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综合 > 快讯 > 正文
仅因被罚俸,明朝这一中层宗室,居然敢直接勾结白莲教造反!
2022-03-11 18:30:06 来源: 腾讯网

明朝嘉靖年间,有一个奉国将军叫做朱充灼,隶属于代藩,是首封代王朱桂的六世孙。

朱充灼并不是什么好人,与昌化王府奉国将军朱俊桐和潞城王府镇国中尉朱俊桭等人一起狼狈为奸、臭味相投,身边集聚了一大堆穷凶极恶之徒,仗着宗室成员所拥有的特权,各种横行霸道,弄得整个大同市鸡犬不宁、民怨沸腾。

起初,朱充灼等人只是欺负一下平民百姓,所以朝廷对此并没有过多的责备,但后来他们的胆子越来越大了,居然敢去公然抢劫大同知府刘永。

这可就不算小事,朝廷也不再做事不管了,比较心狠手辣的嘉靖皇帝,直接下令将朱充灼等人罚俸一年。可能有的小伙伴们以为这个处罚并不咋样,不就是一年不出粮吗?难道还能把他们这群贵族公子哥给活活饿死吗?

事实上,如果真的停俸一年的话,还真的有可能将其饿死的。朱充灼是奉国将军,在明代的宗藩体系中,排在了藩王、郡王、镇国将军、辅国将军的后面,和镇国中尉、辅国中尉和奉国中尉的前面,属于妥妥的中下层宗室,每年所能够得到的俸禄只有600石而已。

此外,当时明朝由于宗禄对朝廷财政造成的压力很大,所以采用米钞中半兼支,也就是他们的禄米一半可以以粮食的形式发放,一半折合成等价的大明宝钞。

然而,明朝中后期由于大明宝钞的滥发,已经这东西已经如同废纸一般,而剩下一半以粮食形式发放的俸禄,还经常会出现欠禄等情况。

由此,朱充灼等人被停俸一年的话,不仅要改掉自己大手大脚的毛病,更有可能威胁到自己的生计问题,当时很多经济收入来源单一的中下层宗室生活得的确困顿不堪。

所以对于朱充灼而言,罚俸一年等于是砸他饭碗,会要了他半条老命的。他决不能坐以待毙,以宴饮为名,将大量被一同停俸的宗室成员,以及往日的一些猪朋狗友们聚集在一起,商量着要怎么造反!

根据《明世宗实录》记载:“我等夺禄,代王又为理,奈何困死。若引虏围大同城,我等内应开门纳之,杀代王及镇抚大吏举事,则不忧不富贵矣。必先毁各草场,使兵马不得屯牧为善。”

这段话透露出了,朱充灼当时的大致谋划,一是与外部的蒙古势力相勾结,借助蒙古人的力量来围住大同城,而他们来作为内应,替其打开城门。二是需要先把当地的马场给放火烧掉,这样大同总兵麾下的骑兵就难以发挥出其应有的功效的。

这个计划很大胆,但也足以证明他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已经铁了心要造反了!当时围绕在朱充灼的这群中下层宗室成员和一大群社会混混,都纷纷表示愿意跟着他一起干大事。

所以,这件事情并没有人偷偷跑去向朝廷告密,反倒有一个叫做张淮的小老弟,他有一个叫做次仲太,是白莲教的成员。

白莲教是自唐宋以来,便在民间流传的一种秘密宗教结社,到了元代时,白莲教的组织和教义都起了巨大的变化,成为了一种武装反抗朝廷的组织。在元朝时反对元朝,在明朝时反对明朝,在清朝时反对清朝!

当时,大同附近的白莲教教主为应州人罗廷玺,他自称真佛出世,在一众教徒中极具威望。

次仲太就是他的狂热教徒之一,他对张淮拍着胸脯表示,只要让他师父罗廷玺前来,便无事不济。

既然对方都把话说得这么满了,张海自然也想办法让罗廷玺与朱充灼,这两个首脑进行会晤,双方都看朝廷不满,所以聊得很开心。

朱充灼将自己造反的初步谋划,全盘托出,罗廷玺对于他的计划总体是满意的,但是觉得他还不够大胆,便提议让蒙古人兵分三路直扑大同,自己作为内应协助他们拿下大同之后,并直接将大同交给蒙古人,以此作为出兵的奖励。

然而就可以,协助他们全力攻破雁门关,雁门关一破,就让这些蒙古人四处出击,吸引明军注意力,等到他们双方斗得两败俱伤时,你朱充灼就可以跳出来收拾残局,称帝便不再是梦了!

朱充灼很认可对方的建议,便照做了。然而,就是白莲教、蒙古人以及朱充灼这三方达成叛乱合作之后,才刚刚行驶第一步的造反计划,将大同附近的草场烧毁,迅速引起了朝廷的重视,一番调查便掌握了多个证据,直指奉国将军朱充灼意图造反。

朱充灼等十名涉案宗室成员,旋即之间便被代王朱充燿抓捕归案,白莲教教主罗廷玺则干脆服毒自尽,便在此之前将白莲教的人员名单都悉数烧毁。

嘉靖二十五年十月,嘉靖皇帝正式对于朱充灼等人做出判决,下令让其体面自尽并焚尸,以儆效尤!

朱充灼的叛乱就这样以虎头蛇尾的方式画上句号了,在此之前,明朝也出现过多次宗室叛乱,但大多都是上层宗室在带头,像朱充灼这样的中下层宗室,就敢聚众造反,着实罕见,而且理由也仅仅只是因为自己犯法被停俸一年。

如此,我们可以从侧面看到明朝到了嘉靖时期,宗室成员的俸禄问题对其造成的压力有多大!而朝廷欠禄,又是屡屡逼着这些中下层宗室走上违法犯罪的不归路。

其问题的根源可以往上追溯到太祖皇帝朱元璋去,都怪他老朱对于自己的家人太好了,老老实实按照汉代推恩令进行不就行了吗?非要把这些宗室成员当成猪一样供养起来,给明朝中后期的皇帝一道大难题!

责任编辑:zN_1116