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综合 > 快讯 > 正文
比刘福通还早的反元英雄,金庸笔下的五散人之一,扶立了一个皇帝
2022-03-12 07:26:50 来源: 腾讯网

金庸小说《倚天屠龙记》中,彭莹玉又叫彭和尚,是明教极富传奇色彩的“五散人”之一,位于教主、光明左右使、四大护教法王之下,地位不算太高。不过,金庸笔下的彭莹玉胸襟开阔,抗元之心矢志不渝,一定程度上也接近历史。

然而,相比金庸刻画的彭莹玉,真实历史上的彭莹玉却更传奇。在抗元豪杰中,彭莹玉或许不是最能打的,也不是最聪明的,却是最早的、也是最有韧性的,正是他一生致力于抗元斗争,持之以恒不断培养人才,灌输推翻反元思想,培养出数量惊人的骨干成员,扶持第一个称帝的义军领袖,最终他们在波澜壮阔的抗元斗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值得一提的是,这些与彭莹玉有师徒之名的骨干成员,姓名中间都带有一个“普”字。翻开元末义军史,只要看到“某普某”,几乎可以断定就是彭莹玉的徒弟。

与朱元璋相比,彭莹玉的早年经历要好上不少,由于他父母是江西宜春慈化寺附近农民,可能家里小孩太多,于是彭莹玉出生之后就被送给了一个彭姓和尚为徒,十岁时正式出家为僧。因此,比起朱元璋来说,彭莹玉一直还算吃得饱、穿得暖。

但彭莹玉不少一个安分的和尚,看到蒙元残暴不仁,汉人百姓水深火热之后,就加入了白莲教,还成为当地白莲教首领,立志驱除鞑虏、恢复汉人江山。他以寺院为据点,以精湛的医术为掩护,借机宣扬反元思想,发展了数千信徒,从而被尊为“彭祖师”。

1338年,刘福通红巾军起义前13年,蒙元在江西异常残暴,导致百姓新春佳节都无米下锅,于是彭莹玉推选弟子周子旺领头起义。起义之初非常顺利,一下子就得到五千信徒响应,随后建立了政教合一的大周国,周子旺号曰“周王”,义军衣服前后各有一个“佛”字。汉人起义、称王、建国.......让蒙元朝廷非常惊恐,于是调集大军镇压,最终周子旺被杀,彭莹玉等人逃跑。

大周国是中国第二个政教合一的佛国,第一个是隋末高昙晟建立的佛国,他自封“大乘皇帝”,国号为“佛”,立尼姑静宣为皇后。其实,中国没有政教合一的土壤,这也是两个佛国国祚短暂的原因之一。

此次造反失败,给了彭莹玉深刻的教训,在之后的十几年内,他有了很大的改变。

大周国昙花一现,让彭莹玉深刻意识到人才的重要性,随后彭莹玉在继续传教、武装起义之余,更重点精心发掘与培养能力突出的信徒,并将他们以“普”字记名,即都成了“普”字辈。原先信徒况天改名况普天,新收的赵胜改为赵普胜,还有丁普郎、邹普胜、项普略、欧普祥等,这些“普”字辈的信徒被统称为“彭党”。

后来,这些人都成为起义军的重要领导者:况普天曾率部独自南略江西、广东,赵普胜是天完政权的水师名将,邹普胜为天完政权徐寿辉的太师,丁普郎后来投奔朱元璋,鄱阳湖大战中“身被十余创,头断,仍屹立不倒”等等。据说,鬼谷子培养无数弟子搅动战国风云,传说不知真假,但彭莹玉却真真切切地培养了无数义军领导者,且每一个都影响着当时局势。

爱徒周子旺死后,彭莹玉改变了策略,不让弟子担任义军领袖,而是定位为辅佐者。或许,这与他弟子们的颜值有关,因为彭莹玉扶持的徐寿辉,史书上说他“身格魁伟,相貌非凡”。事实上,想要号令四方,成为弥勒佛降世者,的确有一定的相貌要求。

刘福通起义之后,彭莹玉立即在湖北起义,并建立政权,扶持徐寿辉为帝,国号“天完”(“大”上加“一”为“天”,“元”上加“宀”是“完,“天完”表示压倒“大元”),口号是“摧富益贫”,彭莹玉担任军师,邹普胜为太师,倪文俊为领军元帅,陈友谅为元帅簿书椽。

仅仅只用一年多,天完政权就控制了湖北、湖南、江南、浙江以及福建等小半壁江山,拥兵高达百万,成为当时义军中的第一大势力,将刘福通、张士诚、郭子兴等甩在身后。说到底,彭莹玉以一僧人之身,长年奔走南北,招揽豪杰,培养精英,聚集人心,为起义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所以才有一朝发难,就能打下小半壁江山的成果。

所谓“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徐寿辉称帝、以及四处攻城略地,吸引了蒙元的注意力,并调集了几个省份的军队围剿天完政权,最终彭莹玉、况普天等众多“彭党”成员血战而死。蒙元抽调兵力围攻天完政权,给了其他红巾军的机会,于是烽烟四起,起义彼伏此起,天完政权得以喘息,等到刘福通、张士诚壮大吸引蒙元注意力时,天完政权再度满血复出。

彭莹玉去世之后,他的影响力并未消失,陈友谅(上图,剧照)弑杀徐寿辉后,为何短短三年就覆灭了?固然有包括军事战争在内的诸多原因,但由于徐寿辉是彭莹玉与“彭党”扶持上去的,陈友谅残杀徐寿辉让“彭党”大为不满,丁朗普、欧普祥等之后因而投奔朱元璋。

纵观彭莹玉一生可见,他几乎就是一位天生的职业的造反家,成年之后一生致力于反元,虽然个人成就不如刘福通、朱元璋,但却堪称反元起义第一人,是驱除蒙元的先驱者。

更为重要的是,从彭莹玉身上,我们可以感受到汉人反抗异族残暴统治的不屈精神,而正是有着无数彭莹玉这样的人存在,中华文明才能代代相传、亘古不绝,堪称中华脊梁人物。金庸将他设定为“五散人”之一,实际是贬低了他。

责任编辑:zN_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