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综合 > 快讯 > 正文
清朝皇帝的“忆苦饭”,经过百姓加工,竟然成了北京城一道名菜
2022-03-11 20:32:22 来源: 腾讯网

清朝时,皇帝的“忆苦饭”,却演变成了北京城一道著名的美食。现在不少人过年不过年的,还在吃它。这个过程,还是很有意思的。

众所周知,清朝皇帝的先祖,是建州女真。这在当时,这不过就是一个小部落而已。他们人口稀少,生产力自然也强不到哪里去。好在白山黑水间,有的是飞禽走兽,于是建州女真的先祖们以渔猎为生,过着饥一顿饱一顿的生活。

既然是渔猎生活,平时对肉类的摄取,必然会占据饮食的大部分比重。尤其是出外打猎的猎手,自然更是近水楼台先得月。但是由于缺少食盐,他们多数时候都是吃淡食,也就是不放盐或者少放盐。当然,对他们来说,生存才是第一位的,对食物的味道和口感要求并不高。所以这么吃,也不觉得难受。

入关之后,清朝皇帝为表示自己不忘本,除了平时练习骑射之外,还保留了先祖的这种饮食方式。每到祭祖之时,他们都会吃“哈耳巴子”,也就是猪的前肘子。宫廷中传统烹制“哈耳巴子”的方式,十分简陋,仅仅是用白水去煮,熟了就算完。中间不要说花椒大料、料酒酱油,就是连盐都不放!他们以吃这种东西,作为自己“不忘本”的表现。用二十年前的话说,“哈耳巴子”就吃清朝皇室的“忆苦饭”!

然而时过境迁,早就已经被美食喂馋了的皇帝,自己也吃不下这种东西。所以他们每次吃的时候,都会准备各种小料,比如酱油、辣椒、椒盐,有的时候还有韭菜花。但是,让人难受的是,皇帝不只是自己吃,还拉着大臣们一起吃!而且大臣吃的时候,是不给蘸料的。这一点咸淡味都没有、却有很浓肉腥味的肘子,肥肥腻腻的,真是让人难以下咽。大臣们不爱吃,却又不敢不吃,于是就想了不少办法。比如说随身带一种用盐蘸过的江米纸,吃肉的时候用它夹着吃,这样能稍微能有些咸味,比较好吃一点。

每年吃“哈耳巴子”时,就是臣子的一次噩梦。除了纪晓岚这种好吃肥肉的人之外,剩下的人都把吃肉当做了上刑。这种情况,直到道光年间才有所改善。

后来,宫廷中吃肥肉的方式,逐渐流入民间。老百姓活得就是一个舒服,谁会和百十年前的猎人一样吃肉?经过逐渐的实践,他们逐渐找到了吃肥肉的最佳搭配:砂锅、酸菜和粉条。于是,北京的名菜“砂锅白肉”诞生了。

这道菜的做法,既简单又讲究:先将五花肉煮到9成熟,然后切成1毫米厚的薄片。取一砂锅,用酸菜丝垫底,加煮肉的原汤焖煮10分钟。然后将粉条和五花肉码在酸菜上,加盖再焖10分钟。之后再加上生抽、盐等调味料,就可以上桌了。吃的时候,用麻酱小料蘸着吃,味道更加香甜。

清朝皇帝的“忆苦饭”,居然能演变成为一道享有盛誉的名菜,让人不能不惊叹老百姓的智慧。那么尊敬的读者,您还知道有哪些名菜有类似的经历呢?

责任编辑:zN_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