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综合 > 快讯 > 正文
抗战时期,民兵最喜欢的武器是啥?听说炸得日军怀疑人生
2022-03-11 18:19:59 来源: 腾讯网

相信有不少的朋友都看过电影《地雷战》。“鬼子少了咱就干,鬼子多了咱就转,躲在暗地打冷枪,埋好地雷远远看,叫鬼子挨打又挨炸,一个人影也看不见。”“步枪加地雷”,这在当时是很成功的战斗经验。

在1942年,抗日战争期间最艰苦的年月。当时在胶东抗日根据地发生的事情。那时候,日本强盗不断地向我抗日根据地进行蚕食、扫荡。军区为了粉碎敌人的蚕食政策,特地从主力部队抽调一批干部,来组织和领导各地的民兵武装;同时,还集训了一批民兵骨干,学习使用地雷的本领,号召人们对日本强盗展开地雷战。

赵家庄和附近几个村庄,组成民兵联防,人们使用土武器与现代装备的日本强盗展开针锋相对的武装斗争。地雷,是民兵最喜欢的武器之一,人们亲切地把它叫做“铁西瓜”。一个老游击队长说,他们当初造的地雷装的都是黑火药。这种地雷就是一个“大鞭炮”,炸完以后全身会被熏黑,也可能会受伤,但不会被炸死。

于是,提高地雷的杀伤效果成为当务之急,这个任务,上级交给了河北邯郸地区的游击队队长孙光瑞负责。这可是真实的抗战故事,孙老在解放后曾经担任河北省检察系统的高级领导,他虽然是农民出身,脑子却绝顶聪明,河北省闻名全国的是遍地“生药铺子”,于是他率领几名游击队员秘密潜入邯郸城,弄了好几大袋生药回来,再吩咐各村民兵制作地雷时,把这些生药掺到火药里面去。之后的日子里,附近的鬼子伪军好日子就算到头了,下乡扫荡被炸后虽然伤势仍然不重,受伤的部位很快出现大面积溃烂,或者奇痒难熬,出现伤口发黑、组织坏死、红线穿心等多种症状,非但日本军医束手无策,鬼子伤员也是痛苦万分,甚至出现了鬼子伤兵用刺刀给自己截肢的情况,实在是太难受了。日军派出专家研究也没弄明白“土八路”在地雷里究竟放了什么,日伪纷纷传言遭遇“神秘武器”,伪军则形象地谓之“一粘死”。

原来,孙光瑞在邯郸城里购得的都是狼毒、巴豆、砒霜等有毒药材,最关键的是这些东西混合填充后,完全不知道产生了什么化学反应和形成何种毒性,城里买的用光了,就发动群众上山采药,只要具备毒性的就一股脑塞进地雷里去,别说日本军医,连游击队和民兵自己都记不清楚成分和比例,如何解救?

土雷是当时让日本鬼子吃尽苦头的一种雷,分为石头雷和陶制雷。在《地雷战》中。剧中的各式各样的地雷将敌人打得节节败退,我们看的也是相当解气。而土雷在历史上也是真实存在过的,其花样比剧中更是丰富。这些土雷常常掩埋在日军卡车经常路过的交通要道,由于土雷是石头之类的制成的,扫雷器无法有效地发现其掩埋位置,所以造成了日军多次重大伤亡,在抗日战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地雷战不断地给人们带来胜利和信心。

应用最多的还是石雷,因为石头最普遍,材料好找,爆炸威力也不错。这种土地雷内装的是民间自制的黑火药,八路军派军工人员来指导村民制备黑火药。黑火药在中国有上千年的历史了,民间手艺人传统方法制造黑火药是技艺纯熟,原料易得,制造技术成熟,所以黑火药不缺,石头更是漫山遍野都是,因此石头雷的使用最为普遍。

“就地取材,自力更生”,俗话说,高手在民间,人民的智慧是无穷无尽的,地雷的名目繁多,根据燃爆方式各有不同。鬼子是魔高一尺,我军民是道高一丈,总是让鬼子防不胜防。利用智慧改造五花八门的地雷,更是汇集成了强大的战术体系。老百姓把挂在门框上的地雷叫抬头见喜雷,把互相连接在一起的叫遍地开花雷,还有专炸敌人汽车的飞雷,设在村口的拉火雷,大小上下连在一起的子母雷,大面积杀伤敌人的天女散花雷,设在山坡上的滚雷等等,这些地雷常常使敌人防不胜防,让鬼子闻风丧胆。

老百姓还拿着洋油桶、茶壶、瓦罐、用鞭炮的火药制作地雷。一枚正规地雷的造价要比三个手榴弹还贵,而土制地雷大大地减少了生产成本,让这一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在战场上发挥了巨大作用。人们更是将地道和地雷结合起来,将敌人的扫荡行动一一粉碎,民兵们在地道里来无影,去无踪,地雷一响鬼子哀嚎遍地。

我们如今在博物馆看到各种各样的地雷,都生动地体现了先辈们在抗日战争的智慧结晶。硝烟散去,战火不在,我们可以忘记兵戈相交的铮鸣,但不可以忘记先辈们最初的贡献,每种战术,都是他们的血与泪,智慧与实践的结晶。(红色教育网 孙甜甜整理)

责 编:李 嫣

审 核:李 泉

责任编辑:zN_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