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综合 > 快讯 > 正文
天津话为何不像近邻北京话,河北话?反而像1200里外的安徽话?
2022-03-12 06:07:27 来源: 腾讯网

语言是走进一个民族的第一道关卡,而在中国偌大的国土上,除了统一标准的普通话,还存在许许多多从古代便流传下来的语言,我们又称之为“方言”。

方言对于当地的人民来讲,是地区联系的纽带,也是自己漂泊他乡时的牵挂所在。

”乡音难改“短短四个词便说明了方言对于游子是多么重要的存在。

中国的方言大致可以分为北方官话和南方方言两种,北方官话都有异曲同工之妙,而南方方言则由于地形等因素的影响,各地区间差异较大。

在我们的观念里,似乎应该是离得越近的地区之间,方言越发相似。但不巧,中国北方便有一处例外,那就是天津。在语言学上,

天津被很多专家认为是”方言岛“,

顾名思义,便是天津话与自己的近邻毫不相像。更加有趣的是,它与安徽话却远隔1200里交相辉映,仿佛是孪生兄弟。

那为什么这两地的语言相似呢?那便是

常见的“飞地效应“了

,它通常是由大规模的人口迁移而引起的。那就让我们来看看这两个地方在历史上究竟有怎样的渊源吧。

明初,淮西士兵北上天津卫

天津话的第一次“飞地效应”发生在明初。众所周知,明成祖朱元璋是安徽凤阳人。朱元璋在建立明朝后定都南京,但为扫清北方顽固势力,巩固建设,便封自己的四弟为燕王,

令其戍守北京和天津一带,这也是著名的燕王扫北。

燕王朱棣北上的同时,还带去了大量的安徽和苏北一带的将士共同戍边屯垦。在北地,江东士兵并不能得到皇室的信任,因此军中的重要任务以及戍守城门等重要职位大多是交由淮西士兵。

靖康之变爆发后,朱棣夺取帝位。

但由于

朱棣的势力和根基都在北京,于是他便将都城北迁,将北京定为国都朱棣亲赐天津这一地名

,并将随自己北上的淮西兵安排在天津设防,这也是天津卫这一称呼的由来。

至此,天津便正式以城市这一身份登上历史舞台。而在天津这一地区,从安徽和苏北来的士兵是占比最大的群体。

同时,他们的家属,亲眷也从安徽等地北上天津。

再加上这一群体在天津城内处于上层地位,其他地区的人地区地且人数少,江淮方言便成为当地的强势语言。至此,

天津话的第一次“飞地效应”完成

,天津卫初步形成了被北京话与静海音包围的方言岛局面。

清末,盐商军队驻扎天津卫

清朝时期,盐业漕运几乎都掌握在两淮地区的盐商手中。在古代,盐业在四业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而徽商又是主导国家盐业的主力军。

在清中叶时期,曾经出现过“两淮八总商,邑人恒占其四”的局面。

在京杭大运河的便利下,两淮地区的盐商由此北上,

接二连三地抵达天津,

在发展盐业的同时,两淮地区的盐商还带去了家乡的方言和生活习俗。

盐业的不断发展和盐商的不断北上,

最终使得天津渐渐成为了有大量皖北,苏北等地区人民的城市,

天津也渐渐出现了数量庞大的安徽裔人群,这就为安徽方言成为天津地区的母方言奠定了坚实的群众基础。

清朝末期,有李鸿章领带的淮军又再次北上抵达天津卫

,并在此处建立了军队大本营。淮军进入天津卫的时候,还带了自己的家眷,并在战争结束后,淮军的后人也大多选择留在天津继续生活,成为了新的天津人。

淮军大本营的建立,不仅让天津城迎来了数万人的两淮士兵,还迎来了江淮官话以及江淮地区的风俗人情。

在清朝繁盛的时期,江淮地区的人民进入天津多是以做生意为主,而在清末,则与天津方言的第一次飞地效应相同,都属于军事迁移。

但三次人口的迁移都是都是从江淮地区北上至天津卫,因而当大规模的两淮人口进入居民本就不多的天津时,天津的方言也慢慢被江淮官话所取代。

近代,多地近邻涌入天津卫

在经过历史上三次大规模的人口迁移之后,天津方言的飞地效应也逐渐完成,形成了与近邻北京,河北等地截然不同而与江淮地区十分相似的方言特色。但在近代,随着天津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北方人也开始涌入天津,

尽管这些人口的涌入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天津话的发展。

但是近代以来的人口迁移与历史上的人口迁移是不能相提并论的。只有规模足够大的人口涌入才能对一地的语言特色产生不可逆的影响。而且在经过了长久的历史发展以及时间适应后,

天津话逐渐自成一派,使用天津方言的群体也渐渐固定化。

尽管如此,北方人民的涌入还是对天津方言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使得天津话与安徽话不至于完全相同。在中国的语言学界,许多专家都将天津话称为中原官话信蚌片,由此也有很多人认为天津是被北方官话包围在中间的信蚌方言岛。

可见天津话与安徽话的虽有差异,但差异却十分细微,很容易被其他地区的人混淆。

这也是当今许多人对于天津方言与近邻省份相差甚远的疑问所在。

由以上可知,

天津话的不同是由于方言中的“飞地效应”,

而造成这一效应的原因则是历史上的三次人口迁移。世界上的所有事情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历史上的任何事情也都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从燕王扫北开始,历史开启了安徽与天津的缘分,而朱棣亲赐天津这一地名则加深了两地的渊源。

盐商的北上,

淮军的大本营,江淮地区似乎对天津有着特殊的眷恋。

于是在一次次的北上中,天津话逐渐褪去了原来的样子,渐渐成为了江淮官话,又在江淮人民的后裔中不断发展衍生,逐渐成就了如今我们所听到的亲切豪爽的天津话。

或许,当一位天津人与皖北人相遇时,二人相似的语调中还能回忆起历史上两地的传闻。

也或许,天津人与皖北人相遇时也会把对方错认成老乡。历史就是这样奇妙,它把天津造就成为了一个方言岛,留下疑问来供后人探寻。

责任编辑:zN_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