杜聿明失败了。在杜聿明带领军队途径陈官庄之时,他们周围忽然冲出了数万名敌方士兵,杜聿明暗想不妙,一边与华东野战军交战,一边往陈官庄掩护地撤退,这才把华东野战军排斥在陈官庄外部。

此时,杜聿明望着手下狼狈不堪的士兵,心生悲哀之情,天要亡我矣。杜聿明自己也没好到哪里去,军装在撤退途中被撕破,衣不蔽体,看上去和昔日东北名将的风采并没有丝毫关联。

假装镇定的杜聿明安排数名士兵暗探周围的东北野战军士兵数量。不久,收到消息的杜聿明更是感慨万分,围攻的华东野战军士兵数量不及东北红色军队的一半,这让杜聿明找不到理由为自己的失败辩驳。这时候,杜聿明心生疑虑,明明自己在暗地里行动,为什么会被华东野战军迅速埋伏呢?

不过当时的他也没有时间想那么多了,恢复精力的华东野战再次进攻陈官庄。双方在激烈地战斗,数日时间,横尸遍野,期间杜聿明还收到署名为陈毅的劝降信。杜聿明难以接受昔日弱于他的将领的劝降,不愿意坐以待毙,数小时的考虑之下,心生一计,决定铤而走险,并于1949年1月10日,杜聿明和数个亲信,插入华东野战军的战俘队伍,试图蒙混过关,突出重重包围。但红色组织的士兵素以严谨认真出名,早就对战俘数量记录在册。对多出来的几个战俘,他们敏锐地发觉到不对劲,当即拿下,杜聿明也就成为当时红色组织公布的的四十余名战俘中唯一被活生生捕获的蒋氏军队将领。

起初,红色组织的士兵并不知道杜聿明等人的姓名。已经沦为阶下囚的杜聿明报上假名“高文明”,他想着这样做不仅可以避免被红色组织士兵列为罪应当诛的战犯,还有可能被提前释放,寻求新机会反攻红色军队。

不久,一个相貌堂堂的军人和杜聿明会面。杜聿明细观此人面貌,脸呈方形,眼睛不大,但是炯炯有神,留有短发,身材略显清瘦,带有四川口音,并且自称姓“陈”。和杜聿明先前收集到的有关陈毅的资料一样。杜聿明暗想,要不就想他坦白吧,或许有另外一条出路。

但实际上和他进行接触的是一个掌管政治部各项事务的主任陈茂辉,陈毅在这个时候在河北西柏坡谋划下一步计划。两人在交谈过程中,陈茂辉发现杜聿明说话简洁干练,对各种战役的内容描述得极为细致,不像是普通的士兵。

于是,返回办公室的陈茂辉上报给红色组织。正巧,红色组织的将领正在头疼杜聿明“出逃”的事情,要知道这无异于放虎归山啊。收到此讯息,红色组织立马展开调查,主要是通过让战俘们挨个去现场识别,最终确定了“高文明”为中将副司令杜聿明。

杜聿明暗叹一口气,心想自己终将在围观的民众面前“壮烈牺牲”,身后还要受到各种各样的议论,这是杜聿明无法忍受的。他想死,想快点死,想在没有丧失尊严的情况下死。为此,杜聿明在狱中多次以首撞壁,头破血流,简陋的狱衣一度被红色的液体染透,看守他的士兵不得不多次送他去往医院进行救治。

不久之后,头部缠绕着纱布的杜聿明在红色军队士兵的押解下,前往纵队司令部,转由一名参谋苏荣对杜聿明严加看管。

身为参谋长的苏荣曾和多名战败的将领沟通过,自然知道杜聿明内心的真实感受,而且他知道陈赓曾经是杜聿明要好的黄埔同学,两人以此人为话题,展开了会谈,这才成功阻止了杜聿明想要自杀的行为。

在对话中,杜聿明反复强调着他不应该在这场战役中失败的,但是他又想不出原因。

苏荣微微一笑,告知杜聿明实际上和他对峙的是粟裕将领,杜聿明哑口无言。但是他又发出了疑问,为什么粟裕将军会知道他的行军路径。苏荣没回答,杜聿明顿时明白了什么。对方的身份是一个间谍,而且是生活在蒋介石身边的间谍。那是谁呢?杜聿明暗想,会不会是郭汝瑰?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末,法院工作人员发布了特赦战俘名单,杜聿明是其中的一员。刚从狱中出来的杜聿明已经55岁,但是他想尽办法去打听郭汝瑰的消息,经过不懈努力,他获知郭汝瑰已经是南京军事学院教员,按常理说曾被俘虏的蒋介石心腹不可能受此重用。杜聿明虽然早先有着这方面的怀疑,但还是难以接受眼前的事实,一再前往郭汝瑰工作场所询问,是否因为郭汝瑰出卖了他,才导致淮海战役的失败。

郭汝瑰是谁,为什么身为蒋介石心腹的他会在建国后担任要职?

二、 郭汝瑰投笔从戎

二十世纪初,郭汝瑰诞生在一个书香之家,他是四川人,其曾祖郭和熙是道光年间一个出众的举人,其郭父也毫不逊色,位居重庆府长案榜首,但中途因科举制度被废除而抱憾终生。郭父把希望寄托给儿子,取名为郭汝瑰,只因壮志未酬。郭父心系天下,时不时抨击北洋军阀肆虐刮财的陋习,弄得民不聊生。郭汝瑰在成长过程中被其父所影响,关注时政。

1919年,郭汝瑰先入读成都高等师范附小,然后通过考试进入成都联合中学读书。这时的郭汝瑰碰见了他新思想的启蒙老师——胡子霖,开始采取行动反对封建教育。待郭汝瑰结业后,按照郭父的原计划,他想让郭汝瑰入读上海同济大学学医,在这兵荒马乱的时代糊口饭吃。然而,这一次郭汝瑰违背了郭父的初衷,他要投笔从戎,为国效力。

正在这是,堂兄郭汝栋来家里做客,身为川军师长的他邀请郭汝瑰入读黄埔军校,从那以后,他正式接受黄埔军校的专业训练,向成为职业军人的方向发展。

三、 忠贞爱国的郭汝瑰

在黄埔军校训练期间,经红色组织秘密党员袁镜铭的介绍,郭汝瑰成为红色组织的一员。

可惜的是,1927年开始,蒋介石突然开始发动“攘外必先安内”的行动。郭汝瑰在混乱之中失去了和红色组织的联系方式,此时的他一度迷失了方向,思前顾后,他决定去日本士官军校学习。

未曾料到这竟是他人生的一个转折点,郭汝瑰也因此减少了走弯路的可能。

在当时的日本,无论是训练方法还是军事装备,都是一流的,郭汝瑰深受其益。但在“七七事变”发生以后,他及时返国,拒绝了日本军官的挽留。

有着浓烈爱国情结的郭汝瑰,在淞沪会战中,面对敌人的枪炮,他沉着冷静,指挥士兵们分散伏击,最终保证了阵地的完整性。陈诚看在眼里,甚是欢喜,提拔他为54师参谋长。

不久又爆发武汉会战和长沙会战,郭汝瑰力排众议,反对德国顾问顾步自守的主张,强调崇山峻岭可以作为一道天然屏障阻挡有先进武器的日军。此举受到“战神”薛岳连声赞叹,还让郭汝瑰进一步暂五师师长,郭汝瑰的作战能力是得到众人认可的。

就这样,仕途顺畅的郭汝瑰逐步接触到蒋系高级将领, 但他心情愈发复杂,他发现内部的环境和外部的环境截然相反,士兵奋勇抗敌,百姓节衣缩食,可官员吃香喝辣,空闲之余还搞内部斗争,他失望了,他还是想回到红色组织

抗战胜利那年,郭汝瑰再次联系到红色党员代表,成为一个正式的红色间谍,他还趁机传递了上百份情报给红色组织,淮海战役的相关情报也在其中。

身为徐州“剿总”司令,杜聿明习惯对每一次战役进行总结,而他发现由郭汝瑰制定的徐州外围作战计划竟然会让蒋系军队被分割攻击。

另外,郭汝瑰没有收受钱财的行为,在当时是一种不可思议的现象。杜聿明把疑惑告知蒋介石,怀疑他是间谍,但蒋介石一点也不相信,反而让杜聿明向他好好学习。杜聿明哑口无言,只能作罢。

但是,他不久之后就在淮海战役吃到苦果了——他带领的三十万士兵全部阵亡。

人生如戏,戏如人生。郭汝瑰能够把自己掩藏起来,只因为他能坚守爱国的信念,为人民的幸福生活奋斗,战斗经验丰富的杜聿明栽在他手上,也就不足为奇了。

责任编辑:zN_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